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制度創新 推動開放辦學 加強校際合作 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2019年8月開始,遼寧省全面實施“深化制度創新、推動開放辦學、加強校際合作、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系列改革舉措,并被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教育廳長突破項目”。
在推動開放辦學過程中,遼寧省教育廳堅持開放共享,深化制度創新;整合優質資源,提升遼寧高等教育整體核心競爭力;服務振興發展,面向遼寧振興發展需求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全面支撐全省振興發展布局和產業集群發展。
截至目前,1462個校際合作重點項目取得標志性成果;542個產學合作項目獲批教育部立項,居全國第5位,進入第一方陣。遼寧省開放辦學工作在制度創新、聯合培養學生、教師互聘、協同創新、國際交流等各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形成具有遼寧特色的普通高校開放辦學發展新局面。
——制度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
遼寧省教育廳加強統籌領導,建立推動普通高校開放辦學工作機制,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推進校際、校所、校地、校企合作,推動開放辦學向縱深發展。在全省開放辦學的基礎上,遼寧省教育廳會同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三省一區”教育廳聯合印發文件,牽頭建立省際合作機制,推進普通高等學校開放辦學,不斷在制度創新上實現新突破。
——聯合培養取得長足進步
出臺本科教學改革15條、研究生教育改革15條政策措施,統籌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組織高校聯合開發精品課程,強化培養過程管理,完善學分互認制度,加強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為聯合培養工作提供保障。全省普通高校入選教育部一流專業“雙萬計劃”760個、一流課程214門,聯合開發精品課程2000余門,聯合培養本科生23.1萬人(次)、研究生0.39萬人(次),比開放辦學工作實施前增加精品課程1094門、聯合培養學生7.3萬人(次)。以優勢特色學科專業為依托,推動校際省際國際本科生、研究生聯合培養,“三省一區”30萬學生可跨省跨校修讀1000門精品課程。
——協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省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確定高校首批“揭榜掛帥”項目42項。全省高校聯合獲批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526項,科技獎勵310項,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5個、重點實驗室26個,省部級科研平臺69個,校地校企研究院254個,聯合轉化科技成果1241項、轉化金額3.85億元,比開放辦學工作實施前增加省級以上平臺(項目)170個,科技成果轉化500余項、轉化金額1.59億元。“雙一流”建設學科新增國家級高端人才類、科研項目(平臺)類重大標志性成果163項,同比增加1倍。大連理工大學與大連海事大學、大連醫科大學開展協同攻關,孵化科技企業23家,聯合開展科研項目30余項。“三省一區”聯合開展技術攻關,針對產業實際需求,解決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卡脖子”問題。
——教師互聘取得歷史性突破
省教育廳指導高校通過教師互聘、干部掛職、跨校組織創新團隊等方式,加強教師校際交流,解決人才結構性短缺問題。全省高校開展教師互聘3454人,跨校組織創新團隊564個、開展教師專業成長1.05萬人(次)、學生畢業實習指導4260人(次);“三省一區”500名高水平教師可跨省互聘交流。一年來,全省高校新增兩院院士4人;新增長江學者21人,超過開放辦學工作實施前兩年的總和。
——國際交流合作取得積極進展
開放辦學工作實施以來,遼寧省獲批教育部國際產學研用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數連續兩年居全國首位。牽頭成立中國-烏克蘭大學聯盟,對加強產學研用合作,推動構建開放共享、協同高效的區域創新體系起到重要作用。中外聯合申報國際、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245項,創建國際實驗室37個,組建教育國際合作平臺49個,中外聯合開展國際合作項目463個、校際交流項目1170個,比開放辦學工作實施前增加省級以上交流合作項目600個。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217場,教師互聘互訪3949人(次),學生互換8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