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暑期“返家鄉”社會實踐系列報道(三)| 遼寧省凌源市東城街道社區服務志愿活動—葛東旭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藝術學院針對2022年返家鄉社會實踐進行系列報道。以此激和引導我院學生參與實踐工作,充分感受家鄉變化,銘記黨的奮斗歷程,增強服務人民,回報家鄉的責任感使命感。

姓名:葛東旭

班級:繪畫2102

學院:藝術學院

地點:遼寧省凌源市東城街道百合社區

崗位:辦公室文員

工作內容:退伍軍人登記,社區常住人員統計,防疫防控人員以及宣傳

青年志愿者,踐行使命。作為一名青年志愿者, 哪里有需要,我們就去哪里。作為一名大學生,在社會需要幫助的時候站出來,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本次社會實踐我進行的是街道社區服務志愿活動,為大家做文明實踐及安全科普的宣講,實踐中使我增強了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社區為退伍軍人登記,從他們的話語中讓我感到了那種作為軍人的驕傲感與自豪感。

疫情當前,我也加入到了疫情防控的值班工作和全員核酸檢測中,從中我學到了一些處理問題的方式, 與人溝通的技巧,使我受益匪淺。這次的活動讓我覺得自己是另一個雷鋒。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感。

社區實踐活動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引導了我們接觸、了解社會,增強了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更讓我明白學會獨立的重要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獨立的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很重要的。在這個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適應社會也是我們即將面臨的困難。對于現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意識著我們越能適應它,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價值觀。培養了我們的競爭意識和開拓進取的精神,社區服務不僅能造福社會,而且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而我們也該為了公共利益而自覺自愿地參加勞動,我們講的服務,就是以不記報酬為前提的;那是根據以公共利益而勞動;我們必須為公共利益而勞動,自覺要求進行勞動。

參加這類實踐活動, 一是鍛煉我們的實踐能力, 這也是這個活動開展的初衷;二是增加學生與外界的交流, 使得學生不再死讀書讀死書,而是在實踐中發現真理的所在;三是讓同學們學會感受社會,體驗社會, 真正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讓我們自覺地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更廣闊的人生。張瑞敏曾說過:“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剛開始勞動是有點累,但很高興, 有種成就感。學習也一樣“一分耕耘, 一分收獲。“只有自己體驗了才會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