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院召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研討會
12月27日下午,人文學院在人文樓403室隆重召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研討會。院長呂元和副院長李晶及中文系全體教師出席會議,共同探討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議題。人才培養方案是培養人才的重要依據,此次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研討會由學科帶頭人關四平教授提出建議,學院領導高度重視,給予大力支持,研討會在熱烈而嚴肅的氣氛中拉開帷幕。
會議由中文系主任陳玲玲老師主持。陳主任表示,各位教師應結合教學反饋和專業知識對人才培養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研討會上,教師們根據自己的專業教學實踐,暢所欲言,討論熱烈,提出的觀點頗具創新性和實踐性。
任暉老師根據大四學生的求職意愿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實踐性課程設置的建議;袁丹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了理論性課程設置的相關建議;王娜老師在研討中提供了新視角,她提出了應在教學中平衡好實踐和理論的關系;鄧大軍老師建議將人才培養方案中部分與專業相關性差的課程刪除掉,并認為美學相關課程的開設時間應提前;趙潤汐老師結合她所擔任的“外國文學”課程的教學體會,提出增設“西方文化概論”選修課的建議。
李晶副院長對教師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表示肯定。她指出,現行版本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符合學校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但在時代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之下,人才的培養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優化、精益求精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她還向與會者通報了中文系申請新專業“應用中文”的進展情況。她表示,如果申報成功,未來針對新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將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鼓勵各位老師在專業帶頭人的帶領下,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逐步完善優化。
學科帶頭人關四平教授對教師們的熱烈討論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自己的相關看法,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方案運行總結。關教授總結了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運行情況,他將其概括為:方案運行情況良好,落實到大綱,體現于課堂,略有微調,逐步完善。
第二,追溯方案來源。關教授強調指出:當前施行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來源,是依據教育部的相關要求和一系列標準,參考了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黑龍江大學文學院、遼寧大學文學院、吉林外國語大學文學院、哈爾濱學院文法學院等多所相關高校文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擇善而從,取長補短,同時,緊密結合我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定位綜合設置的。
第三,課程設置依據。關教授指出: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核心課程設置,是嚴格執行教育部的規定。在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漢語言文學的核心課程有八門:文學概論、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大學寫作。這是必須嚴格執行落實的。可以在此基礎上酌情增加,但不能減少。
第四,調整方案設想。關教授列舉了哈爾濱師范大學關于選修課程的設置,以供大家參考:著名紅學家和中國古代小說專家張錦池教授開設的選修課主要有:“紅樓夢研究”“西游記研究”;王伯英教授開設有“陶淵明研究”選修課;李暉教授開設有“元雜劇研究”選修課;丁廣惠教授開設有“中國古代文化研究”選修課;陳一教授開設有“現代漢語語誤研究”選修課;徐國慶教授開設有“詞匯學研究”選修課等。
鑒于目前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資現狀,關教授提出下列幾條建議:
增設選修課:一是現當代文學專業應該增開“魯迅研究”的選修課;現代漢語專業應該增開一門“現代漢語語法研究”選修課,并建議由胡正艷博士擔任主講教師。
在選修課中,增加學生自選的選修課門數,擴大學生的自主權,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刪除純理論的部分選修課程,增加新興的實踐性寫作的課程,如“文藝美學”即可刪除,新興的“人工智能(AI技術)概論”“公眾號寫作”等即可納入選修課程。
第四,加強專業選修課的學術含量,立足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研能力,為學生寫作畢業論文做好準備。關教授明確要求:開設專業選修課要和教師的科研方向統一起來,納入學界的最新科研成果,在教學中明確體現教師“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即論證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過程,為學生們動手寫作學術論文作出良好示范。
關教授以其幾十年的教學、科研實踐經驗和切身感悟,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指向,推動了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和優化。
撰稿人:楊曉霜
編輯人:李佳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