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學生心聲 匯集教師智慧——記人文社科學院通識課程建設座談會

為了科學制定《遼寧傳媒學院“十四五”通識課程建設規劃》,加快建設我校通識課程體系,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下午三點,人文社科學院在志存樓125教室舉行了通識課程建設座談會。本次會議由陸芳蕊主任主持,人文社科學院全體無課教師及部分學生代表參加,人文社科學院關四平院長蒞臨座談會,聽取會議內容并進行點評和總結。為了科學制定《遼寧傳媒學院“十四五”通識課程建設規劃》,加快建設我校通識課程體系,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下午三點,人文社科學院在志存樓125教室舉行了通識課程建設座談會。本次會議由陸芳蕊主任主持,人文社科學院全體無課教師及部分學生代表參加,人文社科學院關四平院長蒞臨座談會,聽取會議內容并進行點評和總結。

主持人陸芳蕊主任首先介紹了人文社科學院舉辦本次座談會的目的,即通過與學生代表和教師的交流和分享,汲取經驗,指導實踐,為通識課建設打下堅實基礎。陸芳蕊主任以三個問題為著眼點來引發大家的思考,分別是:1. 目前學生已經選擇和學習過的通識課有哪些?2. 對已經學習過的通識課有哪些建議和意見?3.下一步將要開設的通識課該如何建設?

關四平院長在大家分享之前指出,目前人文社科學院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制訂《遼寧傳媒學院“十四五”通識課程建設規劃》,希望通過問卷調查與座談會相結合的方式來廣泛聽取一線學生和教師的意見與建議。下一步還會走出校園,去相關院校進行調查和學習,以內查外調的形式開展前期準備工作。關四平院長鼓勵參會學生和教師暢所欲言,實事求是,為通識課建設獻計獻策。

來自各個學院的學生代表參加了本次座談會并積極發言。

攝影1901班劉威同學表示曾選修大眾傳媒、歷史100年等課程,未來對藝術和歷史類課程比較感興趣,希望更多地選修。

攝影1901班孫佳龍同學提到曾學習過外國建筑和中國建筑(清華大學課程)等3-4門通識課。個人對歷史事件類課程興趣濃厚。在座談會上孫同學還對網上課程的授課時長和考核形式做了講解和說明。

攝影1901班李思彤同學則認為更應關注課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同時表示課程選擇是否成功與網絡環境有較大關系,值得關注。

數媒1902班姜奕同學在選擇了中華古詩詞和紅樓夢鑒賞等文學類課程后深有感觸,指出所選課程的授課教師講課風格很有吸引力,用詞細致入微。課堂互動頻繁,廣泛使用彈幕和案例等方式為課程增色不少。她比較傾向于網絡授課方式,上課更方便和自由,也希望未來的課程名稱與內容能夠一一對應。

數媒1902陳雅慧同學分享了自己選修過的設計類和創業類課程,提出個別課程術語較多,枯燥乏味,深奧難懂。希望未來可以采用線下授課模式以增進學習的時效性和主動性,而設計類的課程可以增加案例的講解。她更渴望接觸本專業之外的學科和知識來挑戰自我。

 

數媒1904田博文同學表示在疫情期間為了更好的管理自己而選擇了形象管理課程。雖然課程內容與實際有些出入,但仍收獲頗豐。未來比較傾向于網絡授課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特別建議在線教學中引入圓桌會議的概念,以討論的形式展開教學,讓人耳目一新。

網媒1903鮑麗雯同學曾選修過情緒管理課程,但課程整體內容比較籠統,效果不理想。建議之后的通識課可以采用網絡授課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增加課堂互動比例。部分課程存在名額限制的情況,可適當放寬名額限制。同時建議增加大學生心理健康類課程以應對愈來愈復雜的心理健康狀況,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大學生實際需求。

網媒1903張嵐銘同學談到選擇過情緒管理、電影解析、電視劇解析和職業規劃等課程。發現在課程選擇過程中遇到過無方向、無目標和無指導的情況,最終導致盲目選擇,學習效果不佳,希望未來在選課方面能夠獲得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在聽取了所有學生代表的發言之后,關四平院長指出學生的意見是來自于一線最直接最真實的聲音,非常的寶貴,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可以幫助我們在未來通識課規劃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之后,部分教師也積極發表和分享了自己對通識課開設的看法。

蓋紹普教授指出,通識課的設置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與學校和社會無縫連接。課程的設置要有新意和創意。學生在課程選擇時可以更靈活,可以有調換課程的權利。最后蓋教授建議可以采用網絡平臺選課和本校教師授課相結合的方式,比較科學穩妥。

鄧大軍老師表示針對通識課的概念和意義,其上課方式要更靈活。常規課程中所要求的教學材料可以做微調和精簡,讓教師輕裝上陣,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姚偉教授則為大家普及通識教育的理念,他指出:通識教育即博雅教育,提倡“精專+博學”的理念。針對學生提到的選課無指導的問題,姚偉教授建議可引用西方大學配備選課顧問的方式,對學習的選課加以有針對性的幫助。同時可以采用第一周課程試聽的形式進行,增加學生的主動性和選擇的科學性,讓通識課選課更加便捷、有效和人性化。

在交流互動的最后,關四平院長明確,人文社科學院目前正在有序推進通識課體系的建設和課程的設置。在此過程中也在廣泛研究國內外知名大學的通識課設置,如哈佛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等,都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今天座談會上同學們的建議和意見以及各位教師代表的寶貴經驗都是未來課程設置的基石和方向,這樣的機會難能可貴,并再次對同學的到來表示感謝。

座談會結束時,主持人陸芳蕊主任表示,本次的座談會氣氛熱烈,學生和教師代表的建議十分有針對性,對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希望人文社科學院全體教師通過這次會議可以互相學習,教學相長,穩扎穩打地完成通識課的建設任務,為提高遼寧傳媒學院整體教學水平做出自己的貢獻。

 

撰稿人: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