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謀劃 系統推進 構建特色通識課程體系——我校召開通識課程建設推進會

為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11月25日下午,遼寧傳媒學院通識課程建設工作推進會在高遠樓401報告廳召開。副校長夏敏出席會議并講話,教學系統所有人員參加會議。

會上,人文社科學院院長關四平教授做了題為《科學謀劃 系統推進 構建遼傳特色通識課程體系》的培訓報告,主要講了“‘通識教育’與‘通識課’”、“通識課發展軌跡”、“幾種課程的區別”、“目前高校通識課現狀”以及“我校通識課建設方案”等五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關四平教授分別從語言學和哲學層面,闡述了通識教育的內涵就是:通者,溝通、通貫也。它是促使各專業、各種文化、各種人之間溝通和整合的教育。通識,應該是一種情境,如空氣和水,不覺得卻離不了。他以馮友蘭的人生“四境界”說、基督教所謂的彼岸世界和儒家的理想人格世界為例,進一步提出通識教育的內涵就是培養學生的理想人格,讓學生對未來有規劃,實現自己的人生設計圖表。關四平教授還提到,通識教育應該是一種完成“人之覺醒”的教育,通識教育應是思考生存的目的、生活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使人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的教育。通識課就是能夠實現通識教育內涵所開設的課程。通識課的開設是為了引導和培養學生成為一個“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責任的人,一個有修養的人,一個和諧的人。

通過對比世界通識課和我國通識課的發展軌跡,并根據通識課與專業課的區別,專業通識課與公共通識課的區別,關四平教授進一步將大學通識課概況為“大通識課”、“中通識課”與“小通識課”。之后,關四平教授就全校通識課師生調查情況進行了歸納分析,提出了通識課程體系的建設方案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經過3年的建設,課程總數達50門左右。課程標準要達到本科教學水平。第二步,經過5年的建設,到“十四五”建設規劃完成之年,課程總數達100門左右。課程標準要達到碩士研究生教學水平。

關四平教授還提出了我校通識課建設的措施和建議,他將其歸納為 “建設遼傳通識課3342工程”。?“3342工程”的具體內容包括:“3成”為成人、成才、成功;“3度”為廣度、高度、深度;“4性”為人性、社會性、自然性、審美性;2個結合:中國文化文明與西方文化文明結合、中國文學藝術與西方文學藝術結合。

最后,副校長夏敏作了總結講話。他認為,關四平教授的報告思想開闊,知識豐富,重點延伸深刻,問題分析透徹,真正闡述了大學進行通識教育的意義所在。作為新建的本科院校,我們一定要適應高等教育對大學建設提出的要求。同時,他也強調,遼寧傳媒學院的教師必須要了解通識課,通識教育要走進我校每一位教師的視野當中。夏敏副校長最后提出了我校通識教育的三點要求:第一,各二級學院要組織系主任學習研討,深入研討各專業如何推進通識課建設工作,確保評估前各專業通識課達到基本要求并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第二,各二級學院要組織院內教師學習培訓,通過培訓學習要讓廣大教師消化并理解通識課建設具體要求,從思想上和行動上做好必要的準備;第三,要結合本院實際,制定二級學院通識課建設方案,從下學期開始逐步實施。

聽取了關四平教授的報告后,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本次報告會內容豐富、見解獨到、思想深刻,令人獲益匪淺。今天的報告會意義重大,既是我校通識教育的一個良好的起點,也是深化我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契機。

 

撰稿人:趙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