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 正當時 | 追逐青春夢想 永擔時代重任
追逐青春夢想 永擔時代重任
學習語? 正當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創“學習語 正當時”學習專欄,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領我校廣大青年努力學懂、弄通、做實,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做到學習語、悟思想、強本領、立大志!
學習語? 正當時
2020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各族青年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他說:“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前進姿態,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奮勇搏擊。”
2019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內蒙古大學考察時強調,少年強則中國強。未來的競爭是年青人的競爭,今天的年青人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骨干和棟梁。同學們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學好知識,打好基礎,增長才干,將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17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期間強調,青年處于人生積累階段,需要像海綿汲水一樣汲取知識。廣大青年抓學習,既要惜時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無旁騖、靜謐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擇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專、愈博愈專。特別是要克服浮躁之氣,靜下來多讀經典,多知其所以然。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察時指出:“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希望同學們肩負時代責任,高揚理想風帆,靜下心來刻苦學習,努力練好人生和事業的基本功,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學生,做有擔當、有作為的大學生,做有品質、有修養的大學生。大家要向我國老一輩杰出科學家學習,爭取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黨史中的青年事跡
1904年7月,段伯宇出生于河北省蠡縣孟嘗村。從10歲起,他在天津覺民學校學習,在那里度過了6年讀書時光,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統治的黑暗腐朽,促使段伯宇思想上積極追求進步。五四運動爆發后,在周恩來領導下,他積極參加天津市學生游行,和2000余名學生一起,走上街頭宣傳演講,歷數北洋政府賣國投降罪行。在運動中,段伯宇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啟蒙,對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斗爭有了切身的感受和理解。
段伯宇青少年時期即積極投身于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193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4月打入國民黨最核心的軍事機關“總統府軍務局”。在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委員會領導下,他參與組織了震動中外的國民黨預備干部總隊、傘兵三團等部起義,有力支持了渡江作戰和寧滬杭地區的解放,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特殊貢獻。
1908年,李時雨生于黑龍江巴彥,1926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在地下黨員林楓的幫助下開始接觸馬列主義。1927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學(后改為國立北平大學法學院),積極參加黨領導的各種活動。193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畢業后,經同窗好友、張學良公館警衛室主任張學孟介紹,并經黨組織研究決定,李時雨于1936年2月潛入西安“剿總”,任第四處中尉辦事員,開啟了隱蔽戰線斗爭生涯。
1949年4月,安全回到北平后的共產黨員李時雨,第一次穿上人民解放軍軍裝,回望15年來在隱蔽戰線與敵殊死搏斗,最終圓滿完成潛伏任務,抑制不住勝利的豪情寫下一首詩:“敵營搏斗十五年,刀光劍影無形戰。革命勝利歸來日,換上軍裝笑開顏。”
?黨史中的青年先鋒
黎東漢,1914年10月出生,湖南瀏陽人,1930年參加湘鄂贛紅軍獨立一師,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6月湘鄂贛獨立一、二師合編為紅十八師后,繳獲了敵人1部電臺,黎東漢被派往江西萬載縣紅軍通信技術學校學習無線電技術。8月,紅十八師編入紅六軍團。黎東漢結業后,成為以閻知非為隊長、江文為政委的紅六軍團無線電中隊的一名報務員,開始了終身與紅色電波打交道的革命生涯。
一次,一隊要向東野首長發一份電報,可對方電臺怎么也聽不到前委電臺的信號,忙了半夜也沒聯系上。黎東漢當時正在病中,他在別人的攙扶下來到現場,指揮他們把天線升高一些,很快就解決了問題。電臺發信機的電源靠手搖發電機供電,發報時需要持續勻速搖動,確保供電穩定,是一項重體力工作。每部電臺一般需6~8個搖機員輪流搖機,可當時只有兩名搖機員,報務員除收發電報外,還得做搖機員的工作,非常疲勞,影響工作質量和效率。黎東漢及時向支隊領導匯報,從四大隊調來20多名印刷工人,補齊了搖機員。
電臺收信機供電須使用干電池,才能保證信號穩定,而干電池尤其是電子管屏極使用的B電池短缺。黎東漢派機務參謀懷福田冒險穿過敵人封鎖線到西北野司弄回了150節電池,焊接成5塊B電池,分發給每部電臺1塊。四大隊的B電池被雨淋濕無法工作,黎東漢將一塊備用B電池給了他們,解了燃眉之急,范長江親自跑來向黎東漢致謝。
1950年,黎東漢被評為模范通訊工作者并出席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這樣的代表軍委直屬單位只有5名,全國也只有350名。其后,他歷任軍委通信兵部干部處副處長、業務處副處長、通信學院第一副院長、通信兵學院院長、軍事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軍委通信兵部副主任、總參通信部副主任、總參通信部顧問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總參第二通信總站副主任、多次擔任毛澤東外出機動電臺臺長的李錦華稱“黎東漢是師職干部中少有的授少將軍銜的頂尖人物”。1982年8月,黎東漢離職休養(正兵團職)。2007年6月7日,黎東漢在北京逝世,終年93歲。
“20年來,艱苦奮斗,身經百戰,長期埋頭于通訊聯絡工作。苦心鉆研,在各種艱險與困境中,屢次保證了通訊工作任務之完成。”這是黎東漢出席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時組織給他的評語,這也是他紅色電波人生的一個寫照。
登高望遠天地闊,縱橫捭闔自從容。面對新形勢下黨的青年工作,望每位遼傳學子都能,堅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厚植愛國情懷,堅定不移跟黨走,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以青年英雄為榜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