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報道我校因時而動建設課程思政

4月8日,我校召開了線上課程思政教學建設交流線上會議。進一步深化課程思政建設,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提高線上教學質量的這一重要教學舉措,受到《光明日報》的重點報道。

報道中介紹到,疫情發生以來,遼寧傳媒學院按原定開學時間實施在線教學。目前,在線教學運行規范有序,廣大師生積極適應線上環境,各項教學工作平穩進行。2020年遼寧傳媒學院啟動了課程思政建設專項行動,學校要求各二級院根據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和要求,科學設計思政教育內容,現階段以線上課程思政為重點,打造一批育人效果顯著的專業課程和課程思政示范課。會上,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裴宇星院長作了題為“堅持‘全員育人’打造網絡‘課程思政’”的專題講座。他結合教育部有關課程思政的要求,解讀了課程思政的內涵,闡述了思政課陳與課程思政的區別與聯系,同時介紹了學校下一步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以及推進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的工作打算。

分會場會議視頻截圖

報道中著重指出,我校部分教師作了線上“課程思政”的經驗分享。新聞傳播學院教師郝兵以如何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為主題,介紹了本學期教授的《新聞數據分析與應用》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舉措和相關經驗。該課程以抗擊新冠疫情的新聞案例為主線,圍繞“什么是最受尊敬的職業”“護士節”“人性化傳播”等多個專題展開。 副校長夏敏圍繞“將疫情‘危機’轉化為課程思政的‘契機’,戰疫防疫不掉線 ,持續打造云端課程思政教學新模式”提出,要探索融入注重方法,要深入挖掘課程育人元素,形成“聚合”方法。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知識點中,形成“混合”方法;促進學生思想深化、價值觀念逐步提升,形成“化合”方法;不斷凝練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逆行者感人的生動教材和鮮活案例,形成“案例”方法。要準確把握“課程思政”的內涵,共同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深刻認識線上教學的歷史必然,疫情倒逼線上教學方式變革,推進“應急式”線上教學 “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