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新青年,新態度!
時鐘,撥回百年之前,我們看到斑駁的歷史影像,如吉光片羽,勾勒一個災難深重的古老國度在一次又一次恥辱擊打中緩緩沉沒的輪廓。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東方巨龍貧病積弱、列強環伺、任人宰割。
“西方世界轟隆隆地前進,而東方世界卻沉寂異常;西方像個巨人一樣立于世界之上,所及之處無邊無際。古老的東方核心,而今已淪落為邊緣地帶。”一位西方歷史學家這樣寫道。
五四運動,作為中國歷史中推動轉折的神來之筆,揮毫潑墨,為中華民族畫出了一個明亮的晨曦——中國古老的身軀中驟然迸發出復興的精神,青春的地火噴涌成革命洪流,青春的吶喊一剎那震動寰宇……歷史的長河,在此處轉彎!
《建黨偉業》講述了中國近代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之間發生的事情。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艱辛歷程。
1919年5月4日,來自北京10多所學校的3000多名學生齊集天安門,舉行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大游行。黑發白衫的少年們,走上街頭,強烈要求拒簽巴黎和約,懲辦賣國賊。游行受阻后,學生們轉赴東交民巷,火燒趙家樓。
“今日各校學生游街,復赴曹汝霖家,因阻止入內打破電燈,曹宅焚毀、學生數人被捕”“章宗祥在曹宅受傷甚重”“北京學生界發表宣言書,聯合各校一致行動,為露天演說喚醒國民……”5月5日在上海出版的《新申報》推出號外,報道五四運動爆發。
前段時間由于和偉,張桐等人主演的電視劇《覺醒年代》爆火,讓我們這一代新青年感受到了一百年前青年的愛國情懷。
人們說,青春是最美的歌。
何為青春?書生陳獨秀一襲長衫自日本歸來,在廊下酣暢淋透一場江南春雨……創立《新青年》以啟蒙中國青年的想法,在這場春雨中油然而生。何為新青年?百年前的五四運動,中國最優秀的年輕人在血與火的淬煉中覺醒,奮起救國,為中國之富強,雖萬死而不辭……他們風華正茂:中共一大召開時毛澤東是28歲,周恩來參加中國共產黨時是23歲,鄧小平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時僅18歲。
他們的青春,是大愛中的覺醒,是立志后的奮斗——愛腳下的吾鄉吾土吾國,志在謀中華之崛起。
陳獨秀說,“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
李大釗說:“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我們的青春雖然不想他們那樣的轟轟烈烈,但是我們的青春也拼搏過,就像《五個撲水的少年》中,在沒有人學習過有用的情況下,依然堅持練習花樣游泳。這就是當代青年不屈不撓的精神。青春年少,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