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課程建設情況工作總結

人文學院于2020年8月份申報遼寧省線下一流課程《大學英語》,經過遼寧省教育廳的評審,被認定為線下一流課程立項建設項目,現就該課程本學期的建設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程立項基礎及背景

本團隊人員包括楊芙蓉、陸芳蕊、呂元、胡風麗、趙明非。課程申報時,楊芙蓉和陸芳蕊具有副高級職稱,呂元、胡風麗、趙明非均擁有中級講師職稱。全體教師都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并具有5年以上高校大學英語的教學經驗。該課程能夠獲批立項跟人文學院之前將課程建設融入到課程教學之中,把課程建設作為從事教學工作、搞好教學的應有之義是分不開的。作為老師,要上好課、提升課程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要去做一些包括資源建設、教學方法設汁、平臺選用等方面的工作,而這些工作其實也就是我們在課程建設時要特別關注的幾個方面。因此,在教學前,我們在教學團隊在擔任《大學英語》這門課的任課老師時,就開始在這三個方面開展了一些工作。在平常的教學中去建設并積累教學資源。對每一次課認真備課,參考多本教材優選教學內容并內化成自己的教案、課件,在教學前,教學團隊要進行集體研討,對教案、課件進行整理后編寫教案及課上用的PPT課件。

團隊中教師注重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效果,授課中積極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教學中做到不但教書還要育人,運用啟發式教學,課程思政做到潤物細無聲。團隊教師熱愛教育事業,關心學生,不斷研究并探索教學方法。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學團隊不斷探索、研究新的教學方法,積極參與教學研究項目的申報,并在教學和教研的過程中對探索、研究中認為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實踐中的應用推廣與理論上的總結固化。線下教學即是在這一過程中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念提出來的,這種教學將“線下的傳統課堂”和“線上課堂”相結合,通過線上的豐富的教學資源來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并輔助線下的傳統課堂來實現翻轉教學,使學生在學習該課程后不僅能基本掌握大學英語的基礎理論和實踐,還能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思維與習慣。在《大學英語》課程的線下教學中,教學團隊較靈活地采用了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式教學、研討式教學法、賽教結合教學法、自主學習與互學分享相結合的教學法等。

二、課程建設情況

線下一流課程是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的課程體系,是國家在此方面比較權威的專家推選出來的,能夠體現本學科的特色與風格,體現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符合現代科學技術和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有利于帶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主干課程。在線下一流課程建設時一定要本著從課程出發,充分體現課程特色,必須要有整體的、全局的觀念和視野,選取適合自己學校的高質量的教材,同時也要在教學中提高教師的素質,考慮教學技術的改進和教學制度的改善。同時建設精品課程還要避免面面俱到,既要突出某一重點領域,也不能脫離整個領域,建設成多層次、多樣化的課程體系建設。

被批準進行課程建設對于我們的團隊來說是一個認可,更是一種鞭策,我們仍須繼續秉承做課程建設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因此,教學團隊本著精益求精的精神的思維在原來基礎上進一步地去做了一些該課程的資源建設,包括補充原來不夠的、更新原來已有的,進一步地去探索、總結、固化我們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地去優選并用好選定的教學平臺。

教學團隊在《大學英語》線下教學中延續了之前一直堅持的“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進行課下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在課下的線上學習基礎上進行翻轉式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等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具體包括:

在開學第一次課的時候即跟班上同學講課程學習中我們鼓勵大家高效地開展自主學習并能夠進行與老師、其他同學進行合作學習,并將把自主學習的情況以一定比例記入到期末課程成績里面。

給同學推薦了多種自主學習的方式,如進行有聲學習,鼓勵他們將原來的輸入式的靜默學習轉變為輸出式的有聲學習,并在所任教的班級中發布了關于開展有聲學習與互學分享競賽的通知,實現“以賽促學”,目前已收到的有聲學習與互學分享視頻中有一份質量相當高。

在加強教學效果方面。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把枯燥的知識講“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些問題很值得我們思考。教學團隊經過教學實踐,就是要多結合現實,多關心國家的教育教學方針政策,在課堂中提出來,這樣既能傳授了知識,也同時聯系了實際,給學生以新鮮的知識。比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團隊發現案例教學這種方式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中,把學生進行分組,比如給學生一個案例,首先讓學生自己分析,課前給他們一些時間,讓他們去找資料,然后在課堂上學生進行討論,最后老師再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比較正確的結論。這種教學方式,效果非常好,這樣對學生的能力煅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后期課程建設思路

后期將在課程教學之外重點加強課程視頻資源、教材資源的更新迭代與補充增加,包括:對原來相對比較少的理論講授視頻進行重新錄制和更新;對原有教材進行內容上的修訂,選取更適合學生學習基礎的教學內容。

教材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學習內容和教育內容的選擇可能性,但同時也對學生和教師選擇恰當的主題提出了挑戰。課程要從學生出發,選擇其感興趣、有意義的、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學得輕松自然、學得積極主動。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在每一次選擇教學內容之前,教師先了解學生當前最感興趣的事物是什么,從學生的關注的話題中尋找教學內容,從吸引學生的事件中尋找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角色行為中尋找教學內容等。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一般從自身開始,然后將注意推展至家庭、社區、周圍世界,由淺至深、由簡至難。因此,教育過程中的教學內容來自于學生周圍的人、事、物,來自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并且通過這類生活化的主題豐富和構建學生新的生活經驗。比如:教學內容“中國傳統文化”、“牛仔褲的”等等這些主題都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學生對這類的主題內容有一定的熟悉、有一定的經驗,在這基礎上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新知識,活動也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