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好老師

■小學主要是讓我們知其然,中學重點在于讓我們知其所以然,但是大學不能滿足于此,需要對人類的文明和知識進行批判性反思,能夠去創造文明。這種區別不意味著小學、中學的老師低于大學老師,但也不意味著小學、中學的老師能夠成為大學老師。
■做大學的好老師,最重要的是要覺得教學、科研“有意思”。做一件事情、講一門課程、搞一門學問,不要先問它有什么意義,而是有沒有意思。有意義是對社會說的,有意思是對你自己說的。如果你自己都沒覺得它有意思,那怎么能把它搞得有意義呢。
■一個搞文科的人必須有三個積累:一是文獻積累,得道于心;二是思想積累,發明于心;三是生活積累,活化于心。這三個積累不可或缺,缺一個積累,你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很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者,不能成為一個人文社會科學的好老師。
■有人常問我,什么叫好老師,什么叫壞老師?我說別用好和壞,用好和差還是可以的。好老師和差老師的區別就在于,好老師講究兩個字,差老師則多了一個字。好老師講究的兩個字是“講理”,差老師多了個字就是“不”講理。

孫正聿,吉林省吉林市人,哲學博士。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科研基地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學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吉林省社科聯副主席。200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2003年獲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

搞明白道理,還要把道理講好

有人常問我,什么叫好老師,什么叫壞老師?我說別用好和壞,用好和差還是可以的。好老師和差老師的區別就在于,好老師講究兩個字,差老師則多了一個字。好老師講究的兩個字是“講理”,差老師多了個字就是“不”講理。
作為學生也好,作為老師也好,最真實的體會就是一個好老師,他能夠滔滔不絕地、由淺入深地給你講道理。為什么那位中學的代數老師給我印象最深呢?就是因為他給我解代數題的時候,能夠一下子把道理講清楚,我可以通過他解的一道題,解其他類似的各種代數題。而對于文科教育來說,道理更是如此。很多時候,書上寫條條,老師講條條,學生背條條,考試答條條,閱卷找條條,老師自己從來沒有把道理搞清楚,所以他只能是以“不講理”的方式給人家講理。
那么,真正做到講理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有理,有理才能講理。
真正做到有理,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理論是規范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概念系統。正因為這樣,任何一種理論,無論文史哲、政經法還是數理化、天地生(天文地理生物),都具有四種特性:
一是向上的兼容性。可以稱之為理論的東西都是人類文明史的總結、積淀和升華,這是最根本的。我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做《哲學就是哲學史》。哲學是歷史性的思想,而哲學史是思想性的歷史,離開思想性的歷史就沒有歷史性的思想。列寧曾經說:“不鉆研和不理解黑格爾的全部《邏輯學》,就不能完全理解馬克思的《資本論》。”如果你沒有研究過康德、黑格爾,就不可能說明白馬克思;你說不明白馬克思,所以學生就認為馬克思不需要學。這就像《紅樓夢》里面說的:“假作真時真亦假。”如果你研究明白了馬克思,我想學生最愿意聽的課就是關于馬克思的課,因為馬克思曾經被評為千年來最偉大思想家的首位。如果大家讀一下馬克思的書,哪怕你讀懂了一點,你就感到今日之我已不是昨日之我了。
比如我們現在搞市場經濟,什么叫市場經濟?我們的經濟學家說了很多,可是沒有一個人超過馬克思。馬克思認為,市場經濟就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這就是我們現在每個人的存在方式。我們獲得了獨立性,但是我們自己的獨立性是以對“物”的依賴性為前提的。
二是時代的容涵性。任何重大的現實問題,都深層次蘊含著重大的理論問題。我們現在要解決兩極分化的問題,要解決反腐倡廉的問題,它必然從理論上凸顯什么叫正義、什么叫公平。同樣地,任何重大的理論問題都源于重大的現實問題,你看起來離現實問題最遠的所有形而上的問題,仍然是源于現實問題。當代人類在現代化進程中面對的最嚴峻問題是精神家園的失落,我們不知道如何規范自己了,我們用欲望代替了自己的需求,所以才構成了對現代化的反思。你看這是說理論問題,卻是源于我們今天人類面對的最嚴峻的現實問題。我們看現實問題的時候,必須透視它所蘊含的重大的理論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以理論的方式去把握現實。
三是邏輯的展開性。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馬克思在討論別人對《資本論》評論時說,盡管《資本論》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和毛病,但是《資本論》作為一個完整的藝術品,他是引為自豪的。讀一讀《資本論》,你會被《資本論》的邏輯之美所征服。理論是邏輯化、系統化的概念體系,它是通過邏輯力量“以理服人”的。
四是思想的開放性。最重要的思維是一種批判的、反思的思維。恩格斯說什么叫哲學?哲學就是一種建立在通曉思維的歷史和成就基礎上的理論思維,學哲學就是為了提升我們的理論思維能力。列寧指出,馬克思主義絕不是離開人類文明發展大道的宗派主義,而是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文明的全部遺產。歷史在發展,文明在進步,理論、思想永遠是與時俱進的。
為什么要這么詳細地論述關于理論的特性呢?我是想說,你想做到有理是極為艱難的,只有做到了有理才有可能去講理。什么是好老師呢?好老師就是講理,但問題就在于講理的前提太艱難了——有理。有些老師說你為什么讓我寫論文呢,我把課教好就行了。不行,你不能成為好老師,你沒理怎么講理呢。大學老師的教學必須以自己堅實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進一步說,講理是一門藝術,是非常需要我們自己去琢磨、體悟、總結和升華的,絕不是說把道理搞明白了,就能夠直接把道理講好。也就是說,有理是講理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它的充分條件。有理又會講理,才能成為大學的好老師。
對于大學老師來說,教書就是育人。沒有離開教書的育人。大學老師承擔著雙重責任,最起碼我認為認真負責的態度,這就是最好的育人。“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老師稀里糊涂,就會把學生育成馬馬虎虎的人。身教勝于言教。老師不僅僅是言教,而且必須身教,你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生效仿的對象。美國心理學家有一句話:“人過40歲就應該對自己的容貌負責任了。”你看一下人,人不是一種自然的產物,而是一種歷史文化的產物,一個人外在的風度和他內在的風采是統一的,沒有內在的風采不會有外在的風度。一個老師若沒有“紳士”風度,想培養出像模像樣的學生,這是不現實的。
樂于每日學習,志在終生探索
大學的好老師需要基于研究,有理講理,我把它概括為四個“真”字和三個積累。四個“真”字是:真誠,抑制不住的渴望;真實,滴水穿石的積累;真切,舉重若輕的洞見;真理,剝繭抽絲的論證。對于好老師而言,這四者不可或缺:沒有真誠的態度,什么都談不到;沒有真實的研究,什么也沒有;沒有真切的洞見,什么也認識不到。大學老師就是要講學生沒有想到的問題,去講學生沒有發現的問題,要啟迪、引導使學生感到震撼。
在四個“真”字中,我特別強調“真實”,滴水穿石的積累。一個搞文科的人必須有三個積累:一是文獻積累,得道于心;二是思想積累,發明于心;三是生活積累,活化于心。這三個積累不可或缺,缺一個積累,你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很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者,不能成為一個人文社會科學的好老師。
在講演即將結束時,送給大家幾句話。
第一句,忙別人之所閑,閑別人之所忙,把時間和精力用到學習、研究和教學上去。
第二句,平常心而異常思,美其道而慎其行。老師就是美自己的道理,同時還應該提出另一方面的要求,做個言行一致的人。
第三句,對我來說,感到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樂于每日學習,志在終生探索。只有能夠樂于每日學習,并且能夠志于終生探索,我們才能夠做到有理講理,才能成為大學的好老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轉自微信公眾號高校教師發展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