法庫縣有座“遼傳廣場”?我校“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六年接力支教

“這是我四年前種的樹,看,長得真高!”廣告學2019級潘泓羽興奮地說。4月16日,潘泓羽與150名同學,在遼寧傳媒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負責人、新聞學院黨總支書記楊亞超的帶領下,來到法庫縣東湖公園開展義務植樹活動。今年已經是該項活動開展的第4個年頭,種植總數達3000余棵。而這,只是遼寧傳媒學院“三下鄉”服務法庫縣的一個小小縮影。

遼寧傳媒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義務植樹活動

遼寧傳媒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致力于服務鄉村振興,六年來在法庫縣堅守支教,始終幫扶老年人生活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為當地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楊亞超說:“就像姜立理事長說的那樣,“把簡單的事情重復做!”我們就是要將支教事業做下去,踏踏實實為鄉村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廣場舞、扇子舞、蒙古族樂隊……每天傍晚的法庫縣李祥堡村“遼傳廣場”上,悠揚的旋律伴隨著歡快的舞姿,老年人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是村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去年暑期,村民們自發將全村唯一一個廣場取名為“遼傳廣場”,特別舉行了“遼傳廣場”掛牌儀式。在這個占地2200余平的文化廣場里,用“遼傳”命名,足以證明當地居民和遼寧傳媒學院心連心。近年來,遼寧傳媒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在當地深度開展“居家養老 幸福教育”項目活動,組織鄉村大舞臺、組建舞蹈社團、蒙古族樂隊,還建立“龍泉書社”,將設備極為落后廢棄的村小校舍,發展為供村民休閑娛樂、健身、讀書,尤其是居家養老的綜合性多功能場所,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居住幸福感及生活品質。現在,“遼傳廣場”已經成為當地村民展現自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地,村子里呈現了欣欣向榮的新風貌。

遼傳廣場

去年8月,新華社特別報道了遼寧傳媒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關愛留守老人的事跡,該報道被多家媒體及平臺轉載,閱讀量過千萬。“三下鄉”實踐團與當地政府開創的“農村居家養老項目”還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試點項目。

新華社報道遼寧傳媒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

6年前,荒廢的學校舊址,操場滿是雞鴨,操場已經被種地,只有一間沒有桌子的教室。志愿者們住在一間倉庫里,沒有煤氣,窗戶結了厚厚的冰,半夜凍得蓋被子恨不得都蓋到眉毛上……“之前也想到了村里的條件問題。”楊亞超說,“沒想到,問題遠遠超乎想象”。但是,同學們并沒有放棄……在楊亞超的帶領下,同學們自己動手打掃教室、宿舍,糊棚、燒灶做飯。第一期,23名當地小學生報了名。志愿者們根據自己專業特長,精心為孩子們準備了播音口才、創意美術、舞蹈、泥塑和手工等課程。沒想到的是,孩子們開心極了,每天早早的到志愿者宿舍門口,非要和哥哥姐姐們一起牽手去上課。“孩子就是我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好是相互的,你對他們好,他們反過來對你更好。”楊亞超說。十余天的支教結束了,告別會上,孩子們緊緊抱住了哥哥姐姐們,不住地流淚,說不出再見,村民們也舍不得讓支教團離開,大人小孩哭成了一團。帶著不舍與牽掛,帶著蛻變與成長,帶著孩子和村民殷切的期待,“三下鄉”有了勇氣和力量。那就是,做下去……

如今,遼寧傳媒學院“三下鄉”已經名氣響當當,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支教團隊,不僅是李祥堡村,鄰村的孩子們都爭相來這里學習。“在當地,只要看到遼寧傳媒學院的校服,即使不認識是誰,村民們都會熱情地打招呼。“每次我們去支教,家長都爭搶著給我們做飯、包餃子,為我們送水送菜,改善伙食。真的很暖心,讓我們對村子越來越有感情,也有了堅持的動力。”楊亞超說。到第14期時,已有當地政府撥款修建操場,加上一些企業捐助的善款,學校的內外環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由原本的一間教室變為三層小樓,破爛的木板窗已換為玻璃材質,還專門留出一間教室陳列每期孩子們的作品。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帶給孩子們知識與文明,面對這些成果,支教志愿者們覺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6年后,三層300多平的教學樓煥然一新,豐富多彩的課程,全新的設施設備,遼傳“三下鄉”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展新顏。

“三下鄉”志愿者支教

在第17期支教的課程里,志愿者讓孩子們寫下自己的心愿。孩子們紛紛寫下:長大了我要上大學,我要考遼傳……而這樣的愿望,已經成為現實。遼寧傳媒學院21級環境設計專業馬野萍同學,是“三下鄉”第一次幫扶的學生,“小時候看到學哥學姐特別厲害,就想好好學習考遼傳。”楊亞超說,之前當地很多孩子想著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但志愿者們帶村里的孩子們來沈陽參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中國錫伯族博物館,還特意帶來遼寧傳媒學院,他們看到大學這么好,搶著說要考大學,考遼傳。就此,在孩子們懵懂的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考上遼寧傳媒學院后,馬野萍馬上聯系楊亞超,義無反顧參加到支教團當中,每次寒暑假都回家鄉志愿服務。有一年趕上疫情,馬野萍只身一個人回到家鄉支教,輔導孩子們學習。“遼寧傳媒學院給我帶來的知識,我要傳遞給家鄉的孩子們。”馬野萍自豪的說。家鄉里的親朋好友都夸她,“在遼傳,沒白學,挺像樣!”

李祥堡村兒童來遼寧傳媒學院參觀

一次次的支教活動,“三下鄉”志愿者們在付出的同時不斷收獲著。這也是遼寧傳媒學院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勇于擔當,以實際行動助力扶貧、服務鄉村的具體體現。目前,遼傳“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入選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等9項國家級重點團隊,獲評遼寧省教育系統學雷鋒志愿服務優秀項目,入選沈陽市十佳社團,被全國少工委評為“全國優秀少年兒童之家”,團省委、省少工委“云端相伴”項目優秀組織單位等榮譽。基于遼寧傳媒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服務李祥堡村取得了豐碩成果,學校團委與法庫縣團委正式簽約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雙方將攜手共建實踐育人陣地,為實現鄉村振興做出貢獻。副校長宋喜仁在簽約儀式上說,我們要著力打造遼傳“三下鄉”社會實踐品牌建設,以此踐行立德樹人初心使命,培養更多的遼傳青年走進鄉村一線,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