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評估系列知識(五)

1.評估專家如何考察實踐教學基地?

答:通常選擇與學校專業建設相關的、行程在1小時內的實踐教學基地及就業基地進行考察,考察的內容主要有:

(1)是否有穩定的實踐教學指導教師隊伍。

(2)是否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的科研和技術生產活動。

(3)是否有明確的實踐教學目的和內容。

(4)是否有開展因材施教、開發學生潛能的實踐項目。

(5)場地和設施是否能滿足實踐教學需要。

(6)近三年是否開展了一定規模的實踐教學活動,效果良好。

(7)是否有科學可行的實踐教學管理規章制度。

2.教學管理隊伍是指哪些人?評估專家如何對教學管理隊伍進行考察?

答:教學管理隊伍包括學校分管教學的校領導、教務處等專職教學管理人員、院(系、部)分管教學工作的院長(主任)、教學秘書等教學管理人員。

評估專家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教學管理隊伍進行考察:

(1)看管理隊伍的年齡、學歷、學緣、專業、職稱、心理素質、認知實踐等方面是否有一個合理的結構,能否發揮出管理隊伍最佳的整體管理職能。

(2)看重要崗位的管理人員,如教務處專職教學管理人員、二級學院(中心)分管教學的院長(主任)及教學秘書是否有從事教學工作或教學管理工作的經歷,是否具有“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和為教師、學生服務的精神。

(3)教學管理者是否具有適應教學管理工作的德和才。

(4)教學管理人員是否能夠結合國情、校情,遵循教育規律開展教學管理研究,并有系列管理論文。

3.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主要包括哪些環節?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是指哪些環節的質量標準?

答: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包括目標確定、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的建立、教學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分析(包括統計、檢測)、教學評估、信息反饋、教學質量調控六個環節,整個體系是一個由這些環節組成的閉合系統。

重點考察教學質量監控的組織機構、隊伍構成、監控和評價措施,信息處理和反饋通道,查閱教學檢查原始資料以及《年度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等。

制定(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材選用、教學日歷、備課、教案、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設計)、批改作業、答疑輔導、課程考核等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

4.評估專家如何考察“學風建設”、“教風建設”?

答:“學風建設”主要包括:

(1)學校是否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政策與措施,是否開展了行之有效的學風建設活動。

(2)學生學習氛圍如何。學生是否主動學習、奮發向上?學生是否自覺遵守校紀校規?考風考紀如何?

(3)學校有無搭建學生課外科技及文體活動平臺,有無激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具體措施(有組織機構、有計劃、有場地和經費保障);學生參與面及評價如何(分析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參與面,應以較長時間、系統地參加其中一項或幾項的人數計入,這一人數約占當年學生總數的40%左右,可視為學生參與面較廣)。

“教風建設”主要包括:

(1)學校是否有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政策與措施,是否開展了行之有效的教風建設活動。

(2)教風建設活動成效如何,教師教學氛圍如何。

5.評估專家如何考察校園文化活動?

答:校園文化活動涵蓋課外科技活動和課外文體活動。

課外科技活動指學校在課外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為目的組織的各項科技活動。學校要有激勵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的活動平臺和具體措施,學生科技活動要有組織、有計劃、有場地和經費保障;分析學生參與面時,應以較長時間、系統地參加其中一項或幾項的人數計入,這一人數約占當年學生總數的40%左右時,可視為學生參與面較廣。

課外文體活動指學校在課外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組織的各項文化體育活動。學生社團活動是科技活動和文體活動的重要載體,專家要了解各種學生社團組織是否活躍,以及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所起的作用。

6.評估專家如何考察“學生指導與服務”?

答:是否建立了相關機構并按規定配備兼職班主任或指導教師(按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一線專職輔導員崗位;按不低于1:5000的比例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有調動教師參與學生指導工作的政策與措施,形成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機制。

開展了大學生學習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創業教育指導、就業指導與服務、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心理健康咨詢等服務,學生比較滿意。

有跟蹤調查畢業生發展情況的制度。

7.“教學質量” 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包括德育、專業知識和能力、體育美育、校內外評價、就業5個方面。教學質量的高低,是以實施培養方案的效果,能否達到預定的培養目標來衡量的。

8.“德育” 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兩個方面。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增強針對性和提高實效。主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滿意度。

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學校是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十六號”文件的各項規定,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勇于奉獻,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良好品質。學生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積極性以及所表現出的社會責任感。

9.評估專家如何評估“專業知識和能力”?

答:專業基本理論和技能是指學生對專業基本理論和技能的掌握與應用能力;專業能力是指學生從事所學專業相關工作的基本實踐能力、自學能力、應變能力,創新意識等。

專家評價學生專業知識和能力水平需要全面了解情況并進行綜合判斷,具體地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察:專家考察時,要了解學校對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提高的總體設計(培養方案)、主要課程的教學大綱,了解選修課程的開設情況、學校的文化科技氛圍,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在校學習的成績、試卷質量、評分標準、畢業論文(設計)、學科專業競賽成績,專家組調查中的成績和實地考察的結果等考察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質量的提高程度。

10.“體育美育” 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體育的考察要點為: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為85%及以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教體藝【2007】8號));學校群眾性體育活動普遍開展,學生有良好的鍛煉習慣,學生身心健康。

美育的考察要點為:學校開設了藝術教育的相關課程,并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性藝術活動。學生在這些課程和活動中,受到了藝術熏陶,養成了正確的審美觀念和藝術修養。

11.“校內外評價” 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主要包括師生評價和社會評價兩個方面。

師生評價主要通過走訪、座談、問卷調查或與師生的隨機交流,了解師生對教學和教學管理工作的感受與評價,重在評判師生員工對教學工作的滿意度。

社會評價主要指社會對學校的辦學水平和人才質量的評價,反映在社會對該校人才的需求。可以通過學校的錄取分數線與當地的控制線的差異、第一志愿錄取率、新生報到率,用人單位、家長、校友等對該校畢業生的反映,尤其要重視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