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 向美而生—— 新聞學院美育工作

近年來,學院高度重視美育工作,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制定美育工作實施方案,完善通識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藝術展演“四位一體”的普及美育推進機制,構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人才培養體系,始終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宗旨,開設“美育實踐課堂”系列活動,探索創造具有時代特征、學生特點、學院特質的藝術實踐活動形式,提升美育活動的育人成效,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營造格調高雅、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氛圍?!?/p>

1.張氏皇苑龍舞龍技藝傳承項目

張氏皇苑龍舞龍技藝已經有三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于2008年7月被評為沈陽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09年4月被評為遼寧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目前的舞龍隊隊伍平均年齡已經達到65歲以上,舞龍技藝面臨傳承難、推廣難的局面。2017年,遼寧傳媒學院與張氏皇苑龍舞龍項目傳承人進行對接,目前已對接開展四年,成立遼寧省首個大學生非遺舞龍傳承隊伍,開始系統學習張氏皇苑舞龍技藝及舞龍龍具的制作技藝。

40名同學組成的大學生非遺舞龍傳承隊伍在遼寧大劇院遼寧省非遺展示會上進行成果匯報演出。截止目前,團隊累積開展培訓、學習等活動30余次。開展舞龍進社區、進校園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動5場。

2.“楊氏太極拳傳承”項目

2021年4月與楊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李武萍老師進行對接組建成立楊氏太極拳大學生非遺傳習隊開展楊氏太極拳、觀音拳的傳承和學習,并講項目與學生早操晨練相結合。非遺傳承人每周三下午到我校開展技藝的傳授。截止目前已開課10周20余課,開展傳統武術講座2場,第一批學員已初步掌握基本太極拳套路。

3.結合學院新媒體工作,挖掘沈北紅色基因和紅色資源,在建黨百年之際采訪留存一批革命老兵影像。錄制系列老兵回憶錄、訪談節目等10期。拍攝文化遺產系列保護短片5期。

4.每年組織開展舞蹈大賽活動,通過舞蹈比賽促進學生感受舞蹈的魅力,領略舞蹈之美。

5.美育系列講座

為加強美育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育“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價值追求,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領會舞蹈的藝術意境,開展美育講座。同學們通過美育教育提高個人審美能力,獲得更豐富的精神陶冶,使之形成更健全的人格,通過美育培育自身的高尚情感,以美儲善,以美啟真,努力爭做徳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6.2020年11月24日,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觀影《八佰》,此次觀影活動意義非凡,紅旗不會倒,中國永遠會矗立在世界之上。護旗之戰中,那些為了支起旗幟的戰士們啊,他們頂著猛烈地炮火用身軀扛起旗的那一刻,喚起我們炎黃子孫內心深處的共鳴,引得無數同學落淚哭泣。這次的觀影同學皆是全神貫注,低頭率極低,離場者極少,全場幾近落針可聞,有的只是些許抽泣,每位同學感觸頗深,可謂刻骨銘心。本次傳播學院舉辦的愛國主義觀影活動極為成功,身為中國人,我們銘記歷史。身為大學生,我們牢記使命。電影向我們展示了:沒有個人命運,只有家國。沒有個人生死,只有八佰。往事藏著吾輩之氣節和精神圖騰。觀影后,每位藝設學院學生充分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7.唱支贊給黨聽系列活動,由學院周宏榮教授領銜排練精選的《不忘初心》、《黃河》等舞蹈劇目參加遼寧省教育系統獻禮建黨百年體音美活動展播”活動以舞蹈表演這一藝術表現形式回顧黨的光輝歷程,謳歌黨的豐功偉績,抒發全院廣大師生員工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喜悅心情。

這些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進一步豐富了我院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一張一弛,亦文亦武,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舞臺,同時也讓他們在這個良好環境中自然而然地提升綜合素質。 在今后的工作中,新聞學院將繼續踐行公益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讓新聞學院展現出更加多樣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