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目的及意義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繼承和發展民族大業的重要使命,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關乎時代發展和社會走向。下面主要介紹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目的及意義。
創新創業不僅能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并進而形成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緩解就業壓力,而且能夠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社會和消費使用,帶動經濟轉型,實現產業升級。大學是創新的中心,所有的創新只有能夠為社會帶來價值才有實際的意義,大學負有社會服務的使命,而這一點恰好是履行其服務使命的重要體現。大學生作為大學的主體,通過將大學或者自身的創新成果以創業的形式在社會中得以實現,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亡要性。
創新創業是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根本途徑。大學生由于自身的知識水平,使其具有一種內在的創新潛能,通過創業實踐,不僅把大學生的創新構想轉化為社會現實,從而實現自己的創新和創業夢想,而且自身創新和創業夢想的實現,一方面,表明了自身的價值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另一方面,創新和創業的結果必然會為整個社會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創新創業既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培養了大學生的開拓進取精神。創新就是要做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而創業就是要以獨立的、自我的精神做自己從未做過的事情。如果把創新和創業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就意味著大學生以獨立的、自我的精神做人們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大學生作為最具活力的群體,如果失去了創新的沖動和欲望,既削弱了社會持續發展的動力,也使自己失去了不斷發展的動力,而這種創新如果不能與創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可能只是紙上談兵。
最后,大學生群體比之于其他群休,在創新創業上有著“大學”的獨特優勢。一方面,大學生經過科學的訓練,更加具備將白身內在的創新創業潛能轉化為現實的創新成果和創業機會:另一方面,由于大學所構建的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使命,使得大學不僅在創新上而且在將創新轉化為社會服務上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氛圍,大學生群體憑借這一優勢和環境狀態,在學期間或者畢業后就更容易實現創新創業。而且,大學成為科學研究的中心和社會服務的典范,也使得大學越來越容易實現官產學研的高度融合,這就為大學生進行創業提供了最佳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