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 共沐書香 | 馬院組織教師讀書分享暨教學研討

閱讀經典對于提升人的境界,豐富人的內涵、開闊人的胸襟、凈化人的靈魂,啟迪人的智慧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持續推進“書香馬院”建設,提升廣大教師的知識素養和文化內涵,推動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涵式發展,10月30日下午,馬院在圖書館613教務會議室組織全體教師開展讀書分享暨教學研討活動。 ?

本周的“悅讀經典·書香馬院”活動由李雪超老師和大家分享了她閱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書的感悟。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英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戴博德創作的心理學著作,首次出版于1997年。為了向大眾讀者普及心理學知識,告訴大家心理咨詢是怎么一回事,該書借用英國文學經典《柳林風聲》的故事主角蛤蟆先生,講述了他接受心理咨詢的故事。作者通過陷入抑郁的蛤蟆先生和心理咨詢師蒼鷺的互動,探索蛤蟆先生愛炫耀、自卑性格和抑郁情緒的來源,指出童年經歷會對人格產生深刻的影響,并闡釋如何在心理上實現真正的自我成長,成為獨立自信的人。 ????????? ??????????

在教學研討環節,裴院長結合近期學院督導聽課反饋情況,談了教師“真講課”與“假講課”的區別。雖然目前馬院教師在教學環節的完備、教學內容的完整準確、案例教學的運用、課堂討論的組織等方面均能駕輕就熟、合理運用。但大多數課堂并沒有起到觸動學生心靈、激發學生思考、引發學生共鳴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老師沒有堅持“問題導向”原則,不是基于“問題”展開教學,包括案例的選取和討論話題的設定,并沒有真正結合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因此沒能引發學生的“同頻共振”。這就不是“真正的講課”而是“假講課”。? ? ? ? ? ??

裴院長指出,一堂好的思政課應當具備“四力”,即“解釋力”“共情力”“引領力”“行動力”。“解釋力”就是教學要有理論的深度,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共情力”就是要有情感的溫度,用真情感染學生;“引領力”就是要有思想的高度,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行動力”就是要有實踐的維度,堅持問題導向,與學生的思想有機結合。只有堅持“真講課”“講真課”,才能真正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作用,增強大學生思政課的獲得感,真正培養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