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誠信,學術未來——人文學院舉辦科研誠信培訓會

在追求學術卓越的征途中,誠信是不可或缺的靈魂。人文學院于2023年11月22日13點30分舉行了“科研誠信培訓會”,會議由李晶主任主持。該會議旨在深化教師對科研誠信的理解,加強科研創新。四位經驗豐富的教師分別就其專業領域進行了精彩發言。

 

中文系的劉寧寧教授首先發表了題為“關于科研的一點思考”的演講。她建議各位教師在申報課題時應注意課題(項目)的來源、選題、論證、材料制作、研究成果等五個方面。她表示各位教師要深掘科研創新與社會實踐的緊密聯系。深入探討了科研創新的重要性,強調科研選題應緊密聯系社會現實,呼吁教師們關注實際問題,深入社會進行實證研究。并通過展示學術獲獎教師研究成果,如《西游故事跨文本研究》、《杜夫海納美學中的主客體統一思想研究》等,生動詮釋了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深度學術探索。

 

外語部的陸芳蕊副教授緊接著分享了關于科研項目申報的實用經驗,揭示科研項目申報的關鍵要素。她詳細介紹了從項目信息搜集到課題選定的整個流程,特別強調了課題申報應符合“課題指南”的要求,并需要有前期成果作支撐。她用具體例子闡明了如何通過文獻研究法、教育觀察法等多種研究方法提高課題申報成功率,并建議在座教師增強課題觀念,多積累、多申報,堅持不懈定會有所收獲。

 

外語部的李菲菲老師接著發表了關于學術誠信的演講,多維度解讀學術誠信。她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出發,強調堅守學術誠信是一種情懷和道德的體現,而誠信在學術研究中也占據核心地位。她以牛頓的科研經歷為例,說明了學術誠信在實現科研突破中的重要作用,并強調了在論文撰寫中正確引用和標注的必要性。

 

外語部的張娜老師的演講集中在科研誠信的四大支柱:堅持真理、誠實勞動、數據真實性和遵守法律道德規范,著重于科研誠信的實質與實踐。她詳細解釋了這四個方面在實際科研工作中的體現,強調了作為科研人員應當如何在實際工作中嚴格遵守這些原則。

 

各位教師踴躍分享后,李晶主任對會議進行總結。她表示此次科研誠信培訓會的圓滿舉辦,標志著人文學院在學術道德建設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會議不僅提高了教師們對科研誠信重要性的認識,也為大家在未來的科研工作中樹立了明確的指導原則。通過這次活動,教師們得以從資深同仁的經驗分享中獲得寶貴的啟示,進一步增強了對科研誠信的理解和重視。

 

更重要的是,此次培訓會促進了學院內部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教師們通過討論和交流,增進了對彼此研究領域的了解,為后續的跨學科合作和學術研究奠定了基礎。這種互動和合作的氛圍,對于培育創新思維和學術探索是至關重要的。

人文學院將繼續致力于舉辦此類培訓和交流活動,以進一步強化教師隊伍的學術道德和科研能力。同時,學院也將努力創建一個開放、合作、互助的學術環境,鼓勵教師們在遵循科研誠信原則的基礎上,勇于探索、創新。通過這些舉措,學院期望為學術界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貢獻更多力量。

 

 

?撰稿 | 胡穎麗

?編輯 | 李佳頎 王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