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教學名師談教學,怎么講好一堂課?

一、要有高度的敬業精神

? 要講好一門課,首先要有對教學高度的敬業精神。我們年青的時代和現在有很大的差別,現在時代進步了,對高校教師的要求也提高了。我很理解高校青年教師面臨著很大的科研壓力。但是大家也要知道,教學畢竟是學校最基本的任務。要處理好教學和科研的關系,要使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現在進入高校的青年教師大多是博士,科研工作已有一定的訓練,但教學能力卻很少得到鍛煉。應該在開始從教的時候,投入較多的精力,給自己打好教學基本功,養成良好的教學素養和習慣,這會使自己終身受益。我們要把教學作為自己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其次,作為一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把教學作為職業和事業的一部分,還應作為一門藝術,不斷探索,追求完美,把每次講課看成是一場演出。我自己有這個感覺,如果在每次上課以前,就像演員要上臺之前的心情,有點緊張,也很興奮,有種強烈的表演欲,那么課就能講得比較好。我們對講課應該高標準要求自己,經常反思。對講課能否經常反思,是一個教師敬業精神的表現。假如一堂課講得好,課后會很高興,有種成就感;講不好,課后會很難受,甚至不思茶飯。這種感情表明你對教學有高度的敬業精神,也一定能激勵你去不斷努力,使你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二、要認真備課,精心進行教學設計

? 美國斯坦福大學在教學設計中提出一個逆向設計的理念,不是僅考慮我要講什么,而是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學生應該學到什么,怎樣讓學生學到手。這里包括知識點和滲透于知識點中的科學思維方法,以及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研究等相關能力。

? 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仔細思考:重點如何突出?難點如何突破?科學的思想如何貫穿?怎樣對學生啟發誘導?板書與PPT如何配合與布局?乃至包括精辟的講解,詼諧有趣的語言等等。思考了這些,你在講課的過程中才會比較自如。我們不少老教師以前是這樣做的,叫三段式的備課。下周的課本周備好,這樣心比較踏實,備課會比較充分;第二天有課,前一天晚上一定空出時間重新仔細思考一遍;第三段是早上醒來后在床上再想一想今天講課內容的要點。

? 首次講課的教師,要加強自我練習。我在1956年從上海遷校來西安時,第一次講課。當時我在開學前和另外一位新開課的老師在大教室里輪流反復講課練習、相互提意見的情境仍歷歷在目,也有的老師在家對著穿衣鏡練習。現在科技發達了,我們還可以錄像,把講課錄下來之后通過回放能夠更好地發現自己的問題。有的人有講課的天賦,但是很多人是靠后天的不斷練習來提高自身水平的。只要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在實踐中不斷努力、不斷磨練,就可以使自己迅速成長。經常反思,講不好課心里難受,就有內在的動力促進你把課講好;講得好了有榮譽感和成就感,同樣鞭策著你,要保持榮譽就必須不斷努力、與時俱進。這種內在的驅動力就能使你不斷前進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 要備好課,一定要對教學內容有深入的鉆研。現在的教師學歷都很高,在研究生期間也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但并不等于把大學的課程都理解透了。教學工作要求對內容非常細致深入地理解,一定不能輕視基礎課的教學。應該知道:自己懂不等于學透了,學透了不一定能講,即使能講出來也不一定能讓學生理解,更不要說如何培養學生能力。所以要深入鉆研教學內容,要和學生換位思考,要不斷積累經驗。

? 科研對提高教學質量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研究工作使我們的知識面更寬,觀點更高,視野更加寬闊。不僅為教學內容的更新奠定了基礎,也使我們可以從更高的角度和更寬的視角去理解基礎的東西;同時,我們所具備的科研能力,有助于對課程內容的深入鉆研,可以幫助我們去揭示事物的本質,發掘和傳授滲透在課程內容中科學的思維方法,這一點有沒有做過研究工作以及科研水平的高低是大不一樣的。

三、要有激情,要對學生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 激情不是做作,是自然的流露。首先,激情來自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關愛;激情還來自對所教內容的興趣和感情,而這種興趣和感情來自對內容的深刻理解。自己對內容有心得體會,覺得這些體會學生看書不容易獲得,就會在講課時產生興趣,在講解時就自然會有激情。假如照本宣科,自己都會覺得枯燥無味,怎么能產生內在的激情呢?所以我們需要對教學內容深入鉆研。

? 其次,激情來自講課的信心。站在講臺上要信心飽滿,信心來自你認真地備課。我記得自己在開始從事教學工作的時候,有一位比我年長一些的老師,他備課時把所有的話都寫出來,就像寫文章一樣,我也學習他,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仔細思考,幫助加深印象,這只是三部曲的第一步;講課前一天晚上一定要再寫一個提綱,按照提綱來講,可以避免背講稿。但是由于你仔細寫過,講課時那些要點和精彩的語句也就自然而然地講出來了。另外,講課的前三分鐘很重要,如果一開始講得很流暢,自己很滿意,后面就比較順暢了;如果開始講亂了,后面思想就老有牽掛,整個思路就容易分散,影響自己感情的投入。因此,教師提前到場很重要。要使自己靜下心來,提前醞釀,做好準備,力求先把開始的三分鐘講好。

四、練好基本功,養成良好的習慣
? 我們要用自己的表情、肢體語言來吸引學生,特別要用眼神去觀察我們的聽眾,才能夠知道下面聽眾的反應。要用眼神與學生交流,當我們看到學生聽懂后那種喜悅的表情時,會受到激勵,使自己振奮;如果學生抬頭率低,或者表示疑惑,就要想辦法再講一講。我們要用眼神去搜索觀眾,吸引觀眾,了解觀眾。

? 講課一定要條理清楚,思路清晰,自己要很清楚這堂課到底要講幾個問題,每個問題講哪幾點,這幾點怎么關聯,邏輯順序怎么樣,備課時一定要腦子里很清晰。

? 講課要突出重點,重點處可放慢語速,加重語氣來強調,想辦法讓學生感受到這是重點,例如在黑板上書寫,在PPT上做標注,但更多的是利用我們的肢體語言、語速和加重的語氣讓學生感受。有時講完一部分內容后,要對它作幾點解釋,或者要注意幾點,一點一點講清楚,內容不宜寫的太多,簡單寫幾個關鍵詞即可,要靠你講來讓學生理解。

? 講課的語言要力求簡練、準確,快慢適度,從容不迫,不要讓學生覺得你在急于往前趕,要能夠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思考。要一句一句地講,要有適當停頓,講解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思考的過程,是展示思維方法的過程。有時覺得自己沒講清楚,這時不要反復地去解釋,可以說:“我再講一遍”,把學生的注意力先集中起來,然后再用精煉準確的語言重新講一遍,這樣效果更好。

每次課開始時,可以對上次相關內容進行簡要復習,一兩分鐘,給學生一個簡要的框架,最后簡要小結,幫助學生回顧今天主要講過的內容,這樣對學生在總體框架上把握課程內容大有益處。建議大家可以準備一些可講可不講的內容,比如多準備兩個例子,也可以備一點下節課的內容。

五、通過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法和能力

? 通過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能力是講課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我們當前教學改革的主流和對教師高標準的要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就要在講課中力求揭示問題的本質,通過知識的傳授培養科學思維方法,提升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研究能力、應用能力。創新的人才不僅要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應具有發現問題、提煉問題的能力。否則你只能總是跟在別人后面,沒有原創性的東西。

六、善于啟發誘導,注意師生互動

? 一位優秀教師既要考慮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考慮到怎樣有利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培養創新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意識、習慣和能力。有的老師講得很細,學生很滿意,首先肯定這是好老師,但是作為培養創新人才來講,他還不夠,還需要繼續努力,更新觀念、改進教法。因為這種過細的講解,容易養成學生依賴教師的心理和思想懶惰的習慣。當然,在培養學習能力上要循序漸進。應該構建一個有坡度的橋,起始于學生當前的實際能力,橋的坡度與長度應視課程與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要讓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能上得去。

? “啟發式教學”、“互動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研究式教學”等教學方法,雖然提法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的理念都是: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以調動學生自身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為手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為宗旨,在激發學生潛能、啟迪學生思維的過程中傳授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協調發展。

七、注意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應用

? 目前,隨著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的推進,知識的內涵和獲取的渠道與方式發生了種種變化,各種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綜合使用,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廣泛建設,以及網上資源的獲取和網絡教學的發展等,已成為傳統教學方式的重要補充和發展方向,上述這些變化必將促使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創新和轉型。

? 如何將先進的教學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去,如何適應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的挑戰,這將是今后教學的補充和發展方向,我們要具有前瞻性去探索。

?
——轉自微信公眾號高校教師發展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