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媒體學院黨支部組織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和我的祖國主題黨日活動
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勵廣大師生黨員守初心、擔使命,把愛國情、報國志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實際行動,按照校黨委“我和我的祖國”主題黨日活動安排,數字媒體學院黨支部于11月1日下午13:00來到“勞動模范紀念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學習。黨日活動聚焦初心和使命,了解改革開放和新中國建設成就。廣大黨員紛紛表示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勞動模范先進事跡,立足本職崗位作貢獻。
本次主題黨日活動由數字媒體學院黨支部書記王飛飛老師帶領,參觀學習勞動模范先進事跡,伴隨講解員的講解共同回顧了老一輩勞模的光榮事跡,大家深深感受到模范精神和勞模的光榮事跡。
新中國第一位女火車司機—田桂英 她曾任沈陽鐵路局機務處工程師。1949年5月,田桂英報名參加女火車司機招工,遭到世俗偏見的阻礙,她練習往爐里投煤,堅持練了兩個多月,闖過了投煤關。接著她又開始學習機車構造原理。憑著頑強的毅力,以優異的成績闖過了理論關。1950年2月,田桂英正式走上火車司機崗位,因為成績突出,被提升為司機長。
1951年田桂英率領的三八機車組經過一年的運行,安全行駛六萬多公里,沒有發生過一次責任事故。田桂英是新中國婦女解放的典型。、
國產“殲8Ⅱ”飛機的總設計師—顧誦芬 他是我國航空工業領域唯一的一位兩院院士,他領導了國產殲8戰斗機的氣動設計工作。當時殲8飛機存在著后翼抖震問題,如果這一問題不及時解決,殲8飛機設計將面臨著失敗的危險。
1978年,殲8飛機再次進行試飛實驗時,48歲的顧誦芬提出乘殲教6升空觀察殲8飛機后機身實際流場,他不顧家人反對3次冒著生命危險乘殲教6升空觀察飛機后身流場,發現并解決了飛機抖振故障,為殲8飛機的定型投產做出巨大貢獻。
聞名全國的焊接大王—閻德義 他曾任黎明機械公司焊工,工程師。他刻苦鉆研焊接技術,完成技術革新攻關項目100余項,先后參與了殲5、殲6、殲7等型號飛機發動機的試制和批量生產工作,他用拖斗充氬和反面保護的新工藝,在大氣層中直接進行鈦合金的焊接,填補了我國焊接技術的空白。
“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 1997年6月,一艘中國考察船在夏威夷以東海面上行駛,人們在搖晃的甲板上俯視大海,終于在指定時間指定位置欣喜的發現旋出水面的機器人,標志著蔣新松研制的6000米水下自制機器人的試驗應用成功。蔣新松把智能機器人在海洋中應用作為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重點課題,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僅用兩年多時間就研制出海人一號,并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參觀結束后,由黨支部書記王飛飛老師帶領中共預備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這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和我的祖國”主題黨日活動十分充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部分預備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談了參加這次主題黨日活動的感悟。
預備黨員李登勛同學:
此次學習勞動模范精神是新時代青年人的一堂必修課,通過參觀我對勞動模范深深地敬仰,在今后的學習中我要以勞動模范精神激勵自己,在日后的生活中時刻以中共黨員的身份要求自己。
入黨積極分子楊桐同學:
在參觀學習過程中我認真聽取講解,勞動模范的光榮事跡深深地打動了我,我要對標先進,人身作則,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入黨積極分子王可雪同學:
在進入勞動模范紀念館的時候,第一眼讓我醒目的是墻上的四個字“勞模精神”,這四個字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中,在參觀學習過程中,我充分認識到勞模精神的實質,同時更加堅定了我的入黨信心。
入黨積極分子李慧娜同學:
這次在主題黨日活動使我最大的感受是參觀學習之后的重溫誓詞,宣誓過程中我的內心激動無比,深深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讓我對黨組織有了更深的了解,并時刻做好入黨的準備。
最后由王飛飛老師對本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和我的祖國”主題黨日活動做出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