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5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 系列介紹(三)——各大類作品上交分小類介紹(1)

第二大類:微課與教學輔助

包括以下小類:

①?計算機基礎與應用類課程微課(或教學輔助課件)。

②?中、小學數學或自然科學課程微課(或教學輔助課件)。

③?漢語言文學(限于唐詩宋詞)微課(或教學輔助課件)。

④?虛擬實驗平臺。

說明:

(1)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其內容以教學短視頻為核心,并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

(2)教學輔助課件是指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節,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制作的課程軟件。

(3)微課與教學輔助課件類作品,應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信息化教學資源,能多層次多角度開展教學,實現因材施教,更好地服務受眾。本類作品選題限定于大學計算機基礎、漢語言文學(限于唐詩宋詞)和中小學自然科學相關教學內容三個方面。作品應遵循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符合認知規律等原則,作品內容應立足于教材的相關知識點展開,其立場、觀點需與教材保持一致。

(4)虛擬實驗平臺是指借助多媒體、仿真和虛擬現實等技術在計算機上營造可輔助、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傳統教學和實驗各操作環節的相關軟硬件操作環境。

(5)本大類每個參賽作品由同一所院校的1—3名本科生(作者)完成,指導教師不多于2人。

(6)每位作者在本大類只能提交1件作品,無論作者排名如何。

(7)每位指導教師,在本大類國賽中不能指導多于3件作品,每小類不能指導多于2件作品,無論指導教師的排名如何。

(8)每件作品答辯時(含視頻答辯),作者的作品介紹時長應不超過10分鐘。

(9)每校參加省級賽(包括省賽、跨省區域賽和省級直報賽區的選拔賽)每小類作品數量,由各省級賽組委會自行規定。本大類每校最終入圍國賽的作品不多于3件。

第三大類:物聯網應用

包括以下小類:

① 城市管理。

② 醫藥衛生。

③ 運動健身。

④ 數字生活。

⑤ 行業應用。

說明:

(1)城市管理小類作品是基于全面感知、互聯、融合、智能計算等技術,以服務城市管理為目的,以提升社會經濟生活水平為宗旨,形成某一具體應用的完整方案。例如:智慧交通、城市公用設施、市容環境與環境秩序監控、城市應急管理、城市安全防護、智能建筑、文物保護、數字博物館等。

(2)醫藥衛生小類作品應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實現智能化醫療保健和醫療資源的智能化管理,滿足醫療健康信息、醫療設備與用品、公共衛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與監控等方面的需求。建議但不限于如下方面:醫院應用,如移動查房、嬰兒防盜、自動取藥、智能藥瓶等;家庭應用,如遠程監控家庭護理,包括嬰兒監控、多動癥兒童監控、老年人生命體征家庭監控、老年人家庭保健、病人家庭康復監控、醫療健康監測、遠程健康保健、智能穿戴監測設備等。

(3)運動健康小類作品應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以提高運動訓練水平和大眾健身質量為目的。建議但不限于如下方面:運動數據分析、運動過程跟蹤、運動效果監測、運動興趣培養、運動習慣養成以及職業運動和體育賽事的專用管理訓練系統和設備。

(4)數字生活小類作品應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通過穩定的通信方式實現家庭網絡中各類電子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以提升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便利程度為目的,包括:各類消費電子產品、通信產品、信息家電以及智能家居等。鼓勵選手設計和創作利用各種傳感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滿足生活需求的作品。

(5)行業應用小類作品應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解決某行業領域某一問題或實現某一功能,以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價值為目的,包括物聯網技術在工業、零售、物流、農林、環保以及教育等行業的應用。

(6)作品必須有可展示的實物系統,需提交實物系統功能演示視頻(不超過10分鐘)與相關設計說明書,現場答辯過程應對作品實物系統進行功能演示。

(7)本大類每個參賽作品由同一所院校的1—3名本科生(作者)完成,指導教師不多于2人。

(8)每位作者在本大類只能提交1件作品,無論作者排名如何。

(9)每位指導教師,在本大類國賽中不能指導多于3件作品,每小類不能指導多于2件作品,無論指導教師的排名如何。

(10)每校參加省級賽(包括省賽、跨省區域賽和省級直報賽區的選拔賽)每小類作品數量,由各省級賽組委會自行規定。本大類每校最終入圍國賽的作品不多于3件。

第四大類:大數據應用

包括以下小類:

① 大數據實踐賽。

② 大數據主題賽。

說明:

(1)大數據實踐賽作品指利用大數據思維發現社會生活和學科領域的應用需求,利用大數據和相關新技術設計解決方案,實現數據分析、業務智能、輔助決策等應用。要求參賽作品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呈現成果,報告內容主要包括:數據來源、應用場景、問題描述、系統設計與開發、數據分析與實驗、主要結論等。參賽作品應提交的資料包括:研究報告、可運行的程序、必要的實驗分析,以及數據集和相關工具軟件。

作品涉及的領域包括但不限于:

①環境與人類發展大數據(氣象、環境、資源、農業、人口等)。

②城市與交通大數據(城市、道路交通、物流等)。

③社交與WEB大數據(輿情、推薦、自然語言處理等)。

④金融與商業大數據(金融、電商等)。

⑤法律大數據(司法審判、普法宣傳等)。

⑥生物與醫療大數據。

⑦文化與教育大數據(教育、藝術、文化、體育等)。

(2)大數據主題賽采用組委會命題方式,一般為1-3個賽題,各參賽隊任選一個賽題參加,賽題將適時在大賽官網公布。

(3)本類每隊參賽人數為1-3人,指導教師不多于2人。

(4)每位作者在本類只能提交1件作品,無論作者排名如何。

(5)每位指導教師在本類國賽中不能指導多于2件作品,無論指導教師的排名如何。

(6)每件作品答辯時(含視頻答辯),作者的作品介紹時長(含作品的現場演示)應不超過10分鐘。

以上類別請于4月15日前將大賽要求作品發送至指定郵箱:3296795377@qq.com

聯系人:李部長

聯系方式:15734113786(微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