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 | 18項省級獎項!遼傳挑戰杯獲獎作品展示(一期)

第十六屆“挑戰杯”省級獎項

挑起新浪潮,戰出新高度。近日,由共青團遼寧省委員會、遼寧省教育廳、遼寧省科學技術廳、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遼寧省知識產權局、遼寧社會科學院、遼寧省學生聯合會主辦,遼寧大學承辦的以“青春興遼 科創未來”為主題的第十六屆“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作品名單公布,我校省賽獎項所獲數量和種類再創新高!共18項作品獲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5項。

獲獎項目簡介

星筠隊

項目名稱

遼寧省小學課后校內托管教育調查報告——沈陽市13所小學為例

項目成員

孫嘉徽、胡馨月、袁蕾

李金陽、周雷、王瑩、張馨予

項目介紹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課后服務需求,我們以“拓展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興趣,校內托管不只是托管”為理念。通過總結沈陽市小學課后校內托管的現狀并總結出現存的問題,給沈陽小學課后教育托管提供新思路深入梳理對于小學課后校內托管服務實施現狀進行研究出學校課后校內托管教育的各種缺陷,幫助家長解決學生放學接送困難的社會難題。作品具有先進性與科學性。

念憂行盼

項目名稱

夯大國之基,行便民之治—對于沈陽市“小修小補”手工藝活從業者生存發展狀況的調查報告

項目成員

梁美興、邱偉龍、王文穎

翟玉鈺、陳勃翰、張文靜

項目介紹

身處在繁榮時代的我們,面臨諸多的選擇,但也可以選擇像眾多前輩那樣“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小修小補,似乎是屬于一代人的記憶。念舊?謀生?節儉?……密密麻麻的針腳,打遠兒緊跟著的粗嗓吆喝,似乎逐漸消隱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么,從業者呢?他們的生存發展狀況是怎樣的,又如何才能切實解決問題?

真正將人民二字貫穿始終,以小切口推動解決民生發展大需求,這是念憂行盼團隊實踐調查的初心與使命。

把關土豆人

項目名稱

人際關系還是人“機”關系——新媒體時代下沈陽大學生人際關系調查報告

項目成員

高旭、武迅、郭牧萱

張雪怡、李冬迎、呂芳鞠

項目介紹

我們團隊由六名來自網媒本2104的同學組成,每個同學都在整個調研過程中擔當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與作用。團隊名稱“把關土豆人”取自于傳播學理論中庫爾特·盧因提出的“把關人”和羅伯特·阿姆斯特朗提出的“沙發土豆人”。

我們的調研項目立足于沈陽大學生在日常的人際交往過程中所遇到的突出問題,以沈陽市六所高校的在校學生為調研對象,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調研步驟,以數據問卷與紙質問卷的形式收集學生在手機媒介下的人際關系問題以及他們的認知和看法。結合當下互聯網技術發展和手機媒介普及的時代背景,對調查過程中所獲取到的數據進行篩選與分析,探究其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從傳播視角總結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背后存在的深層次原因,從而提出在手機媒介環境下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對策與建議。

“新”青年

項目名稱

新媒體浪潮下頭部文化教育類抖音現狀研究

項目成員

宋子軒、肇啟佳、紀美竹

陳保言、楊聞、劉九雷

項目介紹

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而新媒體視頻平臺作為傳播影響力與效果俱佳的新媒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團隊正是基于此等現狀,結合本團隊各隊員在課堂上所學到的專業之所長積極分析研究當前教育類自媒體的劣勢、運營模式以及未來發展趨向等方面,努力為今后為教育類媒體的未來良好發展與其他學者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希望能夠通過發揮我們的專業知識切實地為教育強國戰略貢獻出本團隊的力量。

日進隊

項目名稱

交流與共融——大學生群體民族認同感調查報告

項目成員

拱鑫月、王鑫鑫、樊佳怡

于夢洋、范美汝、王彤、劉丹榮

項目介紹

本項目團隊于2023年3月成立,團隊成員橫跨2020-2022屆,成員均來自不同專業,團隊成員獲得國家級省級等榮譽數十項,在項目進程中,充分發揮其傳媒類專業優勢。團隊成員關注時政熱點,立足時代背景,多次采用問卷和訪談法進行調研。團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運用專業知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為加強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實現交流與共融提供新思路,為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提供新模式。

彈幕演員隊

項目名稱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彈幕文化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遼寧省部分高校大學生為例

項目成員

姚丹、姜菁雯、趙翔羽

劉雯、孫京豫、李冰瑾、李瀟睿

項目介紹

“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是新興的“互聯網+”方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團隊共七人,本次調查研究源于身邊的彈幕文化,運用所學專業的知識,探究彈幕文化可以對我們生活和學習所作出的影響和改變。我們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的調查,了解他們對彈幕文化的熟悉與接受程度,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判斷以彈幕為手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可行性,探尋彈幕文化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

巴啦啦小魔仙隊

項目名稱

沈北新區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建設社會調查報告

項目成員

劉瑩瑩、李嘉怡、梁駿威、王嗣朝

許可、張宇佳、劉雨桐、盛小露

項目介紹

我們團隊是一只擁有熱情,勇于創新的優秀團隊。對于此次大賽我們團隊的創作理念與創作思路主要為提高青年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水平,加強青年教育培訓和對青年的創新創業支持,從而吸引更多的青年創新創業,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而在現實當中以沈陽市沈北新區為例,我們需要解決的是當前沈北新區的交通問題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增加地鐵線路和公共交通數量,完善基礎設施帶動周邊經濟發展,提高沈北新區的人才吸引能力,從而推動沈北新區的發展。

啊對對隊

項目名稱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遼寧省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育人研究——以遼寧十六所高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例

項目成員

崔天宇、李曉彤、趙佳瑩

陳思宇、李玉板、賈惠雯

項目介紹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城鄉問題加大,在當前鄉村振興背景下黨和政府組織青年學生到貧困地區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已成為當代大學生主流。本團隊以省內十六所高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例,深刻了解并發揮團隊成員新聞類專業優勢充分宣傳,使廣大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大學生關注國計民生,提升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促進大學生社會化。

曙光隊

項目名稱

對解決土地撂荒“興方式”的具體探析——以曙光村為例

項目成員

張淼、張恒碩、王一喬、趙禹婷

屈樹瑩、張巨嘉、龍海濤、張馨元

項目介紹

本團隊聚焦“三農”問題,結合曙光村調研的現狀,力求打造土地撂荒興方式。張淼隊長針對專業優勢進行分工合作,攝影專業的龍海濤隊員進行實地調研曙光村問題與新聞學專業的張巨嘉隊員針對社會群體對三農問題調查同時開展,由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的張恒碩與屈樹瑩隊員針對調研結果進行數據分析,由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趙禹婷隊員探析曙光村三農問題的熱點流向,最終以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張馨元隊員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王一喬隊員為主探析土地撂荒產業管理興方式。張淼隊長管理運營團隊中,逐漸發現隊員的特長領域,最終成功打造土地撂荒“興方式”。

熱烈祝賀以上獲獎團隊于第十六屆“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勇奪佳績,載譽歸來!震青年“晨鐘”,鳴青春之“聲”,我校學子將奮楫篤行,臻于至善,行而不輟,履踐致遠,為全國科技發展貢獻青春力量!后續團隊詳細介紹請關注【遼寧傳媒學院團委】進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