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品
2023年12月1日是第36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是“凝聚社會力量,合力共抗艾滋”。本次大賽以“校園防艾抗艾”為主題,旨在加強大學生對艾滋病防控知識的宣傳與理解,培養校園防艾同伴教育宣講員的能力與責任感。并充分展示了我省大學生同伴教育宣講員在校園防艾宣傳中的作用,對推進學校防艾宣傳工作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比賽現場,伊廣虹同學用扎實的防艾知識、生動的案例和生動的語言,為在場的評委老師和同學們呈現出了一場精彩的宣講課。他用一個個故事案例由淺入深地闡述了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影響以及艾滋病的預防,他告誡青年們在這個繽紛的世界中珍惜寶貴的生命,不要讓青春之花在艾滋病的魔爪下枯萎,他呼吁大家要做到防艾、知艾,愛惜自己,為“艾”發聲,讓這個世界沒有“艾”但充滿“愛”。伊廣虹同學的出色表現彰顯了我校學子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關注公共衛生的優秀品質。
校團委將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校園防艾工作,并給予高度重視,依托青年志愿者協會、紅十字協會與省紅十字會緊密聯系,通過開展同伴教育方式,不斷加強青年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等健康常識的宣傳教育。通過本次艾滋病預防知識競賽活動,同學們了解艾滋病預防的相關知識,同時增強他們對艾滋病的自身防護意識以及關愛、扶助艾滋病人的責任感,通過校屬抖音和各種平臺,引導我校學子積極學習預防艾滋病的各種方法,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氛圍。
同時,我們也呼吁大家關注防艾知識,積極參與校園防艾工作,為構建良好的校園環境共同努力。
在這個冬末,在第38個“國際志愿者日”之際,新時代文明實踐常態化不斷推進落實,沈陽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團市委與沈陽市志愿服務聯合會等多家組織協辦開展的“志愿沈陽,你我同行”2023年沈陽市志愿者服務知識競賽總決賽完美落幕。
遼寧傳媒學院代表隊受邀參加,與60余支駐沈高校及社會公益團體代表同場競技、較量實力。其中遼寧傳媒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代表隊獲沈陽市志愿服務知識競賽三等獎,?影視學院迎光青協獲優秀獎。?
本次活動讓參與者通過新型競賽方式獲得感悟。志愿服務活動作為連接你我他的紐帶橋梁,從中助人樂己,青年學子更當知行合一,匯聚時代暖流,培育志愿新風讓志愿精神如日之光,如月之恒,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文明風貌。
掬日月在手,篤歲月沉香。吾輩青年也應如此,時間的長河奔流不息,用底氣綻放青春色彩。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用骨氣鑄造脊梁,用底氣豐厚實力。
少年之步永不停歇,志愿之火永不熄滅。青年人不斷踐行友善奮斗的價值觀,積極參與比賽,主動奉獻社會。再次祝賀以上獲獎同學,愿你們繼續堅守使命保持初心,意氣不失、熱血不涼,爭做志愿青年!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國際交流。團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國外文局文化傳播中心、浙江大學、中國文物報聯合發布2023年“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全國大學生志愿宣講團活動。
活動主題? ?
活動以“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項目為主題,從海內外263家文博機構搜錄的12405件(套)中國歷代繪畫圖像為素材,以中國歷代繪畫蘊含的豐富內涵為主要宣講內容,考察要求包括宣講、拍攝視頻、總結三個部分。
經專家評審遴選遼寧傳媒學院共10支團隊入選
入選名單公示
理想是少年信手拈來的武器,韶華是歲月贈與的贊禮。少年無畏,青春鼎沸。再次祝賀以上入選的團隊,望你們取得理想的成績,乘風破浪,青云直攀。
]]>挑起新浪潮,戰出新高度。近日,由共青團遼寧省委員會、遼寧省教育廳、遼寧省科學技術廳、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遼寧省知識產權局、遼寧社會科學院、遼寧省學生聯合會主辦,遼寧大學承辦的以“青春興遼 科創未來”為主題的第十六屆“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作品名單公布,我校省賽獎項所獲數量和種類再創新高!共18項作品獲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5項。
獲獎項目簡介
星筠隊
項目名稱
遼寧省小學課后校內托管教育調查報告——沈陽市13所小學為例
項目成員
孫嘉徽、胡馨月、袁蕾
李金陽、周雷、王瑩、張馨予
項目介紹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課后服務需求,我們以“拓展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興趣,校內托管不只是托管”為理念。通過總結沈陽市小學課后校內托管的現狀并總結出現存的問題,給沈陽小學課后教育托管提供新思路深入梳理對于小學課后校內托管服務實施現狀進行研究出學校課后校內托管教育的各種缺陷,幫助家長解決學生放學接送困難的社會難題。作品具有先進性與科學性。
念憂行盼
項目名稱
夯大國之基,行便民之治—對于沈陽市“小修小補”手工藝活從業者生存發展狀況的調查報告
項目成員
梁美興、邱偉龍、王文穎
翟玉鈺、陳勃翰、張文靜
項目介紹
身處在繁榮時代的我們,面臨諸多的選擇,但也可以選擇像眾多前輩那樣“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小修小補,似乎是屬于一代人的記憶。念舊?謀生?節儉?……密密麻麻的針腳,打遠兒緊跟著的粗嗓吆喝,似乎逐漸消隱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么,從業者呢?他們的生存發展狀況是怎樣的,又如何才能切實解決問題?
真正將人民二字貫穿始終,以小切口推動解決民生發展大需求,這是念憂行盼團隊實踐調查的初心與使命。
把關土豆人
項目名稱
人際關系還是人“機”關系——新媒體時代下沈陽大學生人際關系調查報告
項目成員
高旭、武迅、郭牧萱
張雪怡、李冬迎、呂芳鞠
項目介紹
我們團隊由六名來自網媒本2104的同學組成,每個同學都在整個調研過程中擔當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與作用。團隊名稱“把關土豆人”取自于傳播學理論中庫爾特·盧因提出的“把關人”和羅伯特·阿姆斯特朗提出的“沙發土豆人”。
我們的調研項目立足于沈陽大學生在日常的人際交往過程中所遇到的突出問題,以沈陽市六所高校的在校學生為調研對象,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調研步驟,以數據問卷與紙質問卷的形式收集學生在手機媒介下的人際關系問題以及他們的認知和看法。結合當下互聯網技術發展和手機媒介普及的時代背景,對調查過程中所獲取到的數據進行篩選與分析,探究其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從傳播視角總結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背后存在的深層次原因,從而提出在手機媒介環境下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對策與建議。
“新”青年
項目名稱
新媒體浪潮下頭部文化教育類抖音現狀研究
項目成員
宋子軒、肇啟佳、紀美竹
陳保言、楊聞、劉九雷
項目介紹
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而新媒體視頻平臺作為傳播影響力與效果俱佳的新媒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團隊正是基于此等現狀,結合本團隊各隊員在課堂上所學到的專業之所長積極分析研究當前教育類自媒體的劣勢、運營模式以及未來發展趨向等方面,努力為今后為教育類媒體的未來良好發展與其他學者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希望能夠通過發揮我們的專業知識切實地為教育強國戰略貢獻出本團隊的力量。
日進隊
項目名稱
交流與共融——大學生群體民族認同感調查報告
項目成員
拱鑫月、王鑫鑫、樊佳怡
于夢洋、范美汝、王彤、劉丹榮
項目介紹
本項目團隊于2023年3月成立,團隊成員橫跨2020-2022屆,成員均來自不同專業,團隊成員獲得國家級省級等榮譽數十項,在項目進程中,充分發揮其傳媒類專業優勢。團隊成員關注時政熱點,立足時代背景,多次采用問卷和訪談法進行調研。團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運用專業知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為加強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實現交流與共融提供新思路,為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提供新模式。
彈幕演員隊
項目名稱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彈幕文化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遼寧省部分高校大學生為例
項目成員
姚丹、姜菁雯、趙翔羽
劉雯、孫京豫、李冰瑾、李瀟睿
項目介紹
“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是新興的“互聯網+”方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團隊共七人,本次調查研究源于身邊的彈幕文化,運用所學專業的知識,探究彈幕文化可以對我們生活和學習所作出的影響和改變。我們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的調查,了解他們對彈幕文化的熟悉與接受程度,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判斷以彈幕為手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可行性,探尋彈幕文化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
巴啦啦小魔仙隊
項目名稱
沈北新區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建設社會調查報告
項目成員
劉瑩瑩、李嘉怡、梁駿威、王嗣朝
許可、張宇佳、劉雨桐、盛小露
項目介紹
我們團隊是一只擁有熱情,勇于創新的優秀團隊。對于此次大賽我們團隊的創作理念與創作思路主要為提高青年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水平,加強青年教育培訓和對青年的創新創業支持,從而吸引更多的青年創新創業,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而在現實當中以沈陽市沈北新區為例,我們需要解決的是當前沈北新區的交通問題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增加地鐵線路和公共交通數量,完善基礎設施帶動周邊經濟發展,提高沈北新區的人才吸引能力,從而推動沈北新區的發展。
啊對對隊
項目名稱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遼寧省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育人研究——以遼寧十六所高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例
項目成員
崔天宇、李曉彤、趙佳瑩
陳思宇、李玉板、賈惠雯
項目介紹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城鄉問題加大,在當前鄉村振興背景下黨和政府組織青年學生到貧困地區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已成為當代大學生主流。本團隊以省內十六所高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例,深刻了解并發揮團隊成員新聞類專業優勢充分宣傳,使廣大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大學生關注國計民生,提升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促進大學生社會化。
曙光隊
項目名稱
對解決土地撂荒“興方式”的具體探析——以曙光村為例
項目成員
張淼、張恒碩、王一喬、趙禹婷
屈樹瑩、張巨嘉、龍海濤、張馨元
項目介紹
本團隊聚焦“三農”問題,結合曙光村調研的現狀,力求打造土地撂荒興方式。張淼隊長針對專業優勢進行分工合作,攝影專業的龍海濤隊員進行實地調研曙光村問題與新聞學專業的張巨嘉隊員針對社會群體對三農問題調查同時開展,由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的張恒碩與屈樹瑩隊員針對調研結果進行數據分析,由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趙禹婷隊員探析曙光村三農問題的熱點流向,最終以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張馨元隊員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王一喬隊員為主探析土地撂荒產業管理興方式。張淼隊長管理運營團隊中,逐漸發現隊員的特長領域,最終成功打造土地撂荒“興方式”。
熱烈祝賀以上獲獎團隊于第十六屆“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勇奪佳績,載譽歸來!震青年“晨鐘”,鳴青春之“聲”,我校學子將奮楫篤行,臻于至善,行而不輟,履踐致遠,為全國科技發展貢獻青春力量!后續團隊詳細介紹請關注【遼寧傳媒學院團委】進行查看!
]]>第十六屆“挑戰杯”第一期獲獎團隊介紹完畢,接下來為大家展示第二期獲獎團隊介紹。
獲獎項目簡介
精英大本營
項目名稱
關于中老年人婚戀觀念的社會調查報告——市場化經營的新趨勢
項目成員
楊佳欣、孟佳林、王巍佳、王乙援
謝澤匯、于惠潔、張梓瑤 、韓岳珊
項目介紹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國內中老年人的婚戀觀念和市場化經營現狀,本團隊是由一群熱愛婚戀市場研究的年輕人組成,致力于通過市場化運營的方式,為中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婚戀服務。楊佳欣隊長帶領隊員們經過全面的市場調研,能夠準確把握市場需求。我們堅信,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營銷策略,組織線上線下活動,餐飲,旅游,醫療等方面,可以讓老年人享受全方位的陪伴,幫助中老年人找到他們的幸福,提高生活質量,推動婚姻家庭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雕塑
項目名稱
鄉村美育視角下遼代陶瓷文化創新路徑研究
項目成員
任宇航、付鈺、丁盈心
李旭、牛彩月、孫惠馨
項目介紹
本次作品撰寫的目的和基本思路是鄉村美育是新時代我國鄉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從遼代陶瓷文化中內在生活力、實現鄉村文化振興以及傳承民族文化基因的價值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少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長。通過鄉村美育,融合遼代陶瓷文化,增加遼寧地域特色文化傳承與創新,從青少年中加強創新培養,把傳統文化的創造性進而轉化,用鄉村美育來培養審美、療愈心理、學習技藝,進而陶冶情操,感知美好生活。
花花褲衩隊
項目名稱
數字化媒體技術帶動非遺流通互聯網計劃
項目成員
張瑩雪、楊佳祎
項目介紹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時代的洪流中逐漸被埋沒,為適應當代社會發展,我們將數字計劃媒體技術(互聯網)融合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中去,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新時代的科技力量。尋找即將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尋找合理方式,進行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創新。首先進行科技發展宣傳,讓老一輩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意識到科技的力量與益處。再將傳統的非遺文化進行歸類分析,選擇最優方案進行下一步的發展。最后將文化與科技結合,達到傳承目的。
星光六劍客
項目名稱
助力影院“重生”:新時代中國影院經營管理策略優化——基于后疫情時代觀眾觀演心理和行為的調研介紹
項目成員
汪姝涵、余敏敏、陸玉芯
張嘉茹、賀嘉文、段運澤
項目介紹
本項目基于現行疫情社會管理現狀,調查與分析當下中國院線觀眾觀演心理與行為,為新時代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出經營管理層面的優化建議,在探索中找到中國影院經營發展的新道路。
本研究按照研究目標群體——發現問題及原因——解決問題的思路,立足于遼沈地區影院,對遼沈影院經營管理策略優化工作進行多方面的調查:1.線上線下結合。采用采訪、問卷調查與的實地觀察法,分別對影院的經營現狀調研。實踐立足于影院更好的觀察問題所在。2.發展方向探析。基于調研結果,采用大數據統計方法分析。從大學生的角度上分析,建立具有實時性和影響力的創新思維,對遼沈影院發展道路存在的問題進行發展方向探析。3.發展對策分析。通過多方位現狀調研與數據分析,為遼沈影院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應對戰略。
?我們都行隊
項目名稱
非遺老字號在新興夜市中的頂流設計融合研究報告——以沈陽老北市為例
項目成員
苗馨月、劉天萍、陳可欣、林珊珊
梁雨露、宮睿思、賈曉涵、孟繁月
項目介紹
近年來,非遺發展之路舉步維艱,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部署,將上層建設帶入基層群眾之中。夜市吸引年輕人,對標西安古城、大唐不夜城的夜市模式,在互聯網的加持下,文化產業的發展出現了新的生機。我們的調研團隊針對老北市,進行實地觀察,并制作調查問卷,對夜市消費者進行訪談及相關政策資料的查詢,用夜市助力非遺文化,利用“夜市+互聯網”的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去推廣非遺文化的傳播。把接地氣的夜市改造成非遺文化“活”起來的新陣地。
搬運工
項目名稱
智能化對后疫情時代建筑業的影響與改變
項目成員
孫嘉祿、崔愛微、趙云智
顧子韻、朱含、羅思奇
項目介紹
智能化對后疫情時代建筑業的影響與改變,由于環境的日益嚴重,以及資金的不斷短缺,我們團隊認識到了環境保護與節約的重要意義。在學習工程造價專業內容時發現各個產業領域也崇尚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智能建筑也正朝著環保節約的大趨勢而發展起來。同時疫情對我國各職業各類的經濟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的建筑業,更是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我們希望在后疫情時代中智能建筑的開發中和綠色環保教育與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建設中需要良好的相互融合。
悲傷烤冷面隊
項目名稱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看見·走進·皮影
項目成員
王梓萱、慕競葳、賴佩鳳、張須慶
楊雨欣、王雅寧、牟以楨、張晹銘
項目介紹
團隊成員立志于切實進行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以未走近大眾視野的皮影藝術作為切入點,闡述了它的歷史與創新。皮影戲有著悠久醇厚的歷史,而它卻漸漸淡出了大眾視野,如何進行有效的創新改革,才是我們如今要面對的問題。針對這一現象,本團隊以問卷調查法等方式調取大眾意向,翻閱資料,實地考察,找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我們希望以本項目可以引起大眾對皮影藝術的重視,更是想為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比奇堡居民
項目名稱
新媒體視域下云旅游在后疫情時代發展路徑研究
項目成員
杜欣怡、吳媛媛、李爽、張洪瑜
項目介紹
作品的創作本次調查研究主要目的是討論疫情當時利用信息技術滿足人們旅游需求的“云旅游”和新媒體當道的數字傳播結合下,在后疫情時代旅游行業融合鄉村文化的發展方向。能夠為解決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推動旅游業的復蘇以及提高游客旅游幸福值和拉動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建議。報告的結論是通過不同年齡階段以及不同性別的人們填寫網絡調查報告來推測往后的云旅游的發展方向。但是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任何旅游方式都瞬息萬變。
國潮俱樂部
項目名稱
國潮風起——“打卡”中華傳統文化新陣地
項目成員
李鑫蕊、李慶玲、王佳琪、潘紅艷、李燦
項目介紹
深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將推動國潮與大學生的職責使命相連,激發大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的熱情、緊跟黨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愛國情懷為初心信念,提升素養,不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堅守初心,堅定愛國情懷,促進培養時代新人。結合時代背景,以大學生為主體展開調查。調查大學生對國潮的了解程度以及對發展國潮的態度等問題,分析調查結果,提出做法大學生如何推動國潮發展。
熱烈祝賀以上獲獎團隊于第十六屆“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勇奪佳績,載譽歸來!“青春興遼 科創未來”,科技是時代強音,我校學子將持續發揮青年力量,傳遞青年聲音,做科技創新的“奮進者”,為全國科技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培育我校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積極學習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踴躍投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推動我校科研工作全面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校團委決定組織開展第十六屆“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校內選拔賽(以下簡稱“挑戰杯”競賽),現將有關具體事宜通知如下:
大賽組織
為保證“挑戰杯”競賽校內選拔賽相關工作順利進行,學校成立“挑戰杯”校賽組委會,由科研處、教務處、學生處、督導處、創新創業學院、校團委以及校內外專家學者組成。校賽組委會秘書處設在校團委,秘書長由校團委書記擔任。
參賽對象
2023年6月1日以前在我校正式注冊的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
競賽分組
1.主賽道:
主賽道參賽作品分為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科技發明制作三大類。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作者限本科生。哲學社會科學類圍繞發展成就、文明文化、美麗中國、民生福祉、中國之治等5個組別形成社會調查報告。(具體要求詳見:附件4)科技發明制作類分為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產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等。
2.專項賽道:
專項賽道競賽設置三項專項賽道,通過獨立申報參賽(不與主賽道同時進行),之后另行發布有關通知。
1.“紅色專項”活動旨在鼓勵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和實習等形式,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感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偉大成就,形成調研報告(具體要求詳見):https://mp.weixin.qq.com/s/3D0AECCSKxCHG1K4nJWFgQ
2.“黑科技”活動鼓勵學生提出和論證充滿想象力、創造力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具體要求詳見):https://mp.weixin.qq.com/s/0rSbyCX4GgyiLS6AAeWDDA
3.“揭榜掛帥”專項賽道,聚焦科技發展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聚焦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重大課題和現實問題,由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單位發榜命題,學生團隊揭榜答題,同一作品不得同時參加主體賽事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調查報告、科技發明制作作品評比。
?參賽形式
集體作品,原則上每支隊伍人數不超過8人,以人員排序確定主力隊員、非主力隊員。校賽終審決賽報名后,只可進行人員刪減,不可進行人員順序調整及人員添加。個人作品,隊員不超過3人,每個參賽項目只可選擇參加一個類型賽事,不得兼報。每名學生僅可報名參加一個參賽項目。
大賽步驟和進程
(一)作品申報及校賽初審階段(3月15日前)
各相關單位推薦參賽作品必須于2023年3月15日17:00前將《第十六屆“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品申報書》、《第十六屆“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申報作品匯總表》電子版和紙質版以二級學院為單位送至校團委。逾期不候,視為棄權。
(二)校賽復審(3月20日前)
校賽組委會秘書處將按照學科分類對通過校級初審的參賽作品送達相關專家進行函評,并根據專家函評結果,公布入圍校級終審決賽名單。
(三)校賽終審(3月26日前)
校賽組委會組織入圍校級終審決賽的作品進行統一答辯或問辯。根據答辯或問辯結果,確定“挑戰杯”校賽獲獎作品。
(四)省級申報(3月31日前)
校賽組委會將根據“挑戰杯”校賽成績擇優推薦參加省賽。邀請相關專業導師對“挑戰杯”賽事進行省賽賽前輔導,為提升省賽參賽作品質量提供精準指導。
(五)省級作品資格審查及初賽階段(4月至5月上旬)
(六)省級終審決賽階段(5月下旬)
獎勵機制
1.校內選拔賽按照一定比例,設置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頒發榮譽證書。
2.參照《遼寧傳媒學院“第二課堂”學分成績化管理辦法(修訂)》對獲獎同學給予加分。
3.獲得國家級金獎和銀獎銀項目團隊中的學生(學生須為排序前三名的完成人),根據學校相關政策,在評獎評優等方面優先考慮。
4.獲得國家級金獎、銀獎項目團隊的指導教師按照學校相關規定給予獎勵。
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挑戰杯”現已成為社會選拔創新人才和展示科技成果的重要平臺,在推動我校廣大學生參與學術科技實踐、培養創新型人才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各相關單位要高度重視本次競賽,將其作為工作重點列入議事日程,結合各自實際,成立競賽組織機構,切實抓好大賽的落實工作,確定專人負責與校賽組委會秘書處聯系。
2.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各相關單位要積極備戰、主動宣傳,借助微信、網站等新媒體形式,在學生中廣泛動員,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競賽中來,進一步擴大競賽的群眾基礎,調動廣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把參賽過程視為創新育人系統工程,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進一步提升專業技能。
3.積極扶持,認真遴選。各相關單位要精心組織好本單位的參賽工作,向學生提供必要的物質技術支持,選派專業教師對申報作品進行指導,聘請專家對申報作品進行篩選,指導學生按要求履行申報手續。要通過此次競賽發現和培養一批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促進學生學術科技活動的蓬勃發展,并在此基礎上組織優秀作品參加省級及國家級競賽。
校賽組委會秘書處咨詢電話:024-89745567,進行競賽相關事宜解答。
競賽答疑工作群,發布競賽信息(僅限團隊負責人進入)。
附件:
1.第十六屆“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課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重點項目推薦表
2.第十六屆“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品申報書
3.第十六屆“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申報作品匯總表
4.第十六屆“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哲學社會科學類參賽指引
共青團遼寧傳媒學院委員會
? 2023年2月27日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下載附件
提取碼:0209
]]>遼傳學子喜獲佳績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 全面總結我校“第二課堂”育人成果,引導廣大在校學生崇尚科學、迎接挑戰,通過廣泛的社會實踐、深刻的社會觀察,不斷增強對國情社情的了解、激發創新精神、培育創業意識、提升創業能力,踴躍投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在2022年“挑戰杯”遼寧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和校賽中,參賽學生共計1497人,提交參賽作品400余項,其中14項參賽作品獲評省賽銅獎,233項參賽作品獲評校賽獎項。
省級競賽獲獎名單

在比賽過程中,參賽團隊學生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市場調研、市場分析、營銷策略、數據分析等過程,協同合作,呈現了最終的項目計劃書。在比賽過程中指導老師們全程陪同比賽,為參賽的同學們提供專業的技術指點,最終讓作品內容嚴謹、主次分明、充實飽滿、表達清晰地呈現在“挑戰杯”的舞臺上。
校級競賽獲獎名單

我校一直高度重視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通過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第二課堂等方式,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此次“挑戰杯”獲獎是學校加強雙創教育的具體體現,也為下一步取得更佳成績積累了經驗。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進一步提升我校“挑戰杯”競賽綜合實力,引導廣大參賽選手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通過實踐了解國情社情,完善參賽項目設計,突出項目重點。2022年5月11日,遼寧傳媒學院通過線上方式舉辦2022 年“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省賽推報項目培訓會,我校特邀國家級創業導師姜云鷺女士線上指導。遼寧傳媒學院副校長宋喜仁,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李旭玲,各二級學院團總支書記,省賽推報項目指導老師及參賽選手出席此次會議。講座由校團委書記刁松峰主持。
遼寧傳媒學院副校長宋喜仁發表賽前動員講話。宋校長提出,希望同學們汲取所學認真聽講,通過姜云鷺老師所講內容修改并加以完善項目內容,豐富我們的大賽經驗,到賽場上去展示遼傳學子風采,為學校爭光添彩,貢獻青春力量,期望大家再取佳績,更創輝煌!
姜云鷺簡介
擔任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專家委員會的委員,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全國賽專家評委,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遼寧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遼寧省青創賽評審委員會主席,曾榮獲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遼寧省三八紅旗手、遼寧省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等。
“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省賽順利推進,經指導并加以完善,參賽項目均已順利推薦至省賽參賽。
科技引領,攜手創新。青春筑夢,共贏未來。“挑戰杯”創業競賽的號角已經吹響激情迸發的賽場已拉開帷幕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期待同學們取得好成績以青春熱忱和不懈奮斗投身創新創業,踐行青創報國。祝愿全體參賽學子在本屆“挑戰杯”科技盛會中勵志創新,逐夢前行在挑戰中點燃夢想用科技創新成就未來!
本屆評審委員會由副校長宋喜仁擔任主任,科研處、教務處、學生處、督導處、馬克思主義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和各二級學院的領導專家擔任評委,校賽組委會秘書處設在校團委。
遼寧傳媒學院2022年“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校內總決賽主要圍繞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城市治理和社會服務、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文化創意和區域合作五大產業項目。同學們靈活運用科學知識,巧妙解決實際問題,圍繞項目背景研究,項目目介紹,項目創新性以及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等方面進行講述。體現出“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宗旨。展現遼傳學子青春風采,為科技強國貢獻青年力量。
答辯風采展示




各位評審專家圍繞參賽項目的可行性、創新性、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等方面,秉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給予評分和建議。本次校賽共收到參賽項目418項,經過初賽、復審、終審環節,最終全校49項參賽項目進入決賽,其中25件參賽項目獲得省賽擬推報資格。本次擬推報省賽項目公示如下:
注:標注綠色項目為擬推報參加省賽項目
平均成績 =(總分-最高分-最低分)/(評委人數-2)
以上擬推報參賽項目公示期為2022年5月6日至2022年5月10日,為期5天。自本公示發布之日起,如有任何異議,請在公示期內以電話、微信等方式實名制向“挑戰杯”校賽組委會秘書處反映。在公示期內如未接收到任何意見反饋,則視為無異議,校賽組委會將按照省賽進程予以推報。
校賽組委會秘書處(校團委)
聯系人:刁松峰
聯系方式:819767585(微信)
郵箱:xtw2020@126.com
校賽線上答辯工作組(校學生會學創部)
聯系人:屠祖婷
聯系方式:15998161767(微信同步)
遼寧傳媒學院
“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組委會
2022年5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