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日前,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舉行。會議要求聚焦重點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全力以赴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其就業情況一頭牽著千家萬戶,一頭牽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內外形勢變化帶來的新挑戰。一方面,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走高,就業壓力加大。2022年高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2023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58萬人,再創新高,同比增加82萬人。另一方面,疫情導致全球經濟衰退或增長放緩,企業面臨產品需求萎縮等問題,導致招聘崗位減少,增加了畢業生就業難度。

從高校就業情況來看,“招工難”與“就業難”并存,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和不均衡現象依然存在。在地區之間,經濟發達地區就業形勢好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城鎮地區就業形勢好于鄉村地區;在學校之間,“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往往優于非“雙一流”建設高校,公辦高校優于民辦高校……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固本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需要各方持續高度關注,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

優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體系。落實《“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創設就業成長通道,引導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東北、艱苦邊遠地區和城鄉基層就業。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服務鄉村建設行動和基層治理,擴大基層教育、醫療衛生、社區服務、農業技術等領域的就業空間。改善創業環境,為有意愿、有能力的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提供資金、場地和技術等支持。落實“保就業”“穩就業”專項政策,從民生高度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實減負、援企、穩崗、擴就業政策,鞏固提升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作用。充分發揮互聯網經濟優勢,進一步落實靈活用工的政策與社會保障。

拓寬就業渠道優化就業服務。破解畢業生就業難題,關鍵在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結合國家重大戰略布局、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創造更多有利于發揮高校畢業生專長和智力優勢的知識技術型就業崗位。通過事業單位招錄一批、國有企業招聘一批、基層社區就業一批、應征入伍一批、就業見習留用一批、創業帶動一批,拓寬就業空間。堅持上游產業與下游產業崗位并聯,傳統就業與靈活就業并舉,東中西部及東北地區擇業并進,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整合各部門資源,建強建優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加強全國范圍內就業供給與需求分析和預測,暢通崗位需求信息與就業求職信息的對接通道。構建就業管理服務大數據平臺,面向高校提供精準化、智慧化就業管理新模式。推動各省級大學生就業網站、各高校就業網站盡快與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實現崗位信息共享。

完善高校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健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結構調整機制,完善高校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大力改造傳統陳舊學科專業,嚴格控制新增教育部公布的紅牌、黃牌專業。對于需求不多、就業前景不樂觀的專業,可適當停招和減招。加強市場調研,積極增設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養老護理等緊缺專業。受疫情影響,大學生不便到企業實習實訓,高校要加強仿真實習、虛擬仿真實訓實驗室的建設,為高校畢業生增加實習鍛煉的機會。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齊抓共管、部門配合、全員參與的高校就業工作機制,不斷提高專職人員就業教育、指導與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前移就業指導關口,把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把就業工作納入教學評估范疇。加強對困難畢業生群體的精準幫扶,分類別、分批次、分重點開展就業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