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獲評遼寧省勞動教育示范學校
近日,遼寧省教育廳公布了遼寧省勞動教育示范學校遴選結果,我校獲評遼寧省勞動教育示范學校。這是我校加強“四個融入”,著力探索將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打造勞動教育項目包化建設新模式的重要工作成果。
“在各學院教學過程中專設勞動教育‘展賽演播一院一品’項目包建設,凸顯實戰性、時代性、時效性。”我校學生處副處長任暉介紹:“每學期設置勞動教育課程項目包。設立勞動實踐項目群,打造勞動教育系列‘金課’”。
勞動特色課學生作品展
我校注重對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深入研究,構建校院兩級勞動教育工作體系,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
“勞動悅”啟動儀式
學校凝練“勞動悅”我校勞動教育品牌,設立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勞動創新“五位一體”的勞動教育目標。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計,設置32學時勞動教育必修課。
遼傳勞模大講堂
建設“遼傳勞模大講堂”品牌,邀請以郭明義、魏國升為代表的全國勞模、功勛人物10人擔任我校勞動教育指導教師、兼職教師,每年開展不少于10場對話勞模大講堂活動,培育崇尚模范、崇尚勞動的良好校園氛圍,讓勞動精神入腦入心入行。
學生勞動實踐
?“讓學生在勞動中創新思維、提升技能,形成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的勞動育人模式。”我校團委書記楊亞超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以社會實踐類、科技創新類賽事為抓手,將勞動教育項目包融入科創訓練,先后斬獲遼寧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國家級立項近百項等重要獎項。”如,城市學院組建城鄉建設團隊,扎根城市基礎建設,為沈陽市口袋公園建設提供百個落地設計方案;新聞學院組建國家級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為遼沈地區農村居家養老提供新的解決模式;數媒學院組建數字化團隊,復原文物壁畫,讓千年古塔煥發新生;影視學院組建影視宣傳團隊,為沈北新區等政府部門拍攝區域宣傳片,產生積極社會反響。
我校每年組織百支實踐隊伍、近萬名學生赴全國各地開展社會實踐;積極組織開展“三支一扶”、西部計劃,每年組織400余名學子深入全國數十個貧困地區;每年參與志愿服務學生達2萬人次;培育“遼傳三下鄉”“遼傳返家鄉”“學生黨員先鋒隊”等22個勞動教育實踐服務品牌項目,引導青年學子在志愿服務中培育勞動觀念、提升勞動能力、砥礪勞動精神。
勞動教育實踐
我校先后建立32個社區服務基地服務基層社區建設、與濱河街道開展“沿著總書記的足跡”主題兩鄰志愿服務系列活動,在法庫縣建立“遼傳百畝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開展生產勞作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走進基地田間地頭,參與收割水稻、翻紅薯地、曬秋、體驗農產品加工等農事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勞動的艱辛和快樂。
我校與濱河街道共建
以校內教室、寢室、食堂、公共場所等生活場景制定日常生活勞動教育項目包。定期開展寢室衛生檢查,組織“寢室風采大賽”,開展“光盤行動”“擦亮遼傳”“煙頭換糖”等勞動實踐活動,制定勞動公約、每日勞動常規、學期勞動任務單,推動勞動教育生活化、常態化。支持開展勤工助學,在全校設立100余個勤工助學崗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助教、學工助管、后勤服務、圖書館整理、校外實踐基地服務等勞動實踐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自立自強能力。
學生開展日常勞動
我校副校長宋喜仁表示,此次獲評省級勞動教育示范學校,是對我校勞動教育工作做法與成效的充分肯定與認可,我校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增強抓好勞動教育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繼續加快改革,在勞動教育實施中充分發揮示范、輻射與帶動作用,持續推進勞動教育走深走實,不斷提升我校勞動教育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