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學院成功舉行英語學科學術(shù)講座
11月27日周三下午,在志存樓305教室舉行了《學英語不可怕:讀小說,學英語(二)》的學術(shù)講座。
本次講座由人文社科學院組織,由來自沈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史國強教授主講,參加講座有部分學生和全體英語教師。史教授是遼寧省教學名師,遼寧文學獎翻譯獎獲得者;出版過譯著五十余部,在英語學習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是他第二次來到我校進行講座。他講課風格輕松幽默,平易近人,深受學生喜愛,本次講座又給我校師生在英語學習中注入了一股新鮮的動力。
承接上次的講座,本次是讀小說學英語系列講座的第二講。史教授首先分享了他身邊的一些例子,引出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接著用十字箴言概括英語學習的要素,即“信念Faith、挫折Setbacks、動力Motivation、堅持Persistence 、抵達Arrival”。史教授從學生關(guān)心的話題出發(fā),生動幽默的向大家展示了學習英語的十點好處。首相丘吉爾通過學習英語延年益壽、學好英語可以找到優(yōu)秀的伴侶、說好英語會提升就業(yè)機會、學英語還可以治療失眠……從歷史人物到身邊的朋友同學,史教授對每一點好處都舉出了活生生的例子,讓學生們對英語學習有了更深入和更高層次的理解。
在介紹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和好處之后,史教授進入了講座的正題—讀小說,學英語。這次史教授給我們帶來了《權(quán)力的游戲》中的引子部分,供大家一起討論學習。《權(quán)力的游戲》是最近非常火的一部美國電視劇,很多學生都看過,因此學習起來也非常有親切感。從“l(fā)ordlings”,我們學習了詞綴ling有“年輕,小”的含義;通過“My wet nurse said the same thing”我們體會到了說話者蔑視的語氣和高傲的姿態(tài);“……h(huán)e was not accustomed to being made light of”讓我們學習了“make light of”這個簡單而又好用的短語;對“Gared had spent forty years in the Night’s Watch, man and boy”這句話的翻譯又讓我們認識到英漢語序的差異。史教授在講座的最后十五分鐘,與大家熱情的互動,增進了與同學們的距離,同學們也積極的配合分享了自己在英語學習中的困惑和感想。
講座結(jié)束后,人文社科學院基礎(chǔ)部陸芳蕊主任對史教授的講座做了精彩凝練的總結(jié),同時也鼓勵同學們增強自信心,努力學好英語。
此次講座再一次激發(fā)了學生們對英語學習的動力。萬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同學們肯邁出第一步,就不怕學不好英語。為了獲得國際最前沿的知識,為了能更好的體驗人生,為了能在競爭激烈的當下傲視群雄,同學們,邁出你的第一步,勇敢的學習英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