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導員兒在遼傳:六位沈陽高校優秀輔導員紀實
“有事?找輔導員”在大學校園里,政治輔導員是萬能的。忙、忙、忙,總是忙,輔導員每一天都在忙什么?早上他們會叫你起床,陪你跑早操,叮囑你上課不要遲到;白天找你談心談話、做心理咨詢、組織活動、就業指導 ,晚上要組織班團建設、走訪寢室、叮囑你關燈按時睡覺;半夜還要給生病的學生送藥、帶著去醫院……
今年3月,我校6名輔導員榮獲2022年度沈陽高校優秀輔導員 ,讓我們一起走進“最美輔導員”的故事。
新聞學院楊亞超給同學們講述紅色故事
新聞學院楊亞超是我校的得獎“專業戶”!可這背后,是楊亞超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和不斷追求。2022年省挑戰杯決賽前夕,楊亞超帶著同學們在大連一遍遍的核對參賽方案和細節,就在這時,突然接到通知,因疫情突襲比賽規則變化,參賽方案及細節要推翻需要重新修改 。幾位女同學聽到消息,當時就忍不住哇哇的哭了起來,還有的隊員因為意見不同開始爭吵,“要不收拾行李,走吧!”當所有人都在迷茫無助的時刻,楊亞超站了出來;他首先安撫好同學們的情緒,然后對同學們說:“我們從沈陽到大連、從初賽到決賽,沖破困難走到了現在,咬咬牙,再堅持堅持,不只為了比賽,還有接下來的人生!”楊亞超的話如一束火把,將隊員們心中的火苗再次點燃。“我們申報的項目是三下鄉工作,做的踏實、認真,無論規則怎么變化,我們有信心會贏得比賽!”在他的支持和鼓勵下,同學們再次重試信心,連夜修改方案調整策略,最后斬獲挑戰杯一等獎2項。此外,楊亞超還帶領同學們榮獲省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銅獎4項,指導國家級雙創立項9項、省級13項。
藝術學院劉思男與同學們談心
在我校藝術學院一句話,“有事找男哥”。熱心腸的劉司男是同學們眼中的老大哥,他說:“永遠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去年畢業季來臨,很多同學忙于工作,可是小張同學父母殘疾身體狀況不好,心理總是自卑,是繼續回到家鄉陪伴父母還是留在大城市打拼,不知道接下來如何面對。劉司男主動聯系小張,在多次的談話交流之中,為小張量身定制了就業方案。他借助學校校企合作平臺,為學生提供“云宣講”“云面試”“云簽約”,鼓勵小張參與其中,在精準幫扶的過程中,一家沈陽本地的設計企業看重了小張的簡歷,并成功錄用。在收到錄用通知的那一刻,他感激的對劉司男說:“謝謝劉導,你是老師更是朋友,很幸運成為你的學生。”2021年,劉司男還獲評為“遼寧省高校優秀輔導員”。
藝術學院宮姝琦與學生談心
“老師,你在嗎?”一天夜里,藝術學院宮姝琦接到了一名學生的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似乎很沮喪,讓她感到異常擔憂。她立刻趕到學生的宿舍,發現這名學生獨自蜷縮在床上,看起來很無助。宮姝琦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幫助學生度過這個困難時期。從那天晚上開始,宮姝琦每天都會關注這名學生的情況,為她提供陪伴與傾聽,耐心地聽學生傾訴內心的痛苦,有的時候聊到凌晨一點多。在輔導員的鼓勵下,學生逐漸敞開心扉走出了陰影。她開始與同學們交流,參加課外活動,再次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還在學術和個人成長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管理學院于松北了解學生日常生活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學院于松北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學生:來自貧困家庭的小李,總是有些沉默寡言,獨來獨往。他意識到,小李可能遇到了生活方面的困難,需要關注和幫助。為了了解實際情況,于松北主動與他溝通,發現小李家庭經濟狀況困難,生活費用捉襟見肘。于是,于松北積極幫助他申請助學金,并協調解決了他的食宿問題,讓李明能夠安心學習。同時,于松北還鼓勵他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充實校園生活。在輔導員的引導下,小李參加了學校的志愿者活動,結交了新朋友,逐漸走出了內向的性格。受到于松北關愛貧困學生的啟發,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關心身邊可能面臨困境的同學,形成了一股學生互助的濃厚氛圍。
影視學院蘇志強的事跡被沈陽晚報頭版報道
“這些學生就是我的親人,我有責任在他們需要我的時候陪伴他們”。接受沈陽晚報記者采訪時影視學院輔導員蘇志強認真的說。一晚,已經入睡的蘇志強被一通電話驚醒。“老師,我心臟特別難受,在醫院,醫生說疑似心梗,要我做造影手術,需要家長簽字。”聽到電話另一邊虛弱又略顯焦急的聲音,蘇志強立刻從床上起身,他趕緊穿上外衣,帶了一張銀行卡沖出家門。他連夜趕到醫院,蘇志強被董浩的狀況嚇了一跳。“當時孩子躺在急診室的病床上,面色蒼白,有種上不來氣的感覺。”蘇志強趕緊找來醫生詢問病情,初步判斷有心梗的風險,建議做造影手術進行進一步確認。聯系家長、醫生會診、墊付醫藥費、轉院、照顧學生,一夜沒合眼,直到第二天,學生家長從外省家中趕到。事件被沈陽晚報頭版頭條及新浪、網易等主流媒體報道。
城市學院李春德了解學生日常生活
“上課的時候你怎么沒在?你去哪了?”“老師,我就不想去上課。你別總問我了。”“那你不想上課,你將來想做什么工作?”在多方面的了解后,城市學院李春德得知學生想去當兵。常常利用下課時間和下班時間單獨與學生談話,“想去當兵,這個想法很好,老師支持你。但是當兵要把前期準備做好,成績是不能掛科的,大學生當兵可以考軍校,好好努力晉升空間也大”在李春德的幫助下,學生的心態也產生了變化,不再逃課,認真學習,畢業后也如愿當上了一名火箭兵。每到節假日,他都回來看望輔導員。李春德說:“學生工作事無巨細,作為一名輔導員,要用愛心、耐心和熱心與學生相處,努力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
“這沒啥可說的,應該做的!”每次采訪我校的輔導員,他們總是揮揮手說著這句話。輔導員的工作哪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學生的小事,確是一個家庭的大事。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輔導員也會給你倒杯熱水,跟你嘮嘮家常、談談心,解開你的心結。他們不僅是學生們的向導和老師,更是真摯關愛學生的朋友和家人。他們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去照顧學生,放棄了和家人團聚的時刻與學生圍坐一堂,只為了學生能夠在我校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能夠讓家長放心將孩子交給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