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養制造業技能人才,重點任務有這些!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實施方案》。帶你詳細了解——
任務目標
  2022年至2025年,聚焦制造業重點領域建立一批國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訓基地,加大制造業高新技術、數字技能和急需緊缺職業工種政府補貼培訓支持力度,全面推進制造業企業技能人才培養評價工作,促進制造業技能人才“人人持證”,優化使用發展環境和激勵機制配套支撐,打造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制造業技能人才隊伍。
主要任務
遴選建設國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訓基地
  重點依托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等遴選制造業龍頭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優質技工院校,建設國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訓基地,重點開展高技能人才特別是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培訓研修,形成規模化培訓示范效應。支持其面向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職工提供培訓服務,促進制造業技術迭代和質量升級。推動技工院校與先進制造業企業合作共建,推行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組建一批聚焦制造、突出創新、效益顯著的技工教育聯盟(集團),提高制造業技能人才培養針對性和有效性。

制定制造業政府補貼職業技能培訓目錄
  完善制造業職業分類,動態發布新技術應用和自主技術創新應用產生的新職業,加快制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堅持市場引導和政府補貼職業技能培訓共同推進,各地要制定公布制造業政府補貼職業技能培訓目錄,并動態征集和調整優質培訓項目,加大對制造業技能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各地可突出“高精尖缺”導向,結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自主信息技術產業、高端工業母機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關鍵軟件、數字技能等領域以及工業和信息化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指導目錄,優先將其中適合當地制造業技能人才培養需要的相關職業工種納入政府補貼職業技能培訓目錄,并適當提高補貼標準。

鼓勵實施“揭榜掛帥”機制開展項目制培訓。

在制造業企業全面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
  引導制造業企業按照崗位總量的一定比例設立學徒崗位,通過企校雙師帶徒、工學結合模式對新招用職工、在崗職工和轉崗職工進行學徒培訓。聚焦企業生產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通過名師帶高徒、師徒結對子、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形式,培養高質量企業新型學徒,不斷提升學徒關鍵核心工藝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支持企業建立學徒獎學金、師帶徒津貼等,激發師徒積極性和主動性。

加強制造業高技能領軍人才選拔評聘
  支持制造業企業全面推行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部備案納入培訓評價機構目錄,健全八級技能崗位等級設置,自主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以工業“六基”、“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等領域為重點,選拔一批技能高超、業績突出的高技能領軍人才聘任首席技師、特級技師等高級技術職務(崗位)。符合條件的,優先推薦入選制造業人才支持計劃、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優先參評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等評選表彰項目。

全面推進制造業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對接制造業產業鏈、創新鏈發展,大力建設先進制造業等產業需要的新興專業和優質專業,開發優質教學資源包,推進工學一體化制造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依托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教學指導委員會建立國家基本職業培訓包專家委員會,加強一體化教材和培訓資源建設。鼓勵各地結合制造業企業崗位需求開發培訓計劃,探索建立全國制造業職業技能培訓資源、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專項職業能力證書信息共享機制。

大力開展制造業品牌職業技能競賽
  以全國技能大賽為引領,以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為重點,聚焦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機械制造、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職業工種,打造一批制造業職業技能競賽品牌。支持各地積極開展制造業職業技能競賽,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開展制造業領域職業技能競賽月活動,促進更多優秀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