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聚力 精研細磨 全力打造思政金課堂

 

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提升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的教學能力,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把思政課打造成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金課”,3月22日下午,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教師開展“迎評”說課觀摩展示活動。

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林昕、李特、張蕊三位老師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第六章“鄧小平理論”為內容進行了說課展示。三位老師授課精神飽滿,整體設計科學規范,邏輯清晰,導入貼切自然,講授層次清楚,知識講解準確,案例運用得當,注重啟發教學。三位老師的說課受到參會教師的一致好評。

在研討交流環節,老師們針對三位老師的說課分別發表了各自的意見和建議。裴院長在點評時指出,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同于中學階段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它的“理論性”更強,我們的老師在講課時不能僅僅為了課堂效果而用熱熱鬧鬧的案例和故事代替理論講解,思政課要敢于“講理”、善于“說理”。思政課教學不是簡單的政治宣傳也不是“故事會”,要用學理支撐政治、以知識承載價值,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

吳少敏教授在發言時講到對于“鄧小平理論”我們思政教師不能作膚淺的理解和解讀,要講出政治高度。講出思政課的政治高度,就要講清楚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理。

韓冬巖教授、郭富宇老師在交流中提到了思政課教學中的“理論聯系實際”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觸動心靈的課程,要貼近時代、貼近實踐、貼近學生思想實際,不斷增強親和力和針對性,提升學生獲得感。

? ? ? ? 裴院長在總結時對三位老師的說課展示給予高度的評價,認為三位老師備課充分、環節設計用心、教學展示精彩。裴院長進一步指出,根據我校“應用型傳媒類人才”的辦學定位,思政課教學應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突出問題導向,強化實踐環節,注重能力培養,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能力的培養為目標,以學生的“獲得感”而不是教師的“成就感”為評價標準。課堂上精講多練,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著力解決“理論與現實脫節”的問題,關注現實,不要自說自話;直面學生思想實際,不要照本宣科;加強實踐性教學,不要只講抽象的概念。大力創新話語體系,更多地運用學生聽得懂、聽得進、喜歡聽的通俗化大眾化語言,讓理論接地氣,把基本原理講成生動道理,讓根本方法變成管用方法,增強思政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