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傳媒學院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134個引導性問題

為服務于遼寧傳媒學院自我評估和專家進校考察評估,根據合格評估指標和主要觀測點提示,擬定有關評估工作認知性問題和評估指標解讀引導性問題。評估工作認知性問題,主要圍繞“什么是教學工作合格評估?評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主要作用是什么?主要內容是什么?”等;評估指標解讀引導性問題主要圍繞,學校“在做什么?在如何做?效果如何?問題如何?如何改進?”五個方面展開。既包括定性內容,也包括定量數據。數據應是學校近三年(以學校自評年度為準)的年度數據。引導性問題起示范作用,不具有限定性。

一、評估工作認知性問題

1.什么是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合格評估是國家對未參加過教學工作評估的新建普通本科院校開展的一種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形式。所有新建本科院校在規定期限內必須參加。這些院校通過合格評估后將進入審核評估范圍。

2.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依據是什么?

以《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通知》(教高〔2011〕9 號)和《遼寧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關于轉發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工作合格評估部分評估指標的調整說明>的通知》(遼政教督室〔2018〕6號)兩個文件通知為依據。

3.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由誰組織和實施?

由教育部領導,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具體組織實施。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部委教育主管部門要對學校的評建工作進行指導和支持。

4.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方針是什么?

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

以評促建:以評估工作帶動學校的各項建設和發展,大力加強教學基本建設,包括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管理建設、教風建設和學風建設等,以及大力加強教學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為進一步提高教學工作水平提供保障。

以評促改:以評估工作推動學校的改革和創新,更新教育思想和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課程結構,完善課程體系,修訂專業教學計劃,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更高要求。

以評促管:以評估工作帶動學校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信息化建設,提高教學管理隊伍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保障教學工作優質高效運行。

評建結合:將評估工作與學校的教學改革及長遠的建設目標一并考慮,統籌兼顧,以評估促進建設,以建設提升評估,評建共進。

重在建設:指評估只是一個手段,而建設是關鍵,提高教學質量才是最終的目的。

5.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以區域經濟社會需求與就業為導向,著力培養應用型人才。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推動學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促使學校教學條件基本達標,教學管理基本規范,教學質量基本保證。

6.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四個促進”:促進經費投入,促進辦學條件改善,促進教學管理規范,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三個基本”:教學條件基本達標,教學管理基本規范,教學質量基本保證。

“兩個突出”: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突出為地方(行業 )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

“一個引導”:引導新建本科院校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7.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結論是什么?

“通過”的學校,進入下一輪普通高等學校的審核評估。

“暫緩通過”的學校整改期為2年。

“不通過”的學校整改期為3年。

在整改期間,將對學校采取限制或減少招生數量、暫停備案新設本科專業等限制措施。整改期滿后重新接受評估,重新評估獲得通過的學校,可進入下一輪普通高校的審核評估,仍未通過的學校,將認定為教育教學質量低下,依據有關法律給予相應處罰。

8.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促進教學思想、觀念的轉變;確保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加強對高校的宏觀管理和規劃;確立明確的辦學指導思想;促進高校教學建設;提高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摸索和建立高校評估指標體系和操作經驗;鼓勵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9.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理念是什么?

一是強調學校是評估和質量保障的主體,轉變學校被動接受評估的局面。

二是體現由重結論向重過程轉變,引導學校以平常心、正常態對待評估,重在建設過程和改進工作。

三是評估專家與參評學校是平等互動關系,專家的職責既要為國家把關,更強調為學校服務。四是突顯以學生為本,強調對學生的指導和服務,重視學生對教學工作滿意度的評價。

10.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新舉措是什么?

加強分類指導,分類評價;淡化評估等級,減少功利性;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常態監控與評估考察相結合;重視評估過程管理,改進專家工作方法;加大社會參與力度;國家承擔全部經費。

11.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重點是什么?

以“促進經費投入,促進教學建設,促進管理規范,促進質量提高”為重點。

12.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方案的特點是什么?

強調新建院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團結教育,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公民素質。

強調重視培養學生以區域經濟社會需求和就業為導向,著力培養應用型人才。

強調要樹立“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學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和對學生的指導服務。

強調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加強教學基本建設,認真開展評建工作。

13.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

發展性原則

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二十字方針,依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特點,調整評估指標,增強基本要求對新建本科院校的針對性,體現分類指導。

導向性原則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引導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的發展思路,在指標體系設計上注重兩點:

一是體現高校教學工作的共同規律,使合格評估指標體系成為新建本科院校教學工作的“基本參考書”。

二是在辦學定位上強調面向地方?(行業)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并貫徹到人才培養整個過程中。

可操作原則

指標體系定量與定性相結合,觀測點及基本要求力求明確,方便評判,方便專家現場考察。

14.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特點?

一是強調了領導作用,要求學校各級領導班子遵循辦學規律和教學規律,落實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

二是強調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旨在引導新建本科院校合理定位,立足地方(行業)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對新建本科院校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導向性。

三是依據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強調了教師教學和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培訓。

四是強調教學經費投入,特別是政府對學校生均撥款的保障。

五是強調了專業結構優化和課程建設,注重專業布局與地方(行業)經濟社會發展的符合度,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的符合度。

六是強調學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七是強調“以學生為本”,突出了對學生的指導與服務,強調了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

八是強調產出導向,注重師生和社會對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價以及就業情況考察。

九是強調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突出了對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品格培養,?體現了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

15.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內容?

內容包括7項一級指標,20項二級指標和40個主要觀測點。

16.專家組進校后考察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聽取匯報:聽取學校領導關于學校的基本情況、辦學指導思想、教學工作思路和教學工作評估的自評報告補充說明。

考察:由專家組提出內容,學校負責組織路線安排。包括各類基礎設施,公共基礎課及主干專業基礎課實驗室,重點實驗室,主要實習基地和就業基地,圖書館,電教中心,多媒體教室,體育場,學生出早操、上晚自習,社團活動,學生宿舍,食堂環境等。

聽課看課:每位專家至少聽?3-5節課。一是不同類型的課程,如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實驗課、實習課、實訓課、學校重點課、精品課等。二是不同類型教師的課,如老中青教師、教授、副教授、講師等。

座談會:由專家組確定討論提綱和與會人員名單。一是不同專題的座談會,如學科專業建設,教學質量自我監控體系的運行,實踐教學環節,教學經費及使用,對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價等。二是不同類型人員的座談會,如老中青教師、教學管理干部、教務人員、學校督導組(或評估辦)、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優秀教師等。

訪談:評估專家組可以根據學校的教學單位和有關職能部門的分布情況預先做好分工,安排好走訪時間,確定參加接待的人員;也可以把走訪和座談結合起來,由學校負責組織安排落實。專家組會盡可能對所有院級領導、教學單位和主要職能部門都安排專家走訪,特別是人事處、教務處、財務處、國資處、學生處、團委、科研處等部門和教學單位。每個單位的走訪時間一般在l-2小時之內,參加人員一般是單位的領導,必要時可請相關同志參加。走訪時可補充參觀部分教學基礎設施、實驗室或查看部分資料等

查閱資料:參評學校要匯集整理出各方面的資料。各項指標的評估依據及其支撐材料和補充說明,各類教學文件、會議記錄、統計報表、學生作業、實驗報告、實習報告、課程設計、考試試卷、畢業論文(設計)、教師教學日歷、教師教案或講稿等。

評議反饋:專家組將對所獲得的信息和材料,對照評估指標體系,按照評估指標內涵,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嚴肅認真地對學校教學工作進行全面評議,得出初步結論,并分別與學校領導和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交換意見。

17.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采用的評估方法?

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采用建立評估指標體系和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學校上傳自評報告和教學基本狀態數據,教育部評估中心組織專家審閱自評報告、分析教學基本狀態數據、進校考察等方法。

18.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主要程序?

學校自評、數據分析、現場考察、結論審議與發布、整改提高等環節。

19.專家組考察的主要程序?

閱讀自評材料:包括學校《自評報告》和《數據分析報告》。

實地調研考察:包括現場深入訪談、聽課、查閱資料、考察、座談等。

匯總考察情況。

形成評估結論。

通報評估意見:向參評學校領導通報考察評估初步意見。

反饋評估意見:召開一定范圍學校人員參加的通報會,通報對學校教學工作的總體評估意見和改進教學工作的建議。

二、評估指標解讀引導性問題

為服務于遼寧傳媒學院合格評估工作,根據合格評估指標、觀測點提示,擬定相應引導性問題。這些引導性問題,圍繞學校“在做什么?在如何做?效果如何?問題如何?如何改進?”五個方面展開。既包括定性內容,也包括定量數據。數據應是學校近三年(以學校自評年度為準)的年度數據。引導性問題起示范作用,不具有限定性。

1.辦學思路與領導作用

1.1學校定位

(1)學校的辦學方向、辦學定位、辦學理念、發展目標是什么?依據為何?

(2)學校教師、學生及校友對學校辦學定位、辦學理念、發展目標的認可度如何?

(3)學校在辦學定位、辦學理念、發展目標的確定及其落實方面存在什么問題?

(4)辦學定位在學校發展規劃中是如何體現的?

1.2領導作用

(5)學校領導班子落實學校發展規劃和目標情況如何?存在哪些問題?

(6)學校領導班子是否確立主動服務區域(行業)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辦學思路?執行情況如何?

(7)學校領導體制建設情況如何?學校發展決策咨詢機構運行情況如何?

(8)學校是如何建立的民主管理監督、建言獻策機制?存在哪些問題?

(9)學校在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如何保證教學工作中心地位落實到位的?

(10)教學中心地位在學校各項工作中是如何體現的?效果如何?

(11)學校領導是如何重視本科教學的?有哪些具體重視舉措?產生的直接影響及效果如何?

(12)制定了哪些落實教學中心地位的政策與措施?執行情況如何?存在哪些問題?

(13)教學管理人員履責情況如何?教師、學生滿意度如何?

1.3人才培養模式

(14)人才培養總目標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與學校辦學定位的契合度如何?總目標如何體現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如何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15)學校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如何確定的?與學校人才培養總目標的關系如何?

(16)學校師生對學校人才培養總目標的理解和認可程度如何?學校師生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理解和認可程度如何?

(17)學校在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方面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18)學校各專業如何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有哪些企業資源?具體合作形式有哪些?合作效果如何?學生就業情況如何?

2.教師隊伍

2.1數量與結構

(19)學校的師生比如何?學校專任教師的數量及結構如何(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學歷結構等)?能否滿足教學要求?發展態勢如何?

(20)學校各專業主講教師隊伍的數量及結構如何(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學歷結構等)?能否滿足教學要求?發展態勢如何?

(21)學校實驗技術人員和教學輔助人員的數量與結構如何?能否滿足教學要求?

(22)來自于行業、企業兼職教師數量及承擔任務情況?

(23)學校的師資隊伍在上述方面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2.2教育教學水平

(24)學校在鼓勵教師教書育人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25)學校是否建立了引導教師投入教學的機制、約束機制、教育教學水平的評價機制?效果如何?

(26)教師自覺履行教書育人職責及將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學工作情況如何?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如何?

(27)學校主講教師的專業水平與執教能力如何?

(28)學校實驗、實踐(實訓)教學人員和教學輔助人員的業務水平如何?實踐指導情況如何?

(29)聘任來自行業、企業兼職教師授課能力與效果如何?

(30)教師教風如何?教學效果如何?學生評價如何?學校教師在教育教學水平方面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2.3培訓培養

(31)學校是否制定了教學團隊建設計劃?學校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情況如何?各專業帶頭人培養情況如何?成效如何?

(32)學校是否建立了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措施?效果如何?

(33)學校是否建立了將課程育人作為教學督導和教師績效考核的機制、措施?效果如何?

(34)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及發展規劃落實情況如何?學校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的制度措施如何?執行效果如何?各系部是否有具體措施?效果如何?

(35)學校建立的支撐教師專業發展的專門機構開展工作情況?效果如何?學校每年用于教師學習、培訓的人均經費是多少?

(36)學校在服務教師職業生涯發展方面特別是在關心青年教師成長,提升其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37)學校在鼓勵教師在職進修、提升學歷及國內外學術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情況?效果如何?

(38)學校在關心與促進教師發展方面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3.教學條件與利用

3.1教學基本設施

(39)高校的辦學條件指標與教育部教發〔2004〕2號文件《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中的合格要求相比較如何?

(40)學校的各類教學設施(實驗室、課堂教學設施、輔助教學設施、圖書館、體育場館設施等公共教學設施)能否滿足教學需要及學生自主學習要求?

(41)學校生均藏書量和生均年進書量如何? 與《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合格要求相比較如何?圖書資料(含電子類圖書)利用率如何?

(42)學校信息化教學條件狀況如何?校園網及網絡資源建設情況如何?利用率如何?使用效果如何?

(43)學校的教學、科研設施的開放程度如何?利用率如何?

(44)學校教學設施的建設與使用中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3.2經費投入

(45)學校投入本科教學的經費是多少?學校投入本科教學的經費占學校總經費比例如何?生均本科教學日常運行支出是多少?教學日常運行支出占經常性預算內事業費與學費收入之和的比例是多少?

(46)學校教學經費能否滿足教學資源建設和日常教學運行的需要?近三年學校教學經費變化情況?是否建立了保障教學經費投入的長效機制?

(47)學校教學經費是如何分配的?是否有專門經費支持教學改革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否有實踐教學專項經費?是否有新增生均撥款優先投入實踐教學?是否將學校體育、藝術、國防教育經費納入核定的學校年度教育經費預算內?是否有專項經費用于支持學校綜合運動會、課外體育活動與業余訓練?是否設立專項經費用于保障每年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及數據上報工作?學校開展藝術活動專項經費?是否有國防教育專項經費?

(48)學校教學經費使用是否合理?是否進行年度經費使用效益分析?結果如何?

(49)學校在教學經費投入和經費使用效益上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4.專業與課程建設

4.1專業建設

(50)學校專業建設規劃的執行情況如何?是否有專業結構調整機制?

(51)學校專業建設的成效如何?是否建成了若干能夠彰顯辦學優勢與特色、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專業?

(52)新辦專業的建設情況如何?其人才培養質量能否得到保證?

(53)學校在制定各專業培養方案時,如何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設置等方面體現學校辦學指導思想和實際需要?

(54)學校在專業設置與調整方面、培養方案及其制定(修訂)、執行等方面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55)專業建設如何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是否開設專門課程,納入學分管理?效果如何?

4.2課程與教學

(56)學校課程建設規劃執行情況如何?課程建設取得了哪些成績?

(57)學校課程總量多少?課程結構如何?選修課開設情況如何?是否符合培養目標需求?

(58)教學大綱的制定如何反應本學科專業發展方向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課程教學大綱的制訂、執行與調整情況如何?

(59)學校的教材建設規劃執行情況如何?如何保障所選用教材以應用能力為導向?是否制定了教材選用和質量監管的制度?執行情況如何?

(60)學校在課程和教材建設等方面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61)學校制定了哪些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方法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執行情況如何?效果如何?

(62)課堂教學如何注重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培養?教師采用了哪些教學形式?效果如何?

(63)課程考核方式有哪些?執行情況如何?效果如何?

(64)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是什么?是否有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近年來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效如何?

(65)學校有哪些激勵和促進廣大師生積極參與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的政策與措施?學校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先進的做法?效果如何?

(66)學校在推進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有何總體設計與推進措施?實施成效如何?

(67)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管理等方面改革取得的成效?

(68)學校教學及管理信息化程度如何?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使用效果如何?學校是如何加強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建設成效如何?利用率與使用效果如何?

(69)學校在教學改革方面存在什么問題? 如何改進?

(70)是否有課程教學內容更新的相關制度與要求?教學內容如何體現人才培養目標?

(71)學校在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激勵學生投入學習方面有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72)學校在考試方法上進行了哪些改革?在加強考風考紀方面制訂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73)學校在課堂教學方面存在哪些突出問題?有何具體對策?

4.3實踐教學

(74)學校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思路是什么?如何推進實踐教學改革的,效果如何?

(75)學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情況,能否達到教學要求?

(76)學校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開設與實驗室開放及使用情況?

(77)學校是如何保障實習實訓、實踐環節的教學效果的?

(78)學校是如何保障畢業論文 (設計)質量的?

(79)學校在實踐教學方面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80)學習如何與企事業單位緊密合作開展實習實訓?效果如何?

(81)各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情況如何?時間和經費投入情況如何?建設成果如何?

5.質量管理

5.l教學管理隊伍

(82)學校教學管理隊伍的數量、結構與素質是否滿足質量保障要求?學校對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的制度保障與激勵機制如何?

(83)學習對教學管理隊伍培訓情況如何?開展了哪些教學管理研究內容?實踐成果如何?

5.2質量監控

(84)學校是否采取有效方式對教學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有無推進系部教學狀態評估常態化?

(85)學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評教、評學等自我評估制度?效果如何?

(86)學校是否形成了全員參與質量監控的良好氛圍?

(87)學校在質量監控方面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6.學風建設與學生指導

6.1學風建設

(88)學校總體學習風氣如何?學校在加強學風建設方面采取了什么樣的政策措施?執行情況如何?

(89)近三年學校公開處理的學生考試違紀、抄襲作業、違反學校規章制度的人/次數?

(90)學生的學業成績、專業能力、審美和人文素養等綜合素質如何?

(91)學校是否建立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機制?是否將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狀況納入評價體系?

(92)學生對自我學習與成長的滿意度如何?

(93)學校在學風建設和增強學生學習效果方面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6.2指導與服務

(94)學校在人才培養工作中是如何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的?

(95)學校如何吸引和激勵專任教師積極參與學生指導工作?參與面與參與程度如何?

(96)學校學生輔導員和本科生導師(如果設置)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指導和幫助學生成長成才?效果如何?

(97)學校為學生指導與服務提供了哪些組織與條件保障?

(98)學校是否開展了大學生學習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創業教育指導、就業等方面的指導與服務?執行情況如何?效果如何?

(99)學校是否開展了心理健康咨詢等方面的指導與服務?執行情況如何?效果如何?

(100)學校如何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效果如何?

(101)學校是否建立學生指導與服務的評價反饋機制?是否建立畢業生發展情況跟蹤調查制度?學生對學校提供的指導與服務的具體評價如何?

(102)學校在學生指導與服務方面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7.教學質量

7.1德育

(103)學校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執行情況如何?效果如何?

(104)學校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有哪些措施和保障?效果如何?

(105)學校在落實國家標準,健全組織機構,加強隊伍建設方面執行情況如何?學生評價如何?

(106)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如何?參與志愿服務等公益活動情況如何?有哪些成果?

7.2專業知識和能力

(107)學生掌握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方面是否達到培養目標要求?存在哪些問題?

(108)學生掌握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

(109)學生是否具備了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的能力?取得了哪些成果?企業評價如何?

7.3體育美育

(110)《國家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達到的百分比是多少?學生身心健康方面如何?

(111)學校是否開設了藝術教育課程,有哪些?這些課程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質?效果如何?

7.4校內外評價

(112)學校在學生評價方面采取了哪些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學生對教學工作及教學效果評價如何?滿意度如何?

(113)學校在教師對學校評價方面采取了哪些方法?是否科學合理?教師對學校教學工作和學生學習狀況評價如何?滿意度如何?

7.5就業

(114)應屆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如何?是都達到本地區高校平均水平?

(115)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率如何?企業對畢業生評價如何?畢業生發展情況如何?畢業生對就業工作評價如何?滿意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