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實踐,突出能力——馬克思主義學院召開推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之二

為進一步推進我校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順利通過本科合格評估進而將我校建設成為國內同類高校中有一定影響的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傳媒大學。3月10日下午,馬克思主義學院召開“推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主題圍繞“思政課開展課內實踐教學的方法路徑研究”展開,研討會由裴宇星院長主持,學生處副處長陳雪玢參加了研討。

裴院長在講話中提出,作為一所應用型傳媒大學我校培養的人才是面向廣播影視、信息傳播、傳媒文化行業一線,主要面向遼寧各區域傳媒部門,同時面向廣大企事業單位的應用型人才,其核心競爭力必須具有橫向可遷移的適應能力,又有縱向能提升的專業能力。按照OBE的結果導向理念,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轉變觀念,理論教學要本著“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以調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學分比例為切入點,增加實踐教學學分比例。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多讀多想多講,而不是老師“一言堂”“滿堂灌”。

宋蓓蓓老師在交流中講到自己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運用“推薦式發言”,既思政課堂上一名發言的同學可以在自己發言后推薦下一名學生回答問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加了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另外,在課堂互動中,教師應更多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社會實際和專業實際,拉近理論與學生距離,增強了學生的“獲得感”。

本學期剛剛入職的王準老師在發言中,講到授課時有些學生睡覺和玩手機的現象,課堂管理和維持紀律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嚴重影響到了教師授課的狀態和課堂的教學效果。在實踐中通過提問互動的方式,發現睡覺和玩手機的學生通過提問方式引導他們盡快回到課堂學習的狀態,是一個比較有效的管理課堂的方式。

同樣也是本學期剛剛入職的劉向維老師,談到本學期在講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時,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備課時從“00”后大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心理特點出發,在授課的過程中有機的加入一些“段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齊琳老師在交流中分享了她的教學經驗,為了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她在上課時準備了一個隨身的喇叭——“小蜜蜂”,然后在上課時不時從講臺上走下來,在學生中間講課,既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同時也更便于與學生互動。

伊麗娜老師談到在講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時,不是僅僅講授心理學理論,更主要的是在心理學的課堂上教給學生一些實用的心理調適、心理建設的技巧和方法,同學們通過學習和練習,能夠有效地自我調節、自我疏導,增強心理抗壓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李婷婷主任在發言時講到對于一名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來說,僅僅掌握了本專業的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健康的心理、成熟的心態、良好的人際溝通對于未來職場的發展也許更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課在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擁有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的人生方面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學生處陳雪玢副處長在發言中講到不論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政課還是作為“主陣地”的學生管理部門,我們的共同目標都是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這種需要不僅體現在專業技能方面,更體現在思想品格、人格修養方面。學工系統將在“大思政”理念的指導下,與馬克思主義學院一道協力育人,使我們的大學生堅定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