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宇星院長在學校線上“課程思政”教學 建設交流會上做主題發言
4月8日下午,遼寧傳媒學院線上“課程思政”教學建設交流會在志存樓第二會議室召開。教學系統全體教職工通過騰訊視頻會議的方式參加了會議。教務處楊檸處長作了線上教學情況工作總結,我院院長裴宇星教授以及數字媒體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城市設計學院、管理學院等二級學院教師代表就線上“課程思政”教學建設中好的做法和體會進行了匯報交流。
裴宇星教授在發言中首先介紹了“課程思政”的內涵和提出“課程思政”的時代背景和重要意義。他說:“課程思政是指在所有的課程教學中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結合,提煉出課程中蘊含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價值元素,使學生在認知、情感和行為方面有正確的方向。”隨后談到了在建設“課程思政”時需要避免的認識誤區,廣大教師要從“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出發,切實樹立起所有教師都有育人責任、各門課程都有育人功能的教育理念,深度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發揮它們的育人效應,從而真正實現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同頻共振。接著,裴院長著重談了疫情期間,如何開展好網絡“課程思政”?他說,這一次疫情突如其來,始料不及。在應對這次疫情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領導廣大人民群眾萬眾一心共抗疫情,取得了讓世人難以置信的成就。顯示了中國共產黨應對危機的領導能力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制度優勢,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疫情期間的表現可謂高下立判。以往被我們一些網絡公知們吹的天花亂墜的西方社會,因為一場疫情被打回了原形。我們老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自然的融入到我們的授課過程中去,傳遞愛國情懷、社會責任、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最后,裴院長引用習總書記在北師大講話時對廣大教師的要求,倡議廣大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