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促實用,就業謀發展——人文學院中文系召開專業教學研討會
2024年6月13日下午15時,人文學院中文系專業教師在人文樓312教室舉行了本學期提升教學質量研討會。會議從專業所學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廣泛性為切入點,以如何與學生們的就業前景有效銜接為話題,教師們積極踴躍地展開交流與研討,現場氛圍熱烈而濃厚。會議由中文系主任陳玲玲主持,呂元副院長、李晶副院長以及中文系全體教師參與了本次會議,共同為提升教學質量出謀劃策。
第一位發言的是中文系王娜老師。王老師從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設置、專業核心定位、中文系獨特優勢等角度進行深入思考,并以親身聽取中文系專業帶頭人——關四平教授的《明清小說》課程、中文系鄧大軍老師的《古代文學》、《古文賞析》課程;陳玲玲主任所授的《明清小說》課程為例,分享了她在聽課過程中從中文系教師們身上感受到的扎實嚴謹的治學態度,令人振奮的人文精神與魅力,這不僅是學生們的寶貴財富,也是所有教師的光亮之源,如何讓中文系更上一層樓,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去潛心探索。
接下來,中文系鄧大軍老師、趙潤汐老師、楊曉霜老師、相繼發表了深刻感言。鄧大軍老師緊密結合期末實際情況,對學生們的整體聽課狀態以及出勤情況等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剖析。他著重強調當務之急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主張以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的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這體現了鄧老師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關注和重視。
趙潤汐老師從對學生高度負責以及專業實用性的角度出發,并緊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闡述。她提到教育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但大學時期所學的內容在日后的某些領域必然會逐步顯現出其特有的作用與意義。這充分凸顯了大學教育的長遠價值以及對學生未來發展的潛在影響。
楊曉霜老師則站在學生的角度,代入自身的學習經歷進行分析。她強調教育對人的影響是長久而深遠的,并且認為教學應更注重趣味性,通過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發言結束之后,陳玲玲主任針對以上四位老師的感言進行了簡要概括。陳玲玲主任首先對中文系全體教師一直以來的辛勤付出以及對各項工作的積極配合致以誠摯地感謝。她表示,此次教學研討會的舉行,其核心意義在于啟迪教師們能夠從多元的角度為提升教學質量貢獻出寶貴的思路與深刻地見解。相信在全體教師齊心協力的共同努力之下,中文系的教學工作必定會取得新突破。
會議最后,由李晶副院長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研討做總結。李晶副院長圍繞就業、學院特點與特色、學業指導三個方面進行全面分析。她明確指出,當前學生如何現實與理想相結合。一是需要努力向應用型、AI 技術、新文科方向積極拓展,進而明確學院的培養目標;二是在課程設置方面應持續進行調整改進,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三是教師團隊要加強對學生學業的指導,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發展需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職業觀,幫助學生更好地規劃未來,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其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各種變化和挑戰。
此次教學研討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相信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將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全體教師將以此次研討為新的起點,不斷探索創新,推動學院的持續發展和進步。
撰稿人:段琳琳
編輯人:李佳頎 宮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