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 ——教師推薦的寶藏書單再次來襲,拯救你的書荒危機!
以文取人,以書會友。伴隨六月熱浪來襲,“宅家課堂”之旅正在繼續,管理學院團委新一期教師薦書活動讓我們在書海中一起清清涼。
壹
《牛奶可樂經濟學》
適合專業:涉獵經濟學所有專業
推薦理由
牛奶可樂經濟學由羅伯特弗蘭克撰寫,其基本原理簡單又實際。書中用千奇百怪的例子來提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并以經濟學的角度來做出回答。
此書運用詼諧幽默的手筆,巧妙地在不同環境下應用經濟學原理。在學習經濟學原理的同時,讓你體驗到“經濟學家”的樂趣。
貳
《小島經濟學》
適合專業:涉獵經濟學所有專業
推薦理由
小島經濟學這本書用最樸實的故事來解釋什么是經濟學。深奧的經濟學原理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體現出來,因此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可以在其中發現經濟學原來的奧義。
此書十分適合學習經濟學的大學生閱讀,說不定會從中收獲意想不到的感想。
叁
《組織行為學》
適合專業:管理學院所有專業
推薦理由
本書是羅賓斯教授的一部經典著作,是被大家公認的組織行為學教材的標準。自引進我國以來,深受國內管理學界和企業界的好評,成為最受歡迎和采用量最多的組織行為學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第16版不光延續了以往的特色——簡潔的寫作風格、前沿的內容、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還進行了一次全面徹底的修訂。在保留核心內容的同時,反映了最前沿的組織行為學研究成果以及組織、管理者和員工面臨的重要議題,還有生動的案例供我們學習。
肆
《中國為什么還需要馬克思主義》
適合專業:所有專業
推薦理由
馬克思主義在當今中國的接受程度和影響力并未減弱,而是隨著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所取得的成就不斷提高。有些人對當今中國還需不需要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在當今中國還有沒有現實的意義產生一些疑慮,我們不能漠視這些疑慮。
本書深入剖析并駁斥了主張放棄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的地位的十個理由,并對關于馬克思主義現實性的十大疑問做出逐一作答。
伍
《找對英語學習方法的第一本書》
適合專業:所有專業
推薦理由
本書揭示了中國英語教學中的錯誤觀念,對英語學習有著顛覆意義。
《找對英語學習方法的第一本書》并沒有向大家宣布發現了一個新的學習方法,而是盡量使用通俗的語言,指出中國同學學習外語時存在的誤區,介紹目前各項研究成果和揭示外語學習原理,以及在不同環境和條件下外語學習會出現的各種情況。更主要的目的,是讓大家能夠對外語學習有客觀的認識,形成正確的觀念。法無定法,理通則法明,這才是真正的方法。
陸
《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中國史》
適合專業:文化產業管理
推薦理由
喜歡歷史,喜歡以古窺今。不要說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特殊的背景,所有推動歷史發展的事件都逃不過兩個字“人性”!過去是現在的歷史,現在是未來的歷史,改變的是時間的緯度,不變的是簡單又復雜的人性。
“每個人都是時代的鏡子”,我們對照著這鏡子,解讀著自己的內心。在本書里,你會讀到王維內心的艱難;你會看到政治家們演技背后的人性;你會了解歷史其實是“灰”的,非黑非白。
柒
《明亮談就業》
適合專業:管理學院所有專業
推薦理由
《明亮談就業》這本書以張明亮先生的親身經歷為藍本,親自撰寫多年以來在就業、創業、管理、用人與領導思想與理念方面的精華。書中列舉了大量實例,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作者現實的生活,這些生活在作者身邊的大學畢業生比任何一個權威的案例都更為生動而真實。
此書對管理專業的學生具有諸多益處,也給即將走出校園步入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引導正確的方向。
捌
《論語釋注》
適合專業:管理學院所有專業
推薦理由
有人說: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就是孔子的歷史。本書中的前2000多年,是孔子總結的,后2000多年則是按孔子思想做的。孔子思想的精髓,就是《論語》。
《論語》對于中華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培養以及中華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現推薦給同學們,希望大家通過閱讀《論語》,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發揚民族優秀品格,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玖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適合專業:管理學院所有專業
推薦理由
本書在美國是僅次于圣經的管理學著作,被福布斯評為“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10大管理類書籍之一”,也是“20世紀最具有影響力的經濟類書籍”。
作者在書中提出“全面成功才是真正成功”的新思想。書中列舉了到達“全面成功”的七大準則,而其中的本質就是人類“從依賴到獨立,又從獨立到互賴”的心靈成長歷程。
拾
《定位》
適合專業:市場營銷
推薦理由
本書作者與菲利蒲·科特勒、邁克爾·波特等學院派大師不同之處在于,他們始終抓住案例,從剖析營銷史上的經典案例入手,總結出具體而又可供借鑒、學習的商戰原則,《定位》如此,《新定位》也如此。
在本書中,作者細致地剖析了人腦的結構與功能,引證大量心理學觀點,無可爭議地論證定位——再定位的要素、過程及其誤區。
腹有詩書氣自華
最是書香能致遠
這期的推薦就要和大家說再見啦
讓我們在不能見面的日子里共同進步吧
撰稿|盛 楠 楊大可
排版|葉宜勛
審校|王智楠 李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