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傳媒學院本科教學環節質量標準
為進一步加強教學質量監控,規范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依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質量標準。
一、指導思想
以近年來教育部有關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文件為指導,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根據學校定位、培養目標和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和素質,制定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
二、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的內容
我校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包括:日常教學環節質量標準、課堂教學質量標準、實踐教學質量標準(實訓、實習)、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標準。
三、日常教學環節質量標準
(一)教學大綱。格式規范,各要素表述充分;教學目的明確,內容充實、重點突出,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要求清晰,學時安排合理,實踐教學環節清楚具體;考核方法與課程性質及內容相協調;鼓勵采用國家或教育部推薦教材和參考書。
(二)授課計劃。教學內容、學時分配與教學大綱協調一致;教學時間與教學日歷、課表一致。
(三)教案。體系完整、格式規范、信息齊全、內容正確;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依據課程性質選擇教學策略、方法與手段,能夠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時間安排與教學大綱、授課計劃一致;教學設計科學合理;育人案例緊密貼近專業。有學情分析或教學情況反思,進行經驗總結,指出不足之處及改進措施。
(四)平時成績。考核方式和考核內容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專業特點;學生成績完整、規范,至少包括出勤、課堂表現和作業;作業要批改認真,全批全改。
(五)試卷。試卷命題難易適中,題型多樣,題量飽滿,覆蓋面廣,正確填寫雙向細目表;考核內容與教學大綱一致;格式規范;閱卷認真,整體賦分格式統一;批閱字跡工整,閱卷人、核分人、復核人及分數涂改處須簽名;試卷分析有針對性,能切實指出學生答題的成績與不足;試卷歸檔規范,完整。
四、課堂教學質量標準
(一)教學目標。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實際水平;注重學生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關注專業素質的培養,關注課程的育人功能。
(二)教學內容。知識準確,容量適度;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關注本學科和相鄰學科的新成果、新進展,突出應用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整體設計科學規范,導入、過渡貼切自然,重視技能與思維訓練;注重啟發式教學,注意師生互動,因材施教;教學手段運用適當,教學媒體應用適時、適度,多種教法優化組合,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四)教學狀態。備課認真充分,講義、教案完整,精神飽滿、教態自然、課堂應變能力強;語言文明、簡練、規范,知識講解熟練,表述清晰,有感染力;教態自然,舉止大方,精神飽滿;注意組織教學,嚴格管理,指導認真。
(五)教學效果。學生出勤率高,聽課狀態好,課堂秩序好;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掌握課堂教學內容,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六)教學特色。教學有藝術性,教師有獨特的教學風格。
五、實踐教學質量標準
(一)實訓教學質量標準
1.教學目標與內容
(1)實訓大綱、實訓指導書。培養方案中的實踐課和集中實踐環節均須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制定實訓大綱、實訓指導書;課程內實訓環節要在對應的課程中明確。
(2)教學內容。根據實訓大綱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合理編排實訓項目,能夠全面反映課程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注重設置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訓項目,且比例逐年提高;實訓指導教師不得隨意增減實訓項目或實訓內容。
(3)能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著重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職業意識、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
(4)實訓組織。圍繞教學目標組織實訓教學,嚴格執行實訓教學大綱要求,重點突出,難點處理得當;教學內容講解、指導與學生實際操作各部分時間分配合理。
2.教學準備與管理
(1)教材選用。選用符合實訓大綱要求的新版優秀教材(指導書),滿足學生自主設計、創新實訓的需要。
(2)儀器材料。實訓儀器設備完好率達95%以上,實訓材料滿足實訓教學要求。
(3)環境安全。實訓室干凈、整潔,安全措施落實到位,滿足教學需要。
3.教學過程與方法
(1)實訓紀律。嚴格按照教學進度和課程表開出實訓,保障實訓學時;學生出勤率高,實訓情況、實訓準備情況和儀器設備運行狀況記錄詳細,對出現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2)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科學規范,實訓講解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各時段時間分配合理,教學方法靈活。
(3)實訓指導。實訓指導教師示范操作規范、步驟清楚,指導操作準確恰當,語言表達清晰,回答問題耐心細致;注重知識應用和基本操作方法、操作技能的訓練,學生動手率高。
(4)教學手段。熟練、恰當、有效地運用立體化輔助教學手段(包括多媒體、演示等),提高實訓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4.教師狀態與責任心
(1)為人師表。愛崗敬業,治學嚴謹,精神飽滿,著裝整潔,教態自然大方。
(2)教書育人。認真組織實訓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正確使用各種儀器設備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熟練程度和技能技巧;掌握學生的實訓情況,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并在教學中加以改進。
(3)教學能力。實訓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儀器故障問題等,能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手段加以解決。
5.教學效果與歸檔
(1)教學效果。學生基本掌握實訓實訓操作方法、操作技能和技巧,達到實訓教學目標,80%以上學生有理想的實訓效果,90%以上學生具備獨立實訓能力。
(2)實訓報告。實訓報告撰寫要求規范,完成及時,書寫認真,內容全面,數據真實,分析深刻,圖表符合標準,整體質量高;實訓指導教師批改實訓報告嚴格、認真、及時,批語嚴謹、準確、規范,批改率100%。
(3)成績考核。考核方法科學合理,日常考核、操作技能考核、理論考核和提交實訓報告等相結合。
(4)材料歸檔。過程性成績考核記錄表、成績單、實訓報告等按相關要求全部存檔,無丟失。
六、實習教學質量標準(統一實習、自主實習)
(一)組織管理
1.組織領導。根據實習教學管理制度的要求,成立實習領導小組,實習過程組織嚴密,管理到位,實習領導小組成員針對畢業實習定點或巡回抽查不少于2次。
2.管理制度。統一實習、自主實習教學管理文件齊全,實習教學質量監控措施嚴格有效。
3.實習檔案。學生實習教學檔案(實習手冊、實習報告、實習成績鑒定表等材料)保存完好率100%。
(二)教學文件
1.實習大綱。按照專業培養方案,制定符合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習大綱;實習目的要求明確,內容安排合理,實習過程管理、學生成績考核等內容詳細。
2.實習計劃。根據大綱要求,擬定具體實習內容、時間、人員安排和過程考核等實習計劃。
(三)實習指導教師
1.師生比。校內指導教師與實習學生人數的比例一般不多于1∶10;自主實習校外指導教師應1對1進行指導。
2.專業素質。校內指導教師的教學經驗和專業實踐經驗豐富,責任心強,中級以上職稱比例為100%;自主實習校外指導教師應具有中級以上職稱。
3.指導態度。校內實習指導教師每周檢查、抽查學生學習狀況,針對自主實習學生進行電話、網絡等問詢,向實習單位進行電話回訪,現場考察等多種方式督導,并留存督導記錄;自主實習校外指導教師結合實習計劃提出具體指導意見。
4.成績考核。校內、外實習指導教師根據實習手冊,結合實習實際表現和實習報告的質量,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評定成績。
(四)實習過程
1.實習時間。生均實習時間保障率(在崗學時數/計劃實習學時數)≥90%;自主實習學生要有到崗簽到記錄和實習工作視頻或照片。
2.學生管理。紀律要求嚴格,安全、保密和勞動保護等有關規定要求明確,學生無違紀和事故發生。自主實習學生要嚴格遵守實習單位的各項規定和紀律,確保人身安全。
3.實習手冊。實習學生做好實習手冊內容填寫,數據完整有據,圖樣清晰,條理清楚,內容完整,文字準確,無抄襲和弄虛作假現象。
(五)實習總結
1.教學效果。學生基本具備實習大綱要求的各項實踐能力,實習基地總體評價高,實習成績被實習基地評定為良好以上的學生超過實習總人數的80%。
2.自我評價及總結。能及時、有效地開展本單位實習教學的自評、自查工作,并組織進行實習教學總結。
七、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標準
(一)組織管理
1.組織領導。成立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領導小組,制訂詳細工作計劃和安排,對各個環節的工作能進行比較周密的組織,能夠進行自查、自評。
2.管理制度。認真執行學校及學院的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管理規章制度,建立畢業論文(設計)題目和開題報告審核制度,建立工作信息反饋機制,及時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
3.檔案管理。畢業論文(設計)存本(包括論文封面、論文任務書、指導教師評閱表、評閱人評閱表、誠信承諾書和畢業論文正文)、開題報告、指導記錄、答辯記錄、成績評定表、畢業論文(設計)清單、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總結等由專人管理、專門保存,存檔時間不少于五年,存檔材料無丟失現象。
(二)指導教師及學生
1.指導教師配備。具備講師或中級以上職稱,專業背景與學生專業接近。
2.指導學生數。每名指導教師指導論文人數一般不超過10名。
3.工作態度。嚴格要求,嚴謹治學,對學生指導每半月不少于1次,并能夠進行指導答疑,核查學生的弄虛作假和抄襲現象,及時糾正,并將整個指導過程和學生的反饋情況即時記錄在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記錄中。
4.學生情況。學生按照論文(設計)進度制定工作計劃,按照計劃獨立完成工作任務,沒有抄襲和任何違紀現象。
(三)選題及開題
1.選題程序。各學院應在第七學期中期前公布畢業論文(設計)題目,由學生自由選擇。
2.題目要求。體現本專業的基本特點,要貼近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或現實意義,題目要精煉、具體、嚴謹,學院要對選題進行審查;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原則上要一一對應;原則上一人一題,若幾名學生參加同一個課題時,必須明確每個學生所承擔的任務,獨立完成。
3.開題要求。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撰寫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內容完整,格式規范,體現選題目標。
(四)答辯及評分
1.答辯組織。成立學院答辯委員會,在院長主持下,由學術造詣較高、有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5-10人組成,答辯組織工作安排合理,嚴格履行答辯程序,論文答辯記錄準確、完整,認真填寫成績評定表,答辯時間不少于30分鐘/生。
2.評分工作。根據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和評分標準進行評分,評定成績與論文(設計)實際水平相符,成績評定表評語準確,針對性強。
(五)總結工作
1.畢業論文(設計)質量。論文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思路清晰、文字表達能力強,中英文摘要、撰寫體例、字數、裝訂等方面完全符合學校或學院的有關要求,無抄襲和弄虛作假現象,無論文檢測文字相似度≥20%的學生。
2.自我評價及總結。能及時、有效地開展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自評、自查工作,并結合實際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總結和質量分析報告。
八、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的執行要求
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是對各學科專業、課程教學的統一要求,是教學質量應達到的基本標準,也是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檢查與監控教學質量的基本依據。
根據各學科專業、課程的具體特點,文學、藝術學、管理學、工學專業在教學質量要求上的差異,各學科專業可在學校制定的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的基礎上,制定符合本專業實際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細則,也可在執行學校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時,根據學科專業特點進行適當調整。
教學管理部門依據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在檢查與評價教師教學工作時,既要堅持統一標準,又要從各專業課程的實際情況出發,全面考察,綜合分析,做出符合專業教學特點的評價,做到規范化與個性化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