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院舉行“優化課堂”教學活動

為了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人文學院按照學校的部署開展了“優化課堂”教學活動。這次活動采取抓兩頭、帶中間的方法,其中包括三個環節:一是新教師的公開課,找出問題,切磋琢磨;二是老教師的示范課,樹立榜樣,取得共識;三是重點聽課,檢查效果,落到實處。第一場“優化課堂”于4月17日開始,第二場“優化課堂”于4月18日進行。這兩場優化課堂教學的專項活動由外語部主任呂元主持,關四平院長、黨菲菲主任、武芳老師以及人文學院全體教師參與研討。兩場活動分別由蔣晴老師、董婷婷老師、郭林強老師、黃嘉寧老師、鈕杰老師和王森浩老師六位新教師主講。

蔣晴老師的授課內容為公共課程大學英語(四)。蔣老師授課步驟全面,節奏緊湊,教法豐富,用地道的美音,以頭腦風暴形式為依托,巧妙的代入課文情節。針對蔣晴老師的課程示范,人文學院教師展開熱烈討論,黨菲菲主任認為,導入環節的設置位置仍有探討的空間。呂元主任指出,對于教學任務要整體把握。關院長就蔣老師的課程也做出點評,強調要特別注意每堂課的內容含量要充實,要設計好講課的進度和節奏,要注意語言的簡潔和精煉,防止語言重復。關院長指出,本篇文章是議論文,教師授課過程中要抓住重點,在講清論點、論據的基礎上要有高度的概括性。授課過程中重難點要突出,人文內涵要在篇章的基礎上高度升華。

董婷婷老師的授課內容為公共課程大學英語(二)。董老師親和力強,注重課堂互動,重難點突出,尤其對于重點詞匯的分解講授的方式新穎易懂。針對董老師的授課內容,其藍方導師張璐老師及時做出點評,同時張璐老師建議,每單元第一次聽說課程若內容較簡單,授課教師可以拓展相關話題的聽說材料以供學生擴充學習。課文梳理的過程中也可挑選一些關鍵詞和長難句,以便學生的整體篇章把握和后續人文內涵的升華。

郭林強老師的授課內容為公共課程大學英語(二)。郭老師的課程學術性和啟發性較強,結合心理學的知識展開課文內容。在講解詞匯的過程中,郭老師結合翻譯學“信達雅”的理論,講述文章中不同措辭所表達不同意境。對于郭老師的講課,黨菲菲主任指出,郭老師整體授課思路清晰,但復習和導入的時間應該簡明扼要。呂元主任表示,考慮到學生英語基礎的問題,授課PPT需要雙語進行。就郭老師的授課,關院長也做出點評,關院長首先肯定了郭老師授課過程中關于相關心理學知識的拓展,同時關院長也指出,拓展的課外知識也不宜耗時過多,課文背景等導入內容,必須控制在5分鐘以內。

黃嘉寧老師的授課內容為自本英語課程。黃老師授課注重互動,內容豐富,利用討論法和任務驅動法自然過渡到課文,人文內涵概括凝練。針對黃老師的授課內容,關院長給予點評,關院長指出,黃老師進度把握得當,串講加分析課文結構嚴謹,但要注意詞匯、句型、語法的分析總結。

鈕杰老師的授課內容為公共課程大學英語(二)。鈕杰老師教學步驟全面,PPT圖文結合,主要以課堂任務驅動法為依托,讓同學們帶著問題去閱讀,進而把握文章脈絡。鈕老師展示完畢,人文學院老師就大課文和小課文授課方式和時間安排問題展開熱烈討論。關院長指出,授課要嚴格根據大綱要求和培養方案,每單元大課文要串講以解決語言問題,進而在篇章的基礎上概括分析人文內涵。

王森浩老師的授課內容為公共課程大學英語(二)。王老師英音地道,教法豐富,自然流暢的展示出本單元應用文的寫法。隨后,人文學院老師就寫作課程的時間安排問題、在應試中的實際應用問題和講解課文與實際寫作的關系問題展開討論。關院長指出,寫作課程在完成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學情適當擴充相關內容,以充實課堂教學。此外,學習課文和寫作內容不能功利性的只考慮到應試范圍,每篇課文的語言蘊含的是文學,作為大學本科的英語課程,應該有思想的高度和深度,使學生學習課文的同時提升其分析能力和鑒賞能力,保持大學本科英語課堂的應有水平高度。

寶劍鋒從磨礪出,通過本次優化課堂專項活動,人文學院全體教師將一如既往本著勤懇務實、踏實肯干的精神,持續打造精彩課堂!

 

 

 

撰稿人:張娜

編輯:李佳頎 張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