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評估系列知識(一)
1.什么是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答: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是國家教育部為加強宏觀管理、施行分類指導對本科院校辦學水平、辦學條件、辦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根據高等教育發展及運行規律,嚴格按有關評估指標、標準對高校辦學進行的綜合測評,也是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的重要舉措。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對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總體情況進行評判的一種方式,是對一所高校綜合實力的評估,是對學校各項工作的一次全面評估,是衡量一所學校辦學層次、辦學水平的評估,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對一所高校教學質量進行的國家級、權威性的評估。 在我國,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有五種基本形式:一是開展學校自我評估;二是實施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常態監測;三是實行分類的院校評估(包括合格評估和審核評估);四是開展專業認證及評估;五是探索國際評估。
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是國家對未參加過教學工作評估的新建普通本科院校(以下簡稱“新建本科院校”)開展的一種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形式。所有新建本科院校在規定期限內必須參加。這些院校通過合格評估后將進入審核評估范圍。
2.合格評估的指導思想、目的、意義是什么?
答: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為指導,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精神,“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
評估目的:為了更好地加強和改善國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宏觀管理和指導,促進學校不斷明確辦學指導思想,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學基本建設,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深化教學改革,建立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機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評估意義: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對于確立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推動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確保高校完成育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3.合格評估的20字指導方針是什么?
答: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
以評促建:以評估工作帶動學校的各項建設和發展,大力加強教學基本建設,包括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管理建設、教風建設和學風建設等,以及大力加強教學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為進一步提高教學工作水平提供保障。
以評促改:以評估工作推動學校的改革和創新,更新教育思想和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課程結構,完善課程體系,修訂專業教學計劃,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更高要求。
以評促管:以評估工作帶動學校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信息化建設,提高教學管理隊伍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保障教學工作優質高效運行。
評建結合:將評估工作與學校的教學改革及長遠的建設目標一并考慮,統籌兼顧,以評估促進建設,以建設提升評估,評建共進。
重在建設:指評估只是一個手段,而建設是關鍵,提高教學質量才是最終的目的。
4.合格評估工作主要程序是什么?
答:合格評估主要程序包括:學校自評、數據分析、專家現場考察、結論審議和結論發布、整改提高五個環節。
5.開展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對提高高校教學質量有何作用?
答:開展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評估不僅能鑒定學校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水平,診斷學校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還可以發揮評估指標的導向作用,引導學校更新教育觀念、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深化教學改革,推動產學合作教育深入開展。同時,評估具有激勵和督促作用,能夠促進學校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學管理、建立并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形成自我約束和監控機制。實踐證明,“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已經取得切實的效果。通過評估,學校教學工作水平明顯提升,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學生成為直接受益者。
6.合格評估工作指標體系是什么?
答: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由7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39個觀測點(見附表、民辦院校40個觀測點)構成。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強調領導作用,要求學校各級領導班子遵循高等教育辦學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落實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二是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鼓勵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三是強調經費投入,特別是政府和學校舉辦方對學校辦學經費的保障。四是強調學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形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五是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強調對學生的指導和服務。六是強調產出導向,重視人才培養質量,重視師生和社會對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價。
7.合格評估工作的特點是什么?
答:(1)以整體評估為主,把學校教學工作全局作為評估對象,評估過程和評估結論也側重于對學校教學工作進行整體的綜合的分析,便于學校從全局和整體上改進工作。
(2)評估方案力求符合教育規律,體現高等教育改革和建設的方向,對高校教學工作有明確的導向作用。
(3)重視學校在評估中的主體作用,主要考察以下三方面:第一,學校確定的目標(學校的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要求、人才的全面發展和學校實情的符合度;第二,學校的實際工作狀態與確定目標的符合程度;第三,學校所培養的人才質量與自定目標的符合程度。
(4)強調評建結合,以評促建,重在建設,引導學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校建設、改革的管理上。
(5)重視發揮教學管理專家的骨干作用。
8.合格評估重點考察7大方面是什么?
答:領導能力、師資隊伍、教學條件與經費投入、教育理念與引領、專業與課程建設、教學質量與管理質量、學風建設。
9.合格評估的“3大核心”是什么? “3個統一”是什么?“3個符合度”是什么?
答:“3大核心”是:一評投入,包括經費投入和精力投入;二評質量,包括教學質量和管理質量;三評材料,包括各類重要文件、會議紀實及各種支撐材料。
“3個統一”是:數據統一、校院統一、知行統一。
“3個符合度”是:學校發展的目標定位是否符合國家、社會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體系、教育資源的配置與利用是否符合學校的目標定位;
學校的教學效果即人才培養質量是否符合學校的目標定位。
10.學校定位的“4個為主”是什么?
答:一是以服務地方為主,看其專業布局是否面向地方(行業)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二是以本科教育為主,看其本科生比例是否適當;
三是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看其是否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四是以教學為主,看其是否科學處理教學與科研關系,依據自身的條件優勢和發展潛力,注重形成辦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