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宇星院長為師生解讀“后疫情時代”的國際格局和中美關系走向

9月25日下午13時,由遼寧傳媒學院科研處主辦的系列專家講座在志存樓306教室如期舉辦。本場講座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協辦,裴宇星院長以“后疫情時代的國際格局及中美關系走向分析”為題,與師生們做了分享。

裴宇星院長授課

講座吸引了眾多師生參與,能容納200人的教室座無虛席。裴院長對“后疫情時代”國際格局的深刻解讀、中美關系的獨特見解、幽默風趣卻發人深思的語言使師生們獲益匪淺。

講座上,裴院長首先介紹了國際格局的由來及其新冠疫情對國際格局的深刻影響,他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呈明顯下行趨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有可能萎縮3%。但此次疫情也向世界展示出了中國強大的動員能力、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凝聚力和中國舉國體制煥發出的巨大優勢。

其次,裴院長講到后疫情時代的中美關系。他說:疫情不但沒有中止中美之間摩擦與對抗,反而加劇雙邊關系惡化。美國一直推銷“中國責任論”。尤其是近兩個月來,美軍不斷在東海、南海“極限施壓”,宣布對臺新一輪軍售、政府高官先后訪臺,制造臺海緊張局勢,不斷挑戰中國底線。在科技領域,美方不斷擴大對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的制裁,揚言要停止在國內的抖音和微信運行。

美國在疫情肆虐的形勢下,為了繼續甩鍋和獲得連任,轉移國內矛盾焦點,不惜對我國進行瘋狂挑釁,這些瘋狂的舉動,挑戰著中國核心利益底線,嚴重惡化看我國的國際及周邊安全環境,戰爭氣氛已經開始彌漫。

最后,裴教授總結道,未來十年中美關系不會有多大好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敲鑼打鼓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中美間的博弈將成為常態,我們需以平常心對待,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時也要認識到:打贏現代戰爭的砝碼不僅僅在于軍事實力,更重要的還有運用這種實力的意志、決心和膽略。必須徹底摒棄當前存在的幻想。消除消極等待和觀望的心態,改變以賠償妥協來換取對方改變的做法。放棄幻想、準備打仗。以戰止戰,能戰方可言和!

一名來自藝術設計學院的同學聽完講座后說:“聽完裴教授的講座,原先心里的許多疑惑都理清了,對國際格局尤其是中美關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希望學校多舉辦這樣好的活動及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