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政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舉行2022年一季度新聞發布會

4月27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舉行2022年一季度網上新聞發布會,介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保障事業發展重要講話精神的情況,發布一季度工作進展。

 

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盧愛紅:

首先,向大家介紹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保障事業發展重要講話精神的情況。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生保障工作,多次就穩就業保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作出重要指示。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公開發表。這篇文章,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深刻闡明了社會保障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意義,系統回答了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重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為推動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黨組在多次集體學習總書記關于社會保障工作重要論述基礎上,組織專題學習研討,研究貫徹落實措施。同時,印發通知,對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抓好學習貫徹落實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持續組織開展學習討論,強調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攻堅克難、真抓實干的強大動力,以更積極的狀態、更扎實的作風,認真抓好社會保障各項重點工作落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一批關鍵性標志性的改革舉措落地實施,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持續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從7.88億人、1.52億人、1.9億人,增加到今年3月底的10.3億人、2.3億人和2.8億人。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截至3月底,基本養老、失業、工傷3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存7.18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統籌城鄉的五級社保經辦管理服務網絡基本形成,社保事務就近辦、線上辦、快速辦更加方便快捷。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到13.55億人,電子社??I用人數超過5.36億人,“一卡通”應用范圍持續拓展。經過不懈努力,我國成功建設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利條件。之所以取得這些歷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社會保障是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主題,提出了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總體目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倍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將從政治高度來認識、謀劃和推進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社會保障制度重大改革任務落實到位,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持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增強基金保障能力,加快推進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健全基金監管體系,提高管理精細化程度和優質服務水平。

 

一季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28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26%。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基金運行總體平穩。人才隊伍建設、勞動關系協調、行風建設等工作持續推進。具體的工作進展情況和一季度“最缺工”職業排行相關材料,已上傳到人社部網站上,大家可以進一步查詢了解。

答記者問

人民日報記者:

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非常受大家關注,人社部今年年初組織開展了“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請問目前該活動進展情況怎么樣?接下來還有哪些舉措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陳勇嘉: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就業關系到他們的價值實現,寄托著萬千家庭的幸福,關系國家高質量發展。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1076萬新高,在國內外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情況下,促進就業的任務更重。為進一步提升畢業生就業服務質量,促進他們順利就業,今年3月-6月,我們組織開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動員各地人社部門、各類就業服務機構力量,主動將服務向前延伸,通過政策宣傳、招聘服務、就業指導、創業服務、職業培訓、困難幫扶“六進校園”,滿足畢業生多層次、精準化的服務需求。

 

活動啟動以來,各地立足本地實際,結合疫情防控,積極創新舉措,低風險地區及時對接高校,舉辦校園招聘會、政策宣講會、職業測評、技能觀摩、創業扶持等面對面活動。受疫情影響地區,及時將服務調整到線上,組織開展云招聘、直播帶崗、指導公開課等不見面服務。對因疫情封閉、畢業生暫未返校的,也做好工作準備,一旦解封及時將服務送到畢業生的身邊。一個多月來,各地共組織各類活動1萬余場,提供崗位信息近500萬個,服務畢業生近600萬人次。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針對畢業生不同時段的求職需求,與有關部門一起發力,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重點有四個方面的舉措:

 

一是加力渠道拓展。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支持政策,推進政策落實打包快辦,加快政策兌現,引導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城鄉基層就業,穩定擴大國有企業招聘,穩定事業單位、基層項目招聘招募,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同時,針對疫情影響,指導各地調整優化公共部門考試招錄的時間安排,為畢業生求職留出時間窗口。

 

二是加力崗位推送。繼續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將崗位信息、指導培訓、創業扶持等服務送到畢業生身邊。同時,接續開展城市聯合招聘、民營企業招聘等活動,提早啟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應對疫情影響線上線下大規模推送崗位,擴大社會參與面,推出更多有特色的行業專場招聘。

 

三是加力見習培訓。深入推進百萬見習崗位募集計劃,針對畢業生工作經驗積累的需要,募集一批高質量的見習崗位,推出一批國家級見習示范單位,提升畢業生實踐能力。同時,針對畢業生職業發展的需要,積極組織參加技能培訓,著力提升培訓質量,拓展新職業培訓,支持畢業生實現技能就業。

 

四是加力困難幫扶。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提早做好信息銜接,做實幫扶臺賬,暢通各類登記求助渠道,及時跟進提供實名制服務。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困難畢業生開展“一對一”就業援助,優先提供服務,優先推薦崗位。對長期失業青年,及時納入就業失業管理服務,加強實踐引導和分類幫扶,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就業市場。

 

總之,人社部門將盡最大努力,創造積極條件,助力畢業生到各領域施展才華、建功立業。

新華社記者:

近年來,失業保險在支持企業穩崗、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等方面出臺了許多政策。請問今年還將采取哪些措施,釋放哪些政策紅利?

人社部失業保險司司長桂楨:

失業保險兼具社保和就業雙重屬性,也具有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三重功能。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有關要求,今年,失業保險繼續實施一系列階段性、組合式穩就業保民生政策,進一步加大援企穩崗、技能提升、兜底保障力度,積極助力“六穩”、“六?!薄VС峙e措具體為“降、緩、返、補、擴”五個方面:

 

一是降,即延續降低費率。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再延續實施一年,政策執行到2023年4月30日。

 

二是緩,即加大緩繳社保費力度。在前期對餐飲、零售、旅游3個特困行業企業,階段性實施緩繳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政策的基礎上,將行業實施范圍擴展至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行業,將緩繳險種范圍擴展至養老保險。其中,養老保險費緩繳期限3個月,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緩繳期限不超過1年,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三是返,即提高穩崗返還標準。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對不裁員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一定比例失業保險費。傾斜支持中小微企業,明確返還比例從60%最高提至90%;對沒有對公賬戶的小微企業,可將資金直接返還至當地稅務部門提供的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賬戶。

 

四是補,即加大職業技能培訓補助力度。在繼續實施對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發放職業培訓補貼、繼續放寬參保職工技能提升補貼申領條件的基礎上,將技能提升補貼受益范圍拓展至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同時,新增兩項階段性政策,向受疫情影響暫時無法正常生產經營的中小微企業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允許基金結余較多的統籌地區提取4%左右的失業保險基金結余用于職業技能培訓。

 

五是擴,即延續實施擴圍政策。在持續做好失業保險金、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農民工一次性生活補助等常規性保生活待遇發放工作的基礎上,延續執行失業保險保障階段性擴圍政策,今年底前繼續向參保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向參保失業農民工發放臨時生活補助。

 

下一步,人社部將會同財政、稅務等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加強指導,優化服務,推動失業保險各項惠企利民政策盡快落地見效。

央視財經記者:

這兩年,開展特級技師評聘拓寬了技能人才的發展通道。請問,今年是否還有暢通技能人才晉升發展通道的措施?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劉康: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和技能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提高其待遇水平,增強其榮譽感獲得感幸福感,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等有關文件要求,人社部近日制定出臺《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

 

意見出臺的背景是:2013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我們分批取消了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同時,由通過向社會公開遴選的用人單位和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主要分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五個等級,在推動技能人才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礎作用。但技能等級(崗位)設置仍不健全,技能人才職業發展在縱向晉升上存在“天花板”問題、職業技能水平與使用待遇不能有效結合等問題依然突出,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缺乏,這些都不能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為此,人社部總結地方和行業企業在高技能人才設置相應技能等級(崗位)的基礎上,于2021年開展特級技師評聘試點。在總結特級技師評聘試點經驗基礎上,我們研究制定了《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健全技能崗位等級設置,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企業根據技術技能發展水平等情況,結合實際,在現有職業技能等級設置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或調整技能等級。對設有高級技師的職業(工種),可在其上增設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技術職務(崗位),在初級工之下補設學徒工,形成由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構成的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

 

二是完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內涵。建立與國家職業資格制度相銜接、與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相適應,并與使用相結合、與待遇相匹配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這表明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不僅是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更是兼顧培訓、使用、待遇等在內的技能人才制度。

 

三是建立與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相匹配的崗位績效工資制,強化工資收入分配的技能價值激勵導向。目前實施的由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五個等級構成的技能評價,其評價結果與工資薪酬聯系不夠緊密,技能水平在工資薪酬中未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和反映。意見明確,建立與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相匹配的崗位績效工資制,引導用人單位建立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工資分配制度,將職業技能等級作為技能人才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突出技能人才實際貢獻,通過在工資結構中設置體現技術技能價值的工資單元,或根據職業技能等級設置單獨的技能津貼等方式,合理確定技能人才工資水平,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下一步,我們將指導各地各行業企業穩妥有序推動政策落實落地,主要考慮是:在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的評聘中,要嚴格標準條件和程序,不搞高級技師普遍晉升。特級技師評聘工作要在工程技術領域先行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范圍。首席技師原則上從特級技師中產生,在特級技師評聘的基礎上先行試點、逐步推開。

總臺央視記者:

請問一季度就業形勢如何?下一步將采取哪些政策舉措?

陳勇嘉:

今年以來,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國內疫情影響持續,對就業造成了一定壓力,但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就業局勢總體保持基本穩定。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8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26%;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5%,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盡管就業工作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就業局勢繼續保持總體穩定,依然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中央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堅持把就業擺在“六穩”“六?!钡氖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顯效,就業優先政策持續發力,減負穩崗擴就業各項措施深入實施,重點群體幫扶和就業服務力度不斷加大,都將有助于穩定和擴大就業。

 

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強化就業優先政策,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努力完成全年就業目標任務。

 

一是全力支持企業穩定擴大就業。落實失業保險支持穩崗和培訓系列舉措,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對部分特困行業實行社會保險費階段性緩繳政策,提高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繼續實施企業吸納重點群體補貼政策,支持市場主體紓困發展,穩定擴大企業吸納就業規模。

 

二是全力支持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加強創業培訓和服務,落實擔保貸款、創業補貼、場地支持等政策,開展“中國創翼”大賽系列活動,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推進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加強零工市場建設,優化靈活就業招聘服務,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

 

三是全力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聚焦困難問題,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城鄉基層崗位募集計劃,接續開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和未就業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積極拓展就業渠道,扎實做好服務保障。穩定農民工特別是脫貧人口務工規模,加強地區間勞務協作和信息對接,推進勞務品牌建設,實施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易地搬遷大型安置區就業幫扶行動。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幫扶,健全就業援助機制,開發一批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

 

四是全力開展系列招聘活動。延長大中城市聯合招聘、民營企業招聘月活動,提前啟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提高勞動力市場熱度。暢通信息發布、簡歷匹配、遠程面試等線上服務,穩妥有序舉辦線下招聘會,促進供需匹配。

 

五是全力優化服務培訓。完善企業用工服務保障機制,助力重點企業復工復產,努力緩解“招工難”問題,暢通就業服務和政策申領在線辦理,推廣“打包辦”、不見面辦,增強勞動者獲得感。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瞄準市場需求,大規模開展重點群體、重點行業專項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

工人日報記者:

我國社??ǔ挚ㄈ藬党^13.55億人,請問社??ā耙豢ㄍā蓖四男┕δ??作為持卡人,用卡可以享受到哪些便利服務?

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宋京燕:

社??ㄊ菄以诿裆辗矫娴幕A性載體,包括實體、電子兩種形態,由群眾自主選用。群眾可以在線下持實體社保卡辦事,也可以通過手機中的電子社??⊕叽a辦事或者線上辦事。特別是近幾年推出的電子社保卡,已成為群眾享受就業、社保等“跨省通辦”“一網通辦”服務的首選平臺。

 

近年來,人社部遵循“一卡多用、全國通用”的原則,按照出生、就業、失業、流動、退休等為主線,推進全業務進卡、線上線下用卡、全生命周期用卡,不斷拓展居民服務“一卡通”功能,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更可靠、更充分的民生保障。

 

一是出生。通過“出生一件事”服務,實現了新生兒社保卡申領與出生醫學證明、兒童預防接種、戶口登記、醫保參保等一鏈辦理。通過部門聯動和全國協作,提供了社??ā傲⒌瓤扇 钡目焖偕觐I、實體和電子社??ǖ耐缴觐I、“跨省通辦”的線上申領等服務方式,讓“人生第一站”即可享有社??ǚ?。

 

二是就業。依托電子社保卡提供“就業在線”一站式招聘求職服務,求職者可以實時查詢并申請全國范圍類職介機構發布的招聘崗位。各地推進就業創業證與社保卡“證卡合一”,實現持社保卡申請創業擔保貸款,享受人才服務“一卡通辦”,讓求職創業從“線下”到“線上”、從“海量查詢”到“智能匹配”,使就業更便捷、創業有保障。

 

三是培訓。全國所有地市已開通電子社??殬I培訓券功能,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可以領用職業培訓券,選擇并享受相關的職業技能實名培訓服務。同時,勞動者可以通過電子社??ú樵儽救说穆殬I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

 

四是失業。電子社??ㄌ峁┝巳珖秶鷥鹊氖I登記和失業保險待遇申領服務,失業人員足不出戶通過電子社保卡完成身份核驗,即可申領失業保險金或者失業補助金。各地人社部門的待遇審核實現聯網“快辦”,待遇發放到本人社??ㄣy行賬戶,實現全程不見面服務和精準及時發放。

 

五是參保。群眾可以通過電子社??ú樵儽救嗽诟鞯貐⒈P纬傻纳绫嘁嬗涗泦?,也可申請辦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業務,不用打印參保繳費憑證或是兩地跑腿,即可實現“全程網辦”。養老金、工傷保險待遇等都可通過社保卡銀行賬戶領取。同時各地依托社保卡,積極探索社保服務“自助辦”“網上辦”“手機辦”。

 

六是養老。群眾可以通過電子社保卡“刷臉”方式進行社保待遇資格認證。同時,我們通過開展交通出行、生存狀態、服刑等跨部門數據比對,利用大數據實現“無感認證”,確保及時領取養老金。電子社??ㄟ€開通了“長輩版”和“親情服務”,方便老年人認證操作。各地積極推進社保卡與健康碼關聯,不會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也可以使用社保卡完成健康狀態查詢和來訪登記。

 

除上述六方面外,社保卡在就醫購藥、惠民惠農、智慧城市等方面不斷拓展服務。目前,實體社保卡全面支持各地就醫購藥,電子社??ň歪t購藥正在積極推進。31個?。ㄗ灾螀^、直轄市)的部分地市已通過社??òl放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25個省份的部分地市實現社保卡乘坐城市公共交通。30個省份的部分地市實現憑社??ń栝唸D書,進入博物館和公園景區等。此外,各地同步推進社保卡加載老年人、殘疾人服務,發放助學補助,辦理公積金等功能。

 

下一步,人社部將推動社??ā耙豢ㄍā蓖卣怪粮嗑用穹疹I域,結合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作的推進,提供社保繳費查詢、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等更多“一網通辦”服務,促進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通過社??ㄟ@張小卡片,讓群眾辦事更便捷,讓政府信息更透明。

經濟日報記者:

前不久,人社部推出了技工院校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請問它和以往培養方案比有什么優勢?怎么推進落實?

劉康:

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是技工教育質量提升計劃的重要內容。技工教育的顯著特征就是職業性,最有效的培養模式就是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推進工學一體化就是要著力實現從知識灌輸向能力培養,從課堂教學向生產教學、從書本教學向實踐教學這樣的“三個轉變”,加快培養既有扎實的職業技能又具有較強就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這一培養模式是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及技能人才培養標準,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將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融為一體,培育德技并修、技藝精湛的技能勞動者和能工巧匠,主要推進方式是校企合作共建,探索組建區域性、行業性等多類型技工教育聯盟(集團),發揮專家作用,落實課程標準、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學場地、教師隊伍建設五個“一體化”工作任務,并且在職業技能培訓中采用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不斷擴大覆蓋面。

 

我們將按照“以專業和課程建設為主線,以評價標準為指引,分階段穩步推進”的原則,深入推進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百千萬的目標,也就是要建設100個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專業,1000所技工院校參與實施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培訓10000名工學一體化教師,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2022年一季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01

就業

工作進展情況

 

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28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26%。1-3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5.5%。

 

一是持續強化穩企穩崗等就業保障政策。對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在今年二季度實施暫緩繳納養老保險費,將已實施的階段性緩繳失業和工傷保險費政策范圍由餐飲、零售、旅游業擴大至上述5個行業。一季度,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為企業減負347億元。延續執行失業保險保障階段性擴圍政策,今年底前繼續向參保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向參保失業農民工發放臨時生活補助。提高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符合條件的地區從60%最高提至90%。一季度,向39.3萬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15.7億元,惠及職工1080萬人。符合條件地區再拿出4%失業保險基金結余用于職業技能培訓,并向受疫情影響、暫時無法正常經營的中小微企業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

 

二是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幫助高校畢業生積累經驗、提升能力。組織開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提升服務精準度。發布就業創業政策服務指南,便利高校畢業生知曉政策、享受政策。聚焦全年脫貧人口務工規模不低于3000萬人,加強對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的就業幫扶政策扶持,截至3月底,全國脫貧人口務工規模3135萬人。

 

三是加強勞動者技能培訓。組織實施重點培訓工程和計劃,深入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進一步加強重點群體和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培訓,提升培訓質量。累計發放職業培訓券2278萬張。繼續放寬失業保險支持技能提升補貼申領條件至參保滿1年,一季度向48.7萬人次發放技能提升補貼8.3億元。

 

四是支持創業帶動就業。落實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政策。會同相關部門部署舉辦第五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將組織制造業、服務業兩個組別的主體賽和青年創意、勞務品牌、鄉村振興3個專項賽,著力推動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和推進鄉村振興。

 

五是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組織開展春風行動,指導各地因地制宜穩崗留工,引導農民工有序返鄉返崗。會同有關部門開展2022年春節期間“春暖農民工”服務行動,全國累計“點對點”輸送農民工116.7萬人。加強企業招聘用工服務,增強針對性。接續開展就業援助月、大中城市聯合招聘等專項活動,已舉辦各類招聘活動近1萬場,提供崗位信息近600萬個。進一步強化網絡招聘服務監督管理。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管理,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5.9萬家,從業人員103.1萬人,實現年營業收入2.5萬億元。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推進降費率、緩繳社保費等政策落實。傾斜支持就業容量大的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大的重點行業。

 

二是統籌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制定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政策措施,持續開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實施基層服務崗位集中招聘、百萬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幫助農民工、脫貧人口、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失業人員等群體就業。實施重點幫扶縣、易地搬遷大型安置區就業幫扶行動。舉辦第一屆勞務品牌發展大會。加強零工市場建設,優化靈活就業招聘服務,支持靈活就業健康發展。

 

三是持續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研究制定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等政策。加強職業培訓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推動國家基本職業培訓包應用,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實名制管理。

 

四是加強就業公共服務。深入實施就業服務質量提升工程,接續開展“10+N”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加強用工服務支持企業發展,促進供需對接匹配。研究制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管理規定,深入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執法行動。

 

02

社會保障

工作進展情況

 

截至3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3億人、2.3億人、2.8億人。一季度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1.87萬億元,總支出1.54萬億元,3月底累計結余7.18萬億元。

 

一是制度改革扎實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啟動實施,制度運行平穩。制定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

 

二是保障范圍繼續擴大。各地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代繳政策,推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做好長江退捕漁民和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工作,約17.2萬重點水域退捕漁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按時足額發放各項社會保險待遇。

 

三是基金監管進一步加強。制定實施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辦法,拓展監督范圍、細化違法情形、明確法律責任,提升監督效率效能。開展社?;鸸芾硖嵘晷袆?,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欺詐騙保、套?;蚺灿秘澱几黝惿鐣U腺Y金的違法行為。

 

四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和企業年金基金市場化投資運營穩步推進。

 

五是經辦服務持續優化。深入推進“不見面”服務和“跨省通辦”,持續優化適老化服務。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新開通職業年金個人權益記錄單、個人社保參保證明等7項“跨省通辦”服務,平臺累計訪問量超過30.68億人次。進一步簡化流程,全面取消失業保險待遇申領時限、捆綁條件和附加義務,拓展線上服務內容和渠道。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功能進一步拓展,各地已普遍實現人社領域95項應用,正在拓寬社??ㄔ谄渌裆I域的應用范圍,并在長三角、成渝、海南等地積極推進區域內居民服務“一卡通”應用。截至3月底,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到13.55億人,覆蓋96%人口。電子社??ㄩ_通62項全國性服務、1000余項屬地化服務,領用人數超過5.36億人,一季度訪問量25.48億人次。全國10個省份的66個地市開通電子社保卡掃碼就醫購藥。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有序推進社會保險各項工作。研究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配套政策,開展調劑資金調撥。研究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實施。指導各地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代繳保費等社保幫扶政策。持續推進退捕漁民應保盡保。強化措施推動農民工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加快推進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

 

二是強化社?;鸨O督工作。制定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舉報獎勵暫行辦法。推進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動,開展數據比對和疑點數據核查,強化基金監管。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

 

三是進一步加強服務經辦。持續開展全民參保計劃,聚焦重點群體,提升參保便利性,推進精準擴面。加快推進居民服務“一卡通”,優化社保公共服務平臺功能,不斷提升社保經辦管理服務水平。

 

03

人才人事

工作進展情況

 

一是人才評價制度改革繼續推進。出臺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擴大特級技師評聘范圍,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大力推動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繼續征集遴選全國性社會培訓評價組織,推進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開展與技能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相關的技術技能類“山寨證書”專項治理工作。降低或取消部分準入類職業資格考試工作年限要求。推進職稱信息化建設,優化職稱評審查驗服務。

 

二是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持續加強。實施“技能中國”行動,推動部省共建技能省市。科學統籌、有序推進第46屆世賽籌辦和參賽集訓工作。在技工院校全面推進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繼續開展技工教育人才援藏,支教教師規模穩定在30人以上。協調推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職業技能提升工程取得積極進展。

 

三是專業技術人才工作扎實開展。部署開展新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備案、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等項目計劃申報工作。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公布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首批培訓機構和評價機構目錄。以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基層發展為重點,遴選確定60個專家服務基層示范團和16家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扎實開展新疆、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特殊培養工作。

 

四是事業單位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全面實施縣以下事業單位建立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積極穩妥開展相關具體實施工作。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繼續健全完善以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為主要內容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扎實推進技術技能類“山寨證書”專項治理工作。

 

二是扎實推進技能人才工作。推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工作。修訂公布國家職業分類大典。扎實推進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各項籌備工作。啟動第十六屆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活動。加強技工教育。

 

三是持續推進專業技術人才工作。落實各項博士后項目計劃。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征集遴選第十一批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和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提升項目,組織開發全國專業技術人員新職業培訓教程。

 

04

勞動關系

工作進展情況

 

一是協調勞動關系工作積極推進。實施勞動關系“和諧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深入推進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積極落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壓實相關企業用工責任。推動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落實。持續推進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和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實施。

 

二是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效能提升。與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勞動人事爭議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印發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與訴訟銜接有關問題的意見,進一步完善調解仲裁與訴訟銜接機制,統一裁審法律適用標準,暢通勞動者維權渠道。指導各地做好案件處理工作,推進“互聯網+調解仲裁”。

 

三是勞動保障監察持續強化。扎實推進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以工程建設領域和其他欠薪易發多發行業企業為重點,切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權益。制定2021年度省級政府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考核細則,統籌推進工資支付保障各項制度落實。向社會公布今年第一批拖欠勞動報酬典型案件。持續完善全國根治欠薪線索反映平臺功能,暢通舉報投訴渠道。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充分發揮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作用,部署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推進勞動關系協調員隊伍建設,加強對企業勞動用工的指導服務。發布典型新業態行業用工示范文本。指導各地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做好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繼續推進國有企業工資分配制度改革。

 

二是制定進一步加強勞動人事爭議協商調解工作的意見、加強仲裁辦案指導工作規范等。探索建立仲裁員聯系企業長效機制。

 

三是繼續加大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力度,健全勞動保障監察機制。深化家政服務勞務對接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加強家政服務供需對接。

 

05

行風建設

工作進展情況

 

一是專項工作有序推進。明確2022年行風建設工作8方面任務30項舉措,細化任務要求,推動工作落實,鞏固提升行風建設成效。落實“跨省通辦”要求,編制事項指南,擴大事項范圍。修訂人社系統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推動人社領域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繼續開展“廳局長走流程”。加強部監測指揮平臺建設。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政務服務平臺,已開通75項全國性服務、300余項屬地化服務,累計訪問量18.3億人次。

 

二是隊伍建設持續加強。啟動人社窗口單位業務技能練兵比武活動,常態化開展“日日學 周周練 月月比”線上練兵,不斷增強窗口經辦隊伍能力素質。部署開展“學標兵、當能手、創一流服務”主題活動,在全系統營造學先進、創一流的良好氛圍。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指導有關省份全方位打造人社優質服務樣板,推出一批免申即辦、一批全程代辦、一批無證明、一批再提速的事項,讓服務更優質、更高效。合理拓展服務網點,將社???、參保登記、失業登記等高頻服務事項下沉,打造城區步行15分鐘、鄉村輻射5公里的人社便民服務圈。

 

二是持續開展人社政策待遇“看得懂算得清”宣傳解讀。建立健全“四進兩知曉”政策措施直通機制,與企業群眾利益密切關聯的政策措施出臺后,做到第一時間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大廳,第一時間讓企業群眾知曉、讓經辦機構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