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展風采 交流互動促提升
為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充分發揮線上教學經驗的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我院在線教學的整體水平,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4月6日下午人文學院召開了“線上教學優秀案例經驗交流” 騰訊會議。人文學院全體教師參會,會議由外語部呂元主任主持。會議14:30開始,17點結束,歷時兩個半小時。
李晶老師發言
第一、 教學內容設計:
以《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中的Unit 4 Chinese Culture(第四單元:中國文化)中的Passage A The History of Beijing Opera(京劇的歷史)為例進行說明。該篇課文立足于中國文化,以京劇的發展為著眼點來探討京劇的起源、發展和影響。同時也以此為契機來展示中國文化的璀璨歷史和風雨兼程,號召大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文化。
第二、教學環節設計:
1)京劇相關知識介紹:該環節通過視頻觀看、師生互動、教師講解等方式進行,講授“京劇臉譜”、“生旦凈丑”、“唱念做打”等基本知識。通過形象的動畫視頻和班級討論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降低對話題的畏難情緒。
2)課文講解:以時間軸的方式來介紹京劇的起源、發展、四大徽班進京、新中國后期京劇的發展等內容。通過視頻穿插、師生互動、小型翻轉課堂等形式來實現。
第三、教學互動:
1)問題提問:京劇的起源、臉譜、京劇角色等
2)學生展示:地方戲曲的特點及劇目
3)視頻拓展:通過預設問題及觀看視頻,使學生進行生生和師生間的討論
第四、 課程思政設計:通過學生對家鄉地方戲的介紹(豫劇、晉劇、四川變臉等)以及對課文京劇內容的學習來激發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鼓勵學生成為中國文化的保護者、傳承者和宣傳者。
黨菲菲老師發言
第一、教學設計:采用多種教學法,例如啟發法、提問法、頭腦風暴、講授法等。
第二、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善于運用啟發法,把課程內容和課程思政融合起來,以第五單元為例,通過課文的講解,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第三、教學反思:在線教學,如何讓更多學生參與課堂一直是困擾我的問題,課后我也會進一步修改ppt或者調整課堂內容。
第四、課程思政:杜甫詩說:潤物細無聲,課程思政的融入也是這樣的。比如第四單元通過中國戲劇和中國書法的講解,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第五單元通過對成功的理解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隋金平老師發言
一、教學過程:
每節課都會進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內容的設置。(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具有針對性)
(一)導入
1.復習上節課重點知識點(采取提問以及做題方式,主要針對課上不太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
2.新課內容導入設置:
(1)設置懸念(看圖猜人/看文字介紹猜人)
例如:通過關于李斯人物的介紹進行猜測。
(2)檢查學生們的作業展示情況并進行點評。
(二)教學設計
(1)文章內容框架分析
(2)主題思想剖析
(3)寫作手法
(4)藝術特色
(三)作業安排
(1)課程結束安排作業,并在微信群發布作業。(課前提醒學生)
(2)課程結束后立即抽查學生筆記情況。(課上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
二、考核評價
1.檢查學生出勤情況(提前進入課堂檢查學生名字修改)
2.不定時點名和提問
3.檢查學生筆記情況
4.課上互動(念名字,學生會感到重視)
三、教學反思
1.翻轉課堂要適當落實(可進行分組演練)
2.教學內容有待精煉
3.說話語速較快
杜天龍老師發言
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分享:1.體育強國 2.教學設計 3.教學反思 4.獲得成長
一、體育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要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
二、教學設計
物理互動——體驗式教學的開端。
思想互動——學習與成長的開端。
1).體驗式學習-經典學習原理:大衛庫伯——體驗式學習圈
我聽,我忘記;我看,我記得;我做,我理解。
2).選擇性挑戰(Challenge by choice)
學生可以選取自己水平相符的挑戰。尊重每位同學的身體素質、意向差異,選取自己水平相符的挑戰。
三、教學反思——不忘初心
生命影響生命,熱情鼓舞熱情。
四、獲得成長——不斷突破自己的舒適區
Comfort Zone 舒適區
Growth Zone 成長區
Freak Out Zone 驚恐區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舒適區不斷擴大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勇于突破自己的舒適圈,獲得全方面的成長。
第二、教學過程:
1)、基本熱身、關節運動、柔韌練習:由于線上教學無法實現線下教學的內容,因此做了熱身內容的調整。教師通過語音提示帶領學生完成熱身操練習。
2)、動作復習環節,教師點評作業完成的情況,并分享優秀動作的視頻,讓學生相互學習。對于錯誤動作的糾正,教師避免錯誤視頻展示后學生失去信心,因此親自視頻模范錯誤動作,讓學生更直接的看到錯誤點,從而糾正錯誤。
3)、新動作學習環節,教師通過動作介紹、動作講解、視頻分享,讓學生認識、了解動作。在認識、了解的基礎上,教師通過視頻方式進行連貫動作、分解動作的示范來讓學生更直觀的學習動作。
在動作講解后,讓學生分組打開視頻跟隨教師完成動作,教師進行點評。
4)、課后小結環節:總結本次課程學生學習情況、互動情況、布置課后作業。
2).單詞的復習采用閃卡的形式,學生可以進行搶答,增強學生的參與感。
3).課程導入的問題一定要有吸引力,像磁石一樣緊緊抓住學生的關注點,這樣可以對新課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講解課文時,要幫助學生提供段落的梳理和關鍵詞,方便學生理解。講課過程中,課程思政的融入通過單詞的講解或者基于文本內容進行挖掘。
課上精讀訓練,考試泛讀做題。針對大二下學期的教學實際情況,以課文文本為基礎,深挖語言點,夯實語言基礎。
關于知識點的命名,以minilecture的形式,例如定語從句和同謂語從句的辨析;長難句在閱讀重的分析與理解;neither …nor短語在大學英語寫作的應用等等。只有備好課,老師才可以自信地上課,學生才可以有所收獲。
第二,課中,靈活運用教材和教輔材料,巧妙運用騰訊會議平臺,融入課程思政。
首先,85%利用教材,適當刪減內容,騰出時間講解四六級。其次,合理利用好騰訊會議平臺的功能,讓提高教學效率和生動性。(批注筆、互動投票、聊天室互動、計時器的利用)最后,融入課程思政,第三單元專利和創新,引入案例,美國輝瑞新冠特效藥paxvolid和我是藥神,讓學生們保護身體,注意安全,關心學生,安撫情緒。
第三,課后及時回復問題,做好教學反思和總結,記錄下好的案例可以應用到之后的教學中。
四六級備考在即,看到問題第一時間回復,學生經常晚上十點多做題,所以問題就在十一點的時候發過來,然后我也會打開四六級進行點播。
第二、教學過程:精心設計,利用好每一個課程
課前復習(簡要復習,引導學生重視重難點內容的掌握)
課堂導入:結合單元主題,學生興趣點,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興趣。
課程講授:精心制作課件,問題環環相扣,設計思路。增強問題的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勤提問,精心設計問題,難易結合,有效提問。
課程思政:體會國人智慧,感受文化魅力,提高文化自信,同時客觀看待文化差異。
課堂管理:多設計問題,實時點名,每節課反饋學生出勤情況及課堂參與情況,表揚課堂互動積極問題。
第三、教學反思:教學內容深度上需要多沉淀,內容講解精練,中英文譯文適度結合。
課前,要求學生發送課前預習的圖片到小打卡程序,課上,學生需提前簽到,課下,學生需用微信小程序,在規定的時間內發送課堂筆記打卡簽退。我會按照筆記的認真程度給予平時分的加分和扣分,提高學生課前課中課后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二、教學過程與教學成效
1)、教學材料多元化,激發學生興趣
2)、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多樣化
3)、翻轉課堂,增加學生互動
4)、課程思政融入,潤物細無聲
三、教學反思
1. 多與學生交流,反思教學,精進教學設計。
2. 學生作業收集緩慢,格式要求不能保質保量完成,溝通效率低。還需要不斷提高效率!
最后,關院長講話:他在會議總結中,對各位教師分享自己線上教學經驗給予表揚,對疫情期間大家的努力表示充分肯定。關院長認為本次交流研討會開得非常成功:
一是內容豐富,每位教師精心制作ppt并立足于自己的課業內容,展示了多樣的教學方式與深厚的人文內涵。
二是交流出彩,每位教師展示的經驗做法不僅精彩紛呈且各具特色,說明了線上授課方式,更有助于調動教師的講授創造力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是用心到位,每位教師精彩的經驗分享背后,體現出各位教師平日的用心準備、用情授課和以愛心付諸于教育事業,以關愛付諸于莘莘學子,以熱愛付諸于的終身學習的職業操守。
四是共同提升,此次研討也是一次全面深入的團隊學習與交流借鑒,達到了互通有無,共同提升的初衷。
五是成效顯著,在各位老師日常教學的積跬步于點滴和此次全身心投入的認真準備下,交流研討非常成功,取得了高于預期的顯著成效。
關院長還對人文學院全體教師的PPT制作提出具體明確要求與指導性意見:
第一,必須要有。這是學校明確規定和要求的,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
第二,盡量做好。上不封頂,好無止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大家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計算機水平,做到符合學校要求,自我欣賞,學生滿意,效果最佳。關于好的衡量標準,他提出幾條參考意見:1.圖文并茂;2.動靜結合,動就是加入小視頻;3.適用性強,重在提高教學效果,而不能光追求好看;4.保證水準,體現出大學本科課程的高水平,要力爭達到“四度”(深度、高度、廣度、力度)的目標;5.互補結合,這是指PPT要與教材結合,與教材互補,而不能教材搬家;6.提綱挈領,不是講稿照錄;7.精華凝聚,即把備課、講課中的思想與內容精華,展現在PPT上,以文字固化;8.有趣味性,把握分寸,富有啟發性,笑后有思,要有幽默感,而不要滑稽性。
這次會議雖然時間很長,但開得緊張有序,效果良好。雖然中間沒有休息,但大家全程收看,態度認真,虛心學習,坦誠交流,收獲滿滿。
責任編輯:李佳琪
遼寧傳媒學院
校友會
2022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