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波:深化產教融合 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在第五屆產教融合發展大會上的致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杜玉波(2021年12月25日)
 

各位嘉賓、同志們、朋友們:

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我們相聚在“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革命英雄城南昌,舉辦以“協同育人提質量?產教融合促就業”為主題的第五屆產教融合發展大會。在此,我謹代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各位嘉賓朋友的蒞臨表示衷心的感謝!

上個月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豐功偉績,擘畫了未來發展的遠景藍圖。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必須把教育放在“兩個大局”中來考量,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把深化產教融合,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作為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戰略與路徑,共同推動教育與產業融合發展,協同育人。

當前,我國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期,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培養大批拔尖創新人才來突破“卡脖子”技術,也需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來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推動中國制造業從世界制造業價值鏈的中低端邁向中高端。今天的會議,邀請了教育界與企業界的嘉賓,共商共議深化產教融合內涵發展及校企合作面臨的機遇、挑戰和發展趨勢,很有必要,這種形式本身就是跨界融合。

這里,圍繞深化產教融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這一主題,我談三點意見,與大家交流。

一、把握產教融合內涵特征,創新產教協同育人途徑

產教融合是深化教育改革,培養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和有效途徑。深化產教融合的實質是促進教育系統和產業系統內異質性資源的優勢互補,通過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一是要以現代產業體系引領人才供需匹配。當前我國的教育供給與產業需求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特別是隨著新增勞動力人口的迅速下降,人才供需的結構性矛盾凸顯。深化產教融合是推進人才供給側改革的緊迫任務。高校,尤其是應用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改革要以現代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產學研緊密結合為依托,以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構筑與行業企業“協同育人、協同辦學、協同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要緊盯產業和技術升級需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等產業先進元素及時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由人才“供給-需求”單向鏈條,轉向“供給-需求-供給”閉環反饋,促進企業需求側和教育供給側要素全方位融合。在人才培養上決不能脫離產業需求自說自話、閉門造車。

二是要以雙師隊伍建設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教師隊伍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是支撐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關鍵力量。沒有高水平的“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就無法達成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此,一方面要暢通行業企業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從教渠道,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與高校教師雙向流動;另一方面也要實施高校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分級打造師德高尚、技藝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青年骨干教師。探索建立高校、行業企業等多元參與的“雙師型”教師評價考核體系,將體現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的雙師素質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

三是要以協同育人機制提升人才發展效益。協同育人的關鍵在“協同”,目標是“育人”。要通過搭建協同育人平臺,發揮各類育人主體的作用,最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當前,校企協同育人的緊迫任務是要讓學生真正走進企業生產一線,開展真實生產情景下的實習實訓或工程實踐。但從相關調研看,企業由于經濟效益的不穩定性、生產運行負擔較重以及對學生生產實習安全責任和流動性強的擔憂,普遍存在參與協同育人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如何打通育人和用人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創新協同育人的管理與運行機制。要通過立法和制度創新,解決由開放競爭的人力資源市場帶來的人員高流動性問題,通過多方投入和模式創新,解決由周期性市場性的生產節奏帶來的實習效益不高的問題。以實踐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相融合,校內、校外教學資源相融合,形成教育和產業融合發展的大格局。

二、完善產教融合組織機制,保障產教融合走深走實

當前,在微觀層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踐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尚未根本形成,校企合作處于一頭熱、兩張皮、自發式、松散型、低水平狀態。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一些制約產教融合的體制機制障礙沒有得到破解,雙方合作的制度基礎不牢,互利程度不深。深化產教融合、密切校企合作,利益是基礎,體制機制是保障。這就需要在找到利益最大公約數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制度保障、健全組織機制,把制度、組織、機制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形成政府企業學校行業社會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一是要創新產教融合的組織形式。推動高水平產教融合的關鍵在于如何解決不同組織間的產權歸屬和激勵機制問題。近年來,有很多地方都嘗試了將產教融合的重心由關系維系轉向實體構建,試圖通過聯合組建實體化的機構,破解長期掣肘產教融合的關鍵問題。產業學院、技術研發中心、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都是產教融合實體化的嘗試,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未來,產教融合仍需要強化組織形式的創新,尤其是要結合不同社會發展階段和不同類型組織的特征,因地制宜探索產教融合的新模式。

二是要開創產教融合的工作格局。深化產教融合,企業是重要主體,要把發揮企業的作用作為產教融合的關鍵支撐。同時,要打好組合拳,高度重視行業和社會組織在促進產教融合方面的作用,在制度、組織、機制設計上給予保障。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作為高等教育領域成立時間最長、規模最大、覆蓋學科領域最廣的學術社團,在2017年成立了產教融合分會。分會吸納了107家有教育情懷、有良好社會聲譽,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參加到分會中,像我們這次論壇的協辦單位北京廣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也是產教融合分會副理事長單位。4年來,這些企業在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三是要提升產教融合的治理效能。當前,我國正處于建設現代教育體系的攻堅期和關鍵期,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提高質量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中心主題。深化產教融合,要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教育治理模式、治理結構現代化步伐,從組織架構、協作機制等方面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多元主體共治模式。世界上制造業強國的教育發展歷程早已經證明,行業組織在產教融合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任何組織機構所不能夠替代的。在我國,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行業組織參與辦學的程度一直不高。提升產教融合治理效能,要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優勢和作用,補足辦學模式的“短板”,支持行業組織履行職責,形成政府企業學校行業社會各負其責、協同共進的發展新格局。

三、探索產教融合評價改革,推動產教融合持續發展

教育評價改革是一項世界性、歷史性、實踐性的難題。產教融合的評價同樣如此。去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關于教育評價系統改革的文件,是著力解決我國教育評價問題的一次重大制度突破和體制創新。評價具有極強的導向性,如果評價導向不科學,產教融合可能就名不符實。深化產教融合,要完善評價導向,推進以評促建。評價中要強化“育人意識”“應用意識”“服務意識”,不能只盯著顯性的指標去片面追求,要著力于可持續發展。

一是要關注人才培養的社會效益。要把協同育人作為首要標準。評判一所學校產教融合做得好不好,不是看他與企業簽署了多少份合作協議,而是看協同育人培養的學生優秀不優秀。協同育人既要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也要培養各行各業急需的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更多的促進企業技術升級、產品更新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二是要關注科研產出的應用效果。要把協作科研、協同攻關作為重要指標,把對國家社會、行業企業的實際貢獻作為重要考量。評價一個學校產教融合做得好不好,不是看學校立項多少課題、發表多少SCI科研論文,而是要看產生多少有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這既包括為破解世界科技前沿難題、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區域行業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等有重大影響的成果,特別是攻克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重大科研貢獻,同時,也包括聚焦行業企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剛性目標需求“揭榜掛帥”的技術發明、成果專利等具有極強的應用性和服務性的立地式研發成果。

三是要關注融合機制的運行效率。評價一所學校產教融合做得好不好,不能只看他建了多少基地、掛了多少牌子,關鍵是要看“真融”“真合”的程度,要看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格局是否真正確立,要看學校是否緊貼區域地方發展需求,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中解決真問題、做出真貢獻。

 

同志們: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2022年即將到來,讓我們一年接著一年干,接續奮斗、久久為功,深化產教融合一定會取得實質性成果。讓我們共同努力,鏈接各方資源,以育人為本,創新產教融合發展模式,共同開創產教融合新局面,為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加快發展壯大現代產業體系貢獻我們的力量!

最后,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新年臨近,祝福各位代表新年安康、闔家歡樂!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