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的人文交流” | 專題講座圓滿成功

11月27日下午,人文學院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教師王娜,在管理樓112教室為遼傳全校師生們帶來了主題為“唐代詩人的人文交流”的專題講座。她以唐詩為橋,探討古代文人間的真摯友情與詩詞背后的人文精神。本次講座由中文系主任陳玲玲主持,中文系學科帶頭人關四平教授點評,現場氣氛熱烈,師生收獲頗豐。

從唐詩中讀懂友情與生命智慧

王娜老師的講座分為三個部分,她生動講述唐代大詩人深厚友情的動人故事,透視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

第一部分,孟夫子的大V朋友圈。王老師從“布衣詩人”的孟浩然講起,分別講述了孟浩然與李白、王維、王昌齡的深厚友情。她以《贈孟浩然》《送孟浩然之廣陵》等詩為切入點,解讀了他們之間的生動的故事,還原了他們的交往細節,展現了“英雄惜英雄”的詩人情懷。王老師認為,李白在詩中寫下“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不僅是對孟浩然詩才的敬仰,更是對其高潔人格的贊嘆。

第二部分,元白之間的高山流水知音情。王老師講述了元稹與白居易長達三十余年的友誼。“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元稹寫下這句詩時,字里行間飽含著對摯友白居易的深深懷念。“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她通過兩人近千首唱和詩的案例,展現了彼此間心有靈犀的深厚情感。無論是生活中的惦念,還是詩篇中的情意,這段友情無不令師生動容。?

第三部分,劉柳之間的生死之交。王老師動情地講述了劉禹錫與柳宗元的“同去同歸”,解讀了兩人在永貞革新失敗后的共同被貶與患難扶持。特別是柳宗元臨終前托孤劉禹錫的感人故事,更是催人淚下。正如王老師所說:“唐詩不僅是才華的展現,更是人文情懷的載體,讓千年之后的我們仍然感受到生命的溫暖。”??

關四平教授點評與寄語

講座結束后,人文學院中文系學科帶頭人關四平教授對本次講座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贊揚王娜老師以深厚的學術積累和詩意的講解,為大家奉獻了一場高水平的學術盛宴,形式上是圖文并茂,設計精湛,琳瑯滿目,富于美感;內容上是情感濃郁,詩意盎然,如入寶山,收獲滿滿。同時,講者能夠以細膩而溫暖的語言,展現唐代詩人友情背后的深厚人文情懷。

關四平教授追溯了唐代詩人友情的文化淵源,認為當是源于孔子的交友三原則:“友直,友諒,友多聞。”他希望中文系的學子應以唐代大詩人為榜樣,以此次講座為契機,多背誦唐詩,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培養深厚的人文素養。他勉勵學生們以詩詞為伴,在學術和生活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與此同時,他也高度贊揚了王娜老師作為一名師者的執著與敬業,飽含熱情,激情洋溢,以自身的學術追求和教學熱情為學生樹立了榜樣。??

詩詞傳情,文化育人 ??

此次講座內容豐富,情感深厚,獲得在場師生的一致好評。師生們紛紛表示,通過講座不僅加深了對唐詩的理解,更感受到古典文化的永恒魅力,激發了閱讀與思考的熱情。

未來,人文學院將繼續舉辦更多類似活動,為師生搭建交流平臺,傳承文化精華,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正如唐代詩歌中所寫:“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風。”在詩意與友情中,我們不斷汲取智慧與力量,繼承和發揚古圣先賢的人文精神,為中文系的不斷向前發展,為遼傳的百年名校目標,盡心竭力,無私奉獻。

 

 

撰稿人:趙潤汐

編輯人:李佳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