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傳媒學院科研處召開“遼傳非遺數字博物館”階段工作匯報會

? 為進一步做好遼傳非遺數字博物館的建設工作,近日,遼寧傳媒學院科研處組織召開線上“遼傳非遺數字博物館階段工作匯報會”。遼寧傳媒學院副校長王東輝教授出席會議,項目負責人及全體項目人員參加會議。會議由科研處處長英皓主持。

“遼傳非遺數字博物館”工程組部分成員

 

? 會上,科研處處長英皓對遼傳非遺數字博物館的建設階段工作進行介紹。項目負責人王玉主任圍繞“一個項目,三個責任,四個融合,全面覆蓋”的總體建設目標,對項目的建設內容、進展情況進行匯報,對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問題進行梳理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計劃。各項目組老師分別對本組任務完成情況做詳細匯報,結合階段性成果進行交流探討。

 

遼寧傳媒學院副校長王東輝

 

? 遼寧傳媒學院副校長王東輝教授聽取項目階段完成情況的匯報后,幫助項目組解決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對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并作出具體安排部署。

? 一、多學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能力,合力打造品牌項目

? “遼傳非遺數字博物館”的建設工作應以我校專業為基礎,加強各專業間的溝通合作。凝聚力量,強強聯手,形成多學科交叉融合,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提升科研能力,合力解決項目創新問題。讓項目推動科研,科研助力項目建設,以非遺文化為線激發遼寧傳媒學院的專業優勢,共同打造品牌項目。

? 二、優秀的非遺文化元素與課程思政元素有機結合,全方位育人

? 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歷史源泉。大學生要增強文化自信、強化文化主體意識和文化創新意識,必須讓學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這就要用好課堂這個主渠道。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將優秀的非遺文化元素合理、科學的滲透到每個課程,對非遺文化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解讀,不但能豐富教學資源,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同時,既獲得思想政治的提升,也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積累。非遺文化元素與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既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也能增強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 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和藝術傳承傳播非遺文化

?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各專業應充分利用現代數據采集技術,對非遺文化數據進行有效地收集、整理,建立非遺數字檔案庫,還原非遺文化的真實性和歷史性,促進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依托VR、AR等現代數字媒體技術手段,打造集“文化、藝術、技術”于一體的非遺文化創新傳播形式,構建非遺文化傳播的交互場景和體驗場景,引發受眾產生共鳴,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實現非遺文化的有效傳播。

? 最后,王校長總結提出, 遼傳非遺數字博物館是遼寧傳媒學院推進政產學研用一體化項目研究的重要成果,作為東北地區唯一一所傳媒類本科高校,學校將繼續依托特色專業與人才優勢,不斷創新現代化數字化技術方法和手段,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肩負起地方本科高校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全力助力地方文化事業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