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闊視野 提升內涵——人文學院召開英語教材建設交流會
秋風送爽,天高云淡。2022年8月25日下午,在南校區志存樓126教室,人文學院外語部全體教師召開了英語教材建設交流會。本次會議由外語部主任呂元主持,人文學院院長關四平教授及全體英語教師參加了會議。
會議開始,呂元主任介紹了會議背景,受高教社邀請,暑假期間人文學院外語部楊芙蓉副教授,中文系李晶主任和李菲菲老師代表學院前往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參加了為期四天的“2022遼寧省高校外語教師暑期高級研修班”。學習期間,三位教師與業內知名專家學者就高校外語教學和英語教材建設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學習交流,并通過本次會議與人文學院外語教師進行分享。
楊芙蓉副教授以“開闊眼界 提升自我”為題跟大家分享的是沈陽工程學院曹艷春教授的講座《依托在線課程的大學英語一流課程建設與啟示》。主要內容有:一、線上線下混合式開展教學。包括四項內容分別是課前導學:合理分配學習任務,增加課前對學生的引導和輔導;翻轉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潛力,實現主動或“被主動”學習;智慧教學:教學平臺輔助教學,豐富線上線下教學效率;任務型小組活動:以任務為驅動,促進合作學習,給學生增權賦能。二、課程與教學改革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包括如何“用好課”探索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充分利用網絡優質資源;如何將線上教學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恰當整合;打造具有“高階性、創造性和挑戰度”的混合金課;如何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發揮測評在教學中的反撥效應。通過學習楊芙蓉副教授覺得收獲很多,既開闊了眼界,又提升了專業技能,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機會參加培訓學習。
接下來,李晶主任分享了來自于東北大學王勃然博士所做的報告《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教材建設與使用》。他在報告中提到,學科核心素養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學科特色核心素養,如:語言能力。第二層次:跨學科的共同素養,如:批判性思維。第三層次:自我成長層面的素養,即個體心智的成熟程度。品性修為的發展境界,是以“三觀”和道德修養為核心的自我成熟和成長,是教育“使人成其為人”的根本,是統攝所有其他核心素養的樞紐。他具體闡述了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是英語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通過英語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李晶主任表示參加本次學習交流,了解了全國英語教材的使用情況,也熟悉了高校英語教學前沿動態,收獲豐碩。
隨后,李菲菲老師分享了大連理工大學李秀英教授的報告《明德與思辨多維交互的路徑探索》,李教授結合《新時代明德大學英語》這套教材的內容,分析了明德和思辨的內涵。這套教材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價值塑造為導向,強調育人功能。思辨是整套教材的牽引,利用知識深度理論框架,認知過程維度模型,認知能力矩陣模型三個認知框架對書中的概念、知識點和學生應該達到的水平進行交互的教學。李老師覺得此次學習,收獲了更豐富的成果,擁有了更大的視野空間,在工作中可以應用到一些創新的思維和方法,感謝學院提供的寶貴學習機會。
會議最后,關院長做了總結,他鼓勵人文學院的全體教師要積極參加類似的學術交流活動,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不斷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提升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用敬畏之心上好每一堂課。他要求大家重溫上學期線上教學期間他提出的課堂教學PPT制作的八條標準,不斷提高課件制作的水平,把每一堂課都上成精品課。參會的全體教師紛紛表示:通過三位教師的交流分享,對全面提升本科英語課程教學水平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溝通,多交流,共同學習,不斷進步。
撰稿人:郭鵬
編輯:張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