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紅色教育資源 打造實踐育人基地——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共建校外實踐育人基地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百年更要奮力向前。為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和形式,落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提出的“整合實踐資源,拓展實踐平臺,依托城市社區、農村鄉鎮、工礦企業、愛國主義教育場所等,建立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基地”的要求,4月7日上午,遼寧傳媒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行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簽約儀式。

簽約儀式上,遼寧傳媒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裴宇星院長與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魏鵬副館長簽署了共育共建校外實踐基地的合作協議并共同為基地揭牌。隨后,裴宇星院長上臺致辭,他說:“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是我省乃至全國知名的非常寶貴的紅色資源,我們要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開展思政課教學、課外實踐、愛國主義教育等活動,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教育,不斷增強對紅色文化的情感認同和理性認知,使紅色傳統逐漸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紅色基因成為當代大學生優良品質和健康人格的重要文化標識。

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建館和遼寧傳媒學院建校30周年,在這具有特殊意義的時間,遼寧傳媒學院與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共同建立校外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就是為黨的百年華誕獻上的一份特殊的禮物。”他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精心建設、悉心培育下,基地一定會茁壯成長,開枝散葉,結出豐碩的育人成果。”

活動中,黨史宣講團講解員為遼寧傳媒學院50余名師生講述《中流砥柱、光輝典范》黨史教育課,為師生們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無數仁人志士視死如歸,為民族獨立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鑄造信念,用生命踐行理想,鑄就了氣壯山河、彪炳史冊的不朽篇章。隨后,黨史宣講團講解員還為師生帶來《一臺相機背后的真相》和《八女投江》的感人英雄故事。黨史教育課結束后,師生們還共同觀看了由講解員自編、自導、自演的抗戰舞臺劇《黑土英魂》。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讀史可以明鑒,知古方能鑒今。此次,通過館校合作的方式,進行愛國主義宣講,旨在強化新時代青年人的愛國初心與使命擔當,堅定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成長為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