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 | 清明節
清明時節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的第五個節氣。清明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節氣的清明,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節日的清明,是民間寄放情感和慰勞自己的傳統日子。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習俗
清明節各地節日活動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
踏青
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游,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游玩。
放風箏
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祭祖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在清明節到來之際,疫情仍為嚴重,大家出寢就餐時依然要注意做好防護,愿大家愉快度過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