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3-02-05 09:10 瀏覽次數:1632次 編輯:體育部
有“圓”千里來相會,月下燈謎鬧元宵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起源于“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
?正月十五元宵是傳統的元宵節習俗,寓意著團團圓圓,人們希望家庭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夠和和美美,萬事團團圓圓,所以人們會在元宵節吃一碗湯圓,圖一年的好兆頭。
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等習俗,故也稱燈節。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
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后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既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今天我們也為大家準備了幾個燈謎,請大家一起來猜猜看吧!
南湯圓,北元宵。元宵是北方食品,它是將做好的餡料切成塊,沾上水,放入裝有糯米粉的容器中滾出來的,與南方的湯圓有一定的區別。湯圓,別稱“湯團”“浮元子”,“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湯圓的做法較元宵簡單,與包餃子類似,是將糯米粉加水和成團,放置1小時,揪一小團面捏成片,包入餡料搓圓即可。
豫西一帶的人過元宵節喜歡吃棗糕,帶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棗糕原是清朝宮廷御用糕點,其味香遠,入口絲甜,含有維生素C、蛋白質、鈣、鐵、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既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還有保護肝臟。增加肌力、養顏防衰之功效。
月圓向吉,花開見喜。氣候漸暖,萬物復蘇。最暖萬家燈火處,最喜人間喧囂時。正月十五,請收下我們的祝福,愿您人圓事圓花好月圓,團團圓圓圓圓滿滿!