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龍舟起 糯米香
糯米甜 好運連
粽香濃郁,十里飄香。是為了紀(jì)念偉大詩人屈原而做,這天人們會親手包粽子的方式表達對屈原的懷念和崇敬,這是對屈原的懷念,也是對歷史的尊敬。
食有粽 事有終
說起粽子,不免有南咸北甜之爭。每年端午節(jié),對于我們吃貨來說,美味的粽子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甜黨”和“咸黨”總要為粽子甜咸上演pk大戰(zhàn),有句話說的是——吃貨不分南北,口味必分甜咸。
北方人吃粽子偏愛甜口,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shù)也采用果脯為餡,蘸白糖或紅糖食用;而南方青睞咸口,口味有咸肉粽、咸蛋黃粽、板栗肉粽、臘肉香腸粽、火腿粽、蝦仁粽等等。
粽子的包法和形狀也很有講究,除了常見的三角粽、四角粽,還長粽、塔型粽和牛角粽等等。
祈平安 愿安康
端午節(jié)即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夏季開端,古人形容此間“惡月惡日”“五毒盡出”,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驅(qū)邪消災(zāi)的習(xí)俗。它象征著祈福平安、自然崇拜。
粽葉再厚裹不住思念
五彩繩再長纏不住童年
要時常快樂,要永遠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