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故事悟人生真諦 傳精神樹清風正氣

3月17日上午,由遼寧省紀委監(jiān)委、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等部門聯合主辦的遼寧“清風傳家故事會”活動,在沈陽建筑大學火熱開展。遼寧傳媒學院代表團在黨委書記付亮、紀委書記英皓等領導的帶領下,與在沈高校代表團一起參會學習。

故事會分為“紅色家風”“黑白有界”“清氣長存”等三個版塊,緊緊圍繞“清風傳家”這一主題,開展了一場弘揚“紅色家風”的專題教育會。故事會中呈現繼承先輩遺志、賡續(xù)共產黨人精神血脈的紅色家風,扭曲了理想信念家風影響下的黑白有界,為國為民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的清氣長存,既使人感動,也使人警醒,更催人奮進。在每個故事的講述者、事件親歷者的后代、以及對事件有較深研究的志愿者娓娓道來、時而慷慨激昂的講述中,與會者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紅色歲月,接過先輩的傳承,經受思想的洗禮。會場不時響起熱烈掌聲。

回到學校后,付亮書記馬上組織代表團成員召開深入學習研討“清風傳家故事”座談會。會上,各位代表依次談感受、講體會、表決心,會議氛圍濃厚融洽。有代表談到,此次清風傳家故事會所提及的事跡,不論是威武不屈、矢志不渝的楊靖宇,還是“為鞍鋼譜寫一曲自力更生的凱歌”的孟泰,或是為國鑄亮劍、展翼戰(zhàn)蒼穹的羅陽,以及喬安山、董福財等,這些時代楷模的偉大,都源于身上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厚重的責任感、使命感。對國家民族負責,方能以身許國,以鐵鑄魂;對工作事業(yè)負責,方能開拓進取、勇攀高峰;對人民群眾責任,方能舍小顧大,持之以恒。

也有代表說,此次故事會采用正反對比的新穎方式,傳遞的信念更加鮮明,我們要積極傳承紅色家風,警惕思想滑坡。千里之堤潰于螻蟻,吳國丹、邢凱之流就是在小問題上隨波逐流,漸而積羽沉舟,最終走向了人民的對立面。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源于崇高追求和堅守磨礪,即不會自發(fā)產生,也不會自然保鮮,稍不注意可能就會蒙塵褪色,久不滋養(yǎng)就會枯萎干涸。我們應做到防微杜漸、日省吾身、以人為鏡、以史為鑒,始終保持思想正確,不走邪路。

還有代表表示,此次故事會是對我們人生的教育,思想的洗禮。每個人在日復一日機械的工作中,很容易失去進取之心;在所謂的“歲月靜好”中,很容易滋生惰性。而人生真正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這種貢獻體現在每個崗位、每件事上。雷鋒精神從不曾離我們遠去,我們不管在什么崗位,都要盡職盡責把工作干好,履行好職責,盡好義務。埋頭苦干,銳意進取,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績。

最后,付亮書記作了全面的總結發(fā)言。他指出,此次“清風傳家故事會”所提倡的,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凡事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在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每名黨員干部都應加強對“紅色家風”“清氣長存”內涵的學習。遼傳即將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以評促建之際,更應將這些精神內涵傳遞給所有師生。學生擁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搏擊知海的勇氣、事業(yè)奮進的動力,終能實現人生價值。教師有了理想信念,就能在教學上鞠躬盡瘁,在業(yè)務上再攀高峰。全校師生共同努力,就能早日實現我校“建設一流本科類傳媒院校”的目標,每個人都可以自信的喊出“今天我以遼傳為榮,明天遼傳為我驕傲”的響亮口號。

付亮書記特別強調,遼傳其實就是每名師生的家,校風傳承就是一種家風傳承。今后尤其要加強對黨史、校史的宣傳教育學習,通過講黨課、看展覽、聽報告、談體會以及儀式教育等多種方式和新媒體手段,講好國家的故事、黨的故事、時代楷模的故事和學校的故事,引導學生讀出貫穿其中的“理、信、德、行、志”,向先輩先烈先進學習,爭做新時代光榮傳統和優(yōu)良作風的紅色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