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競賽130】2022年遼寧省“瑰寶傳承”戲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實施方案平臺

一、競賽規程

(一)競賽名稱

遼寧省“瑰寶傳承”戲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

  • 競賽目的與意義

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讓獨有的戲曲文化融入生活,有效提升廣大學生對戲曲文化的認識度,現面向全省在校大學生開展戲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

(二)參賽對象與要求

遼寧省普通高校在讀本、專科大學生;以學校為單位,各學校的相關部門組織本校審核、選拔和報名工作。參賽者在本次征集時,應如實填寫參選者姓名、聯系方式等信息,否則大賽主辦方將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

(三)競賽內容與要求

本次競賽分為四個組別:

1.戲曲文化優秀創新案例;

2.戲曲文化學術論文競賽;

3.戲曲藝術表演;

4.戲曲文化創意設計。

各組別具體內容及要求:

1.戲曲文化優秀創新案例

1.1競賽內容

戲曲藝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等方面起到了強大的支撐作用,是高等學校美育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因此,優秀案例中應梳理、總結、凝練在改革實踐中具有引領性、突破性、示范性的做法、舉措和經驗。

重點征集如下幾個專題內容的優秀案例:

圖片

1.2競賽要求

參與人員:每個項目負責人1人,參賽人員2人,每個學生至多參加一個隊,每隊可設1至2名指導教師。

內容要求:案例一般應包括背景、做法、成效、探討等要素。應主題突出、層次分明、特色鮮明、資料翔實、語言生動,富有感染力。案例摘要300字左右,正文不超過8000字。

1.3格式要求:

1)A4紙張,上邊距3.8厘米,下邊距3.2厘米,左邊距3.5厘米,右邊距2.5厘米。正文主標題居中排,使用華文中宋二號字。主標題的段后距設為0.5行。副標題另起一行,使用破折號加宋體小二號字如:“——******”。

2)、正文一級標題使用黑體三號字,序號使用漢字加頓號如:“一、”。

3)、二級標題使用楷體三號字,序號使用漢字加括號如:“(一)”。

4)、三級標題使用仿宋三號字,序號使用三號Times New Roman字體的阿拉伯數字加點如:“1.”。

5)、正文使用仿宋三號字,首行縮進兩字符,行距設置為1.5倍。正文須配5—10幅插圖,圖片下方附50字以內說明,須注明拍攝者。

2.戲曲文化學術論文競賽

2.1競賽內容

圍繞大賽主題,以戲曲文化為導向,自行擬題進行論文寫作,題目具有專業性、實踐性、創新性、可行性等特點,論文內容嚴謹,主題清晰,觀點鮮明,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創新性,能夠反映當代主流價值觀和戲曲藝術的文化精髓,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到支撐作用,具有較強的學術價值。

2.2競賽要求

參與人員:每篇論文可以提交3名學生作者,按照實際貢獻程度進行排名,可設1至2名指導教師。

摘要:包括中文摘要,關鍵詞;外文摘要,關鍵詞。

正文:不少于五千字。引用他人資料要有標注。正文內容應該實事求是、客觀真切、準確完備、合乎邏輯、層次分明、語言流暢、結構嚴謹、書寫工整。

結論:論文的結論應當準確、完整、明確精煉。但也可在結論或討論中提出建議、設想和尚待解決的問題等。

參考文獻:按引用文獻的順序,列于論文末。

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作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年份,卷號,期數,頁碼。

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月,頁碼。

格式要求:頁面設置要求:A4紙;上、下、右頁邊距2厘米,左頁邊距2.7厘米;字體:宋體;字型:小四;字間距:標準;行間距:23磅;段落標題編號順序:一、(一)、1、(1)、①,段落標題部分的設計可酌情調整。

3.戲曲藝術表演

參與人員:參賽人員根據表演劇目要求與特點設置人數,可設1至2名指導教師。

戲曲藝術表演組包括戲曲節目、器樂演奏、戲曲舞蹈、跨界融合的表演形式均可,具有一定創新性。

3.1競賽內容

戲曲劇目節目:戲曲不同劇種的表演劇目或節目

戲曲器樂演奏:戲曲器樂獨奏或合奏

戲曲舞蹈:舞蹈表演中融合戲曲元素的劇目

跨界融合表演:表演形式內容需結合戲曲元素

3.2競賽要求

戲曲節目:人數不超過12人,演出時間不超過10分鐘。

器樂演奏:人數不超過12人,不設指揮,演出時間不超過6分鐘。

戲曲舞蹈:人數不超過36人,演出時間不超過6分鐘。

跨界融合表演:人數不超過12人,演出時間不超過6分鐘。

4.戲曲文化創意設計

參與人員:每個項目負責人1人,參賽人員2人,每個學生至多參加一個隊,每隊可設1至2名指導教師。

4.1競賽內容

(1)靜態設計:

平面設計包括海報招貼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包裝設計、插畫、漫畫等;

環境藝術設計包括園林設計,景觀設計,建筑外觀設計,綠化設計,城市雕塑,商業用地環境規劃等室外設計。

家裝設計,建筑內部設計等室內設計;染織服裝設計包括印染、纖維、針織、服裝及其它服飾類等;

舞臺美術設計包括舞臺設計、燈光設計、人物造型設計等;

雕塑作品包括:泥雕、石雕、根雕、玻璃鋼雕塑或者陶瓷雕塑等;

產品設計包括傳統工業和現代科技產品設計,即有關生產、生活、運輸、交通、辦公、家電、醫療、體育、手工藝等領域的設計作品。

(2)動態設計:視頻類(微電影、短視頻、紀錄片等),動畫類(二維、三維)等。

4.2競賽要求

(1)設計類作品主題內容要求:作品要健康向上,充分展現大賽主旨,緊密圍繞大賽主題進行創意設計與制作。

(2)提交作品形式、格式等要求:

靜態設計作品:

提交電子文件格式為JPG,色彩模式RGB,規格A3(420×297mm),分辨率300dpi,同一作品不得超過3張頁面,單個文件不大于5MB。

動態設計作品:

視頻類(微電影、短視頻、紀錄片等)提交格式:MP4格式,文件大小不超過150MB,作品時長不超過10分鐘。

動畫類提交格式:MP4格式,文件大小不超過70MB,作品時長不超過5分鐘。以上畫面寬高比為16:9,且畫面寬度不小于600像素,畫質清晰,片頭中需顯示參賽作品名稱,但不可出現創作者相關信息。

?

(四)競賽時間及報名方式

一、競賽時間

競賽時間:2022年11月7-8日

報名時間:即日起-10月10日

二、報名流程

報名方式:

1. 通過“遼寧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共享平臺”(http://cxcy.upln.cn/)線上報名。

2. 所有報名材料(報名表、匯總表)需交到比賽負責人郵箱中,壓縮文件以“參賽單位-姓名-組別-項目名”命名,負責人郵箱:2360172715@qq.com

注:以上兩步驟缺一不可

評審方式與評分標準

評審方式

1.省賽:高校自行組織競賽產生本校參加省賽的作品。

2.形式檢查:競賽的賽務組對報名表格、材料、作品等進行形式檢查。針對有缺陷的作品提示參賽隊在規定時間內修正。對報名分類不恰當的作品限期予以糾正。

3.作品分組:對所有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的有效參賽作品分組,并提交網絡評審專家組進行初評。

4.專家評審:由大賽組委會組織專家組進行網評。每件作品至少指定3-5名專家進行評審。

5.專家復審:大賽評比委員會對網評結果有較大分歧意見的作品,根據回避原則安排有關專家進行復審。

6.確定獲獎作品名單。在評審結束后,名單將在遼寧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共享平臺進行公示,公示期為3天。

獎項設置

參賽團隊:設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和優秀獎(比例約為參賽團隊的20%、30%和30%、20%)。

指導教師:優秀指導教師獎

參賽學校:優秀組織獎

三、申訴與仲裁

競賽中如有違反競賽規程、不公正評比等情況,參賽學校及個人有權進行申述。申述必須以正式的書面形式提交給組委會,參賽學校申述須寫明學校名稱、聯系人、聯系電話、聯系人電子郵箱、申述事由等,聯系人簽字并加蓋學校公章后將申述書PDF版發送至組委會指定郵箱(hyb8000@dlust.edu.cn)。個人申述須寫明申述人真實姓名、所在學校、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申述事由等,本人簽字后將申述書PDF版發送至組委會指定郵箱(hyb8000@dlust.edu.cn)。組委會將對申述進行審核調查、驗證仲裁,仲裁結果與意見將在申述遞交一個月內通知申述單位或申述人,并進行公示。申訴人不得無故拒不接受處理結果,不允許采取過激行為刁難、攻擊工作人員,否則視為放棄申訴。

四、競賽結果公示

通過遼寧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共享平臺發布。

五、其他

1.各組別上傳作品時,作品內容不能顯示個人信息,需要隱去包括所在學校、專業、團隊成員、指導教師等相關信息。

2.各類參賽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能夠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內容健康、積極向上,不含色情、暴力等因素,嚴格遵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意識形態與政治觀點不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相抵觸,符合民族價值觀、公共道德價值,不侵犯他人權益。

3.如參賽作品有抄襲、剽竊、造假等不端行為,一經查實,取消其參賽資格,一切后果由參賽者承擔。

4.對本次大賽細則、參賽作品著作權承諾書產生任何疑義,大賽組委會保留最終解釋權。

5.大賽官方網站公布全部獲獎作品,公示期為3天,公示期內發現作品剽竊、造假等不良行為,取消其獲獎資格。

6.鼓勵原創作品,保證不得存在任何知識產權糾紛或爭議。

7.各參賽學校需要對參賽作品進行審核,提交的報名表、匯總表需加蓋所在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公章。

8.主辦單位對所有參賽作品有出版、發布及展覽等權利。

9.其他未盡事宜見大賽相關補充說明或公告。

六、遼寧傳媒學院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聯系人:王一凡

電子郵箱:2360172715@qq.com

微信同步電話:13897985311

其他未盡事宜另行通知,請參賽學生及參賽學校聯系人及時關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