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實施這項計劃!事關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記者 孔令茹 通訊員 范洪艷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根據國家“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統一安排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近日,省人社廳、省教育廳印發《關于實施“啟航揚帆計劃”做好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具體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開展思想領航行動
(一)健全就業育人工作體系。要把就業育人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內容,全面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就業育人工作隊伍,配齊配強校級專職就業工作人員和就業指導教師,在院系設立專兼職就業輔導員,加強就業工作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
(二)加強就業育人實踐活動。開展就業育人主題系列活動,定期征集發布就業育人項目,選樹就業育人優秀案例,打造省級就業育人實踐基地,組織開展大學生就業實踐及調研活動,引導畢業生從實際出發選擇職業和工作崗位。
開展職業始航行動
(三)加強職業生涯教育和就業創業指導。建設職業、學業、擇業、創業“四位一體”的大學生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體系,完善就業創業指導課程標準,建設省級就業創業指導優秀師資庫,資助出版系列職業生涯教育和就業創業指導書庫。制作就業短視頻、“互聯網+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就業指導線上“名師金課”,職業生涯特色咨詢工作室,打造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品牌。
(四)舉辦職業賽事活動。組織舉辦山東省師范類高校學生從業技能大賽、山東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比賽、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活動,引導大學生找準就業方向,提升就業競爭力。
開展市場導航行動
(五)深化“書記校長訪企拓崗”專項行動。高校書記校長要帶頭示范,帶動二級院系負責人、就業專職工作人員、輔導員等全員拓崗,促進拓崗數量、質量和落實率的同步提升。
(六)實施“萬企進校園”專項行動。高校要高效統籌校園招聘和疫情防控,支持開展小而精、專而優的小型專場招聘活動,主動邀請用人單位進校招聘,確保線下校園招聘活動有序開展。鼓勵用人單位、行業組織更多參與高校生涯教育和就業指導。
(七)啟動校園就業市場建設計劃。各市各高校要進一步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制定實施山東省校園就業市場建設三年計劃,建設一批全省性、區域性、行業性大學生就業市場。支持高校通過組團、聯盟等方式開拓就業崗位,推動校內校外就業資源共享。
(八)促進網絡招聘市場建設。全面推廣使用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進一步優化升級山東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山東省教育廳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等平臺,組織2023屆畢業生、畢業班輔導員、就業工作人員及時注冊使用。積極開展網絡招聘服務,促進線上線下招聘相結合,提高招聘成功率。
開展渠道辟航行動
(九)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吸納作用。辦好“中小企業人才供需對接大會”“中小企業網上百日招聘高校畢業生”等活動,各高校要為中小企業進校招聘提供便利,不得設置限制條件。各市要指導中小企業和畢業生用足用好稅費減免、社會保險補貼等支持政策,推動“政策找人”“免申即享”,推進“打包快辦”“直補快辦”,符合條件的可申請創業擔保政策扶持,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
(十)統籌推動政策性崗位招錄盡早安排。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教育部門要與相關部門加強協調配合,盡早安排高校升學考試,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國企等政策性崗位招考及各類職業資格考試,給高校畢業生離校前留出充足的求職時間。
(十一)全面實施高校畢業生“筑基行動”。健全畢業生基層就業支持體系,組織實施好“三支一扶”計劃、“西部計劃”等基層就業項目,拓展“城鄉社區專項計劃”,引導更多畢業生到基層一線就業創業。研究建立基層就業高校畢業生支持激勵體系,落實好各項優惠鼓勵政策。
(十二)做好大學生征兵工作。密切軍地協同,加大征兵宣傳力度,暢通入伍綠色通道,用足用好國家鼓勵大學生應征入伍現有政策措施,做好兵員預征預儲、高校畢業生征集等工作。
開展創業護航行動
(十三)促進創新創業帶動就業。梳理發布山東省大學生創業行動指南,公布各地大學生創業政策、創業園區,在資金、場地等方面向畢業生創業者傾斜。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潛力、優質項目參加山東省創業大賽,助力大學生優質創業項目轉化落地。
(十四)規范引導靈活就業。推動高校畢業生在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領域靈活就業,引導靈活就業畢業生進行就業登記、繳納社會保險,按規定落實社保補貼、意外傷害保險補貼等政策。各高校要杜絕用靈活就業形式引導畢業生虛假就業。
開展幫扶助航行動
(十五)擴大實施“宏志助航計劃”。繼續組織實施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計劃——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項目”,配套設立省級項目,擴大宏志助航計劃實施范圍,認定一批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基地,推動宏志助航計劃覆蓋更多畢業生。
(十六)健全就業幫扶機制。高校和院系領導班子成員、就業指導教師、班主任、專任教師、輔導員等要與困難學生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建立幫扶工作臺賬。對通過市場化渠道確實難以就業的,各地要及早銜接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
開展家校共航行動
(十七)做好畢業生就業家校溝通協作。加強家校聯動,各高校要適時組織召開就業家長說明會,向家長介紹學校各專業就業形勢、大學生求職就業中的主要問題以及政府促進畢業生就業的舉措,聯合家長共同幫助畢業生找準職業方向,促進畢業生順利畢業、盡早就業。
開展離校續航行動
(十八)做好畢業生去向登記。制定落實取消報到證的工作方案,做好解讀宣傳、指導咨詢。落實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登記制度,指導畢業生(含結業生)及時完成畢業去向登記,抓好信息備案工作,確保畢業生順利完成就業、落戶和檔案轉遞。
(十九)加強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實名登記服務。各高校要加強校地對接,做好未就業畢業生實名登記信息上傳、校核、查重等工作,及時將信息錄入實名制系統,實時更新動態管理,確保信息完整、應登盡登,做好不斷線服務。
(二十)加大就業見習力度。各市要大力實施十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深入挖掘本地特色產業、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等領域見習崗位信息,提高管理、技術、科研類見習實習崗位比重,鼓勵見習單位留用見習人員。
開展質量引航行動
(二十一)建立就業質量與招生培養聯動機制。建立完善就業與招生、培養聯動的有效機制,把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狀況作為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引導高校重點布局社會需求強、就業前景廣、人才缺口大的學科專業,及時淘汰或更新升級已經不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科專業。落實教育部相關要求,把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作為“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學科專業設置和評估、招生計劃安排等工作的重要依據。落實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紅黃牌提示制度。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調查,調查結果作為衡量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參考。探索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合格評價,建立省級就業工作合格評價機制,將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和年底總體畢業去向落實率納入評價指標,讓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成為高校就業工作評價的主要導向。
(二十二)發揮就業典型示范引領作用。選樹“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山東大學生創業之星”等就業創業典型,開展學習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就業工作典型高校、用人單位,持續開展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典型案例總結宣傳,推出一批具有推廣價值的優秀案例。
開展權益衛航行動
(二十三)加強就業權益保護。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權益宣傳月活動,引導畢業生誠信求職。各地各高校要指導監督各類用人單位在招聘活動中不得設置畢業院校、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歧視性條款和限制性條件,要及時與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聘用)合同或就業協議書。各市各高校要將存在就業歧視、招聘欺詐、“培訓貸”等問題的用人單位納入招聘“黑名單”,并及時向高校畢業生發布警示提醒。
(二十四)加強就業統計核查。嚴格執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四不準”“三嚴禁”規定和畢業生就業統計監測工作違規處理辦法,對違反規定的高校和相關人員,嚴肅查處通報,納入負面清單管理。健全就業狀況布點監測制度,對往屆畢業生投訴事項高校進行重點監測;健全就業數據舉報制度,統一公布舉報電話和郵箱;健全就業狀況定期核查制度,通過大數據比對、校校互查等手段開展就業數據核查。
各市各高校要堅決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一把手”工程,將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納入各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將促進畢業生就業政策及其實施情況納入各市履行教育職責評價重要內容,將就業工作納入高校領導班子考核重要內容。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研究制定高校畢業生就業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的指標要求,督導各高校積極創造條件確保落實到位。統一組織開展畢業班輔導員、就業工作人員全員培訓,加大資源供給和培訓保障力度。建立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風險防范化解機制,確保安全穩定。堅持正向宣傳,全媒體、全方位宣傳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畢業生就業的良好氛圍。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成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聯合工作機制,統籌工作推進,明確政策清單和活動清單,全力推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各市各高校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及時報告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