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學院召開貫徹落實三全育人精神大會

2020年12月 22日下午13:30,人文社科學院在志存樓120教室隆重舉行貫徹落實三全育人精神大會。這是為了更好的貫徹和落實學校召開的三全育人工作會議精神而特地召開的專題會議。參會人員有人文社科學院關四平院長,基礎部呂元、陸芳蕊主任,體育部肖劍平主任,以及人文社科學院全體教師。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服務處副處長李旭玲代表學校蒞臨大會。

基礎部主任陸芳蕊擔任了本次會議的主持人。會議開始,關院長首先解題,明確了本次大會發(fā)言的主題和重點就在于“貫徹落實”四個字上,要求與會者在著重領會學校會議精神實質(zhì)的前提下,具體談落實的方案、辦法和措施,盡量避免套話和假、大、空話。

首先,陸芳蕊主任對學校三全育人工作會議的相關文件進行精要解讀。帶領全體教師進一步學習了姜立校長的重要講話:《踐行“大德育”理念,構(gòu)建“大思政”體系, 奮力書寫新時代遼傳特色一流育人工作新篇章》,夏敏副校長的工作報告:《更新育人理念、完善育人體系、創(chuàng)新育人機制推動我校育人工作質(zhì)量再上新臺階》,以及其它相關文件:《遼寧傳媒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施方案》《遼寧傳媒學院思政課程建設實施方案》《思政課程教學設計編制指南》。

接下來,是英語、中文、體育和計算機四個學科的帶頭人依次分別登臺講話。首先是姚偉教授,他是我院的英語學科帶頭人,有著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海外留學經(jīng)歷。他提出專業(yè)課教師是思政的踐行者,三全育人是每位教師都應該做的。在提到如何落實三全育人時,姚教授講了他在教學中的一個案例。大學英語有一課題目是Volunteer,在英語中翻譯成“義工”而在漢語中翻譯成“志愿者”,姚老師對比了這一詞在中西方文化中的理解差異。引導學生們在懂得中國的“大愛無私、不計回報”的同時,也了解國外“有償付出、利己利人”的思想。

第二位發(fā)言的是楊芙蓉教授,他是英語學科的后備帶頭人。楊教授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和“由點及面、全面鋪開”為題,從這兩個方面具體闡釋三全育人的課程實踐問題。她提出:作為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才能深入的挖掘人文內(nèi)涵。楊老師以課文《愛因斯坦的指南針》為例,讓學生立足于文本找到關鍵詞(點),結(jié)合自身談對這個詞的心得體會。然后再對全文進行總結(jié)(面),對比自己與科學家的差距。這樣才能由點及面全面鋪開的貫徹落實三全育人。

第三位發(fā)言人是基礎部負責教學領導工作的呂元主任。呂主任首先表達了自己對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概念的理解。他認為三全育人就是全體師生,不局限于16個教學周并且從學習的大事到掃除這種細微小事都要進行教育的育人方式。同時,他也從課前、課中、課后闡述了育人的具體措施:課前,在教案中寫出來,對課文中的人文內(nèi)涵概括總結(jié)出來,落實于文字上;課中,在教學中講出來,結(jié)合單元主題深入挖掘提煉人文內(nèi)涵;課后,在教學后記中總結(jié)出來,對授課進行反思并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研討。

第四位發(fā)言的是中文學科帶頭人蓋紹普教授。蓋教授有著四十多年的高校從教經(jīng)歷,更是中文學科的專家。蓋教授結(jié)合網(wǎng)上的資料首先提出了自己對三全育人的理解。他認為全員育人應該涉及到學生、學校、社會和家庭。其中的學生不僅僅是優(yōu)秀的先進分子,而是應該包含全體的學生。為了證明這點,他引用了美國著名教育家卡兒羅杰斯的話“沒有任何人可以教會別人任何東西”。所以無論學生是否優(yōu)秀,都是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領悟才能真正的教會自己。

第五位發(fā)言的是中文學科的另一位帶頭人鄧大軍老師。鄧老師引用先秦孟子的人文主義和人格獨立作為開場,說明了自己一直在踐行三全育人的理念。接著,他用一位書法班學生的經(jīng)歷論述了三全育人的具體落實過程。證明了育人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還應該進行課后的溝通和了解,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全程和全方位育人。

接下來,進入體育學科部分。首先發(fā)言的是球類教研室主任李可心老師。李老師以“不忘師者育人初心,牢記新時代的使命”為題,引用了“四個抓手”從抓機制、抓教師、抓課程和抓教學四個方面進行闡述。他認為:首先應該抓教師,更新教師對三全育人的理念。其次要抓機制,全方位升級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法。在課程和教學方面,結(jié)合體育的課程優(yōu)勢,比如學生每天晨練、出早操,這種具體措施可以教育學生抵抗困難、不畏寒冷的精神,從而體現(xiàn)全程育人。

第二位發(fā)言的體育老師郭丹,她是軟體操教研室主任。她以“十大育人體系”為出發(fā)點,提出我們要充分發(fā)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機制,從而三全育人改革育人機制。郭老師講述了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一位經(jīng)常曠課的學生以自己是學生干部為理由要求老師不算自己重修。郭老師嚴肅的批評并教育了這名學生。她以此為例證明了把德放在首位的重要性,學生干部更要以身作則而不是搞“官僚主義”特殊化。

第三位發(fā)言的是體育部學科帶頭人肖劍平主任,她針對體育學科做出總結(jié)。肖主任呼吁體育教師應該以“靈魂的工程師”為使命,真正做到體育和育人的結(jié)合。體育是培養(yǎng)人的身體健康,而育人是培養(yǎng)人的心理健康。二者結(jié)合才是完整的育人過程。她提出體育學科要充分發(fā)揮俱樂部特色,突出體育的“育”人功能。同時,只有不斷地打磨自己的能力才能在三全育人方面做的更好。

最后發(fā)言的是計算機學科帶頭人汪金柱教授。汪老師的發(fā)言內(nèi)涵深刻又不失幽默。他從比重分量、自然融入和用心三個方面進行了精彩的講解。他以教學生做電子表格為例,提問學生為什么在表格隱藏之后,數(shù)據(jù)還是會老老實實的對齊,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無論是電子表格還是做人都需要一雙“無形的手”——也就是道德來制約。接著,他解讀了“育”字的含義,“育”字由白天的“云”和黑夜的“月”字組成,因此“育”字本身就是教育學生認清是非黑白。汪老師提到的很多具體措施也都體現(xiàn)了他對學生的善心、愛心、熱心和關心,突出了三全育人的色彩。

在各位學科帶頭人發(fā)言結(jié)束之后,關四平院長做了大會總結(jié)。他對每位老師的發(fā)言都做出了簡要精到的點評。同時,圍繞貫徹落實“三全教育”精神的主題對我們?nèi)w教師明確提出了三點要求:第一,明確關鍵所在。作為教師,教好書是前體,是本職工作,是工作重點,書教好了,育人自在其中。只有先把本職工作做好了才能做到立德樹人;第二,提升課堂教學。在人文內(nèi)涵、人文傳統(tǒng)和“成人”教育角度提升層次。做到滴水穿石、潛移默化的隱形滲透。第三,如何具體落實。 三全育人要落實到教師的舉手投足上,要具有榜樣的力量。要落實到讀書、備課、教案、講義、作業(yè)、課外閱讀、課后輔導、社團指導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上。重點在教案和PPT課件中,教案要寫出對課文人文內(nèi)涵的思考、挖掘、概括,要形成文字結(jié)果。PPT課件則進一步細化、條理化,相當于大學教師的講義。另外要體現(xiàn)每個教師教案的差異性,每位教師都要有自己對人文內(nèi)涵的理解,不能千篇一律。最后,院長表達了對三全育人的決心和信心,也要求各個學科今后要繼續(xù)對具體落實三全教育的措施和方法進行細致地深入地行之有效地研討、豐富和不斷改進。

通過本次會議的學習和交流,我們?nèi)w教師對三全教育的認識又上升了一個新的層次。我們在做到全面、全員、全程育人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教師的本職使命,只有教好書才能育好人。把育人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的環(huán)節(jié),這樣才能把三全育人落到實處。

 

撰稿人:金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